社會政治

【多維導讀】獨派動作頻頻 大家搶佔政治版圖

時代力量提案脫過修改國徽建議案

文/張有志

多維新聞記者鄭文翔引述中評網一篇文章所撰寫的〈台獨勢力動作頻頻,台學者:為凝聚綠營基本盤〉,文中認為近期台灣泛綠陣營動作頻頻,除了討論修改「國徽」、制憲外,民進黨派系也召開「國家正常化公聽會」。對此,台灣中興大學國際政治學系教授蔡東杰認為,這些動作只是為凝聚基本盤,不會上升到挑戰兩岸的敏感層次。

據瞭解,時代力量黨團在立法院提案,因台灣現行國徽與國民黨黨徽太過相近,因此欲修改之;台獨大老辜寬敏創立之「制憲基金會」則結合各世代台獨團體與相關人士,成立「台灣新憲聯合陣線」;綠黨則提出修憲公投;民進黨內則有立法院長游錫堃所屬派系「正國會」推出「邁向國家正常化公聽會」,各種動作紛至遝來。

蔡東杰在接受訪問時表示,綠營的這些動作主要仍是對內,他說,過去通常都是接近選舉的時候才會出現相關議題的討論,但由於近日台灣各地興起沖著泛綠而來的「罷免潮」,對民進黨來說,這也等同於進入選舉備戰狀態。

問題是否就像蔡東杰所指的只是為因應罷免潮呢?恐怕不見得。因為被罷免者跟獨派根本沒有關連,獨派大動作還是源自美國政局的改變,過去受到川普強餵迷湯的綠營,現在沒有了川普,拜登的政策又將如何轉向,還沒法讓人看清楚,這才是引發獨派焦慮之因。

事實上,在川普政府後期,美台關係走到了質變的邊緣。美國對台戰略愈清晰,兩岸政治分歧的模糊空間就愈收窄,這就逼北京不得不提早面對武統的議程了,如此無疑會嚴重干擾大陸聚焦自身發展的「兩個一百年」戰略大局。就目前的「時」與「勢」來看,即便近期拜登幕僚已釋出溫和兩岸政策訊號,但目前紅綠之間仍缺乏互信,讓台海的戰略風險仍未緩解。

去年10月24日,由台灣國際戰略學會與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所發表的民調顯示,台灣面對中國頻繁的軍事演習和軍機繞台,雖然其中選擇「願意為台灣而戰」的台灣民眾比率高達有六、七成左右,但是願意選擇與中國「和平相處」的台灣民眾也有高達90.4%之多,而選擇願意跟中國繼續「對抗衝撞」的台灣民眾則只有2.6%而已。除此之外,民調裡面願意選擇支持台灣「宣佈獨立」的台灣民眾也只佔了13.6%,遠低於選擇願意「與中國修復關係」台灣民眾的23.8%。

雖然民進黨看到民調當中願意為台灣而戰的比率之高而感到相當滿意,但是看到願意支持台獨者卻如此之低,跟去年一月台灣大選中蔡英文所贏得的817萬張選票不成比例,對民進黨來說也是個警惕。由此可見,維護台海的和平與穩定,是符合台灣民眾想法、也是符合兩岸共同利益的。可見,主張台灣脫離中華民國憲法架構的「法理台獨」與「政治台獨」訴求,並不是台灣的主流民意嗎,也並非大多數的台灣人就當真願意「為獨立而戰」。

然而,近期也有民調顯示,儘管台灣民意對蔡英文政府兩岸政策的不滿意度居首,但兩岸關係關心度卻排名後段,換言之,「不滿意」與「不關心」成了當前台灣民眾看待兩岸關係的一體兩面。在目前民進黨執政下,兩岸雖然沒有因台獨而爆發戰爭,但兩岸關係卻僵持不下,藍營改善兩岸關係的動力也在逐漸減弱,這種局面一旦維持五至十年,「兩岸關係與我無關」的想法,恐將逐漸固化成為台灣社會的主流民意。

而這顯然也是獨派要抓住時機炒作台獨議題的主因,有議題的炒作,才能讓台獨議題維持強過兩岸議題,這樣台獨有政治版圖,就不可能再台灣沒有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