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導讀】拜登1日首次發表外交政策 說什麼?
文/張有志
多維新聞記者聶振宇所撰寫的〈拜登將於2月1日第一次發表美國外交政策重要演講〉一文指出,美國總統拜登上台之後已經與多位國際領導人通過電話,美國媒體1月31日披露,拜登將於2月1日發表第一次闡述美國外交政策的大型演講。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1月31日援引高級官員的話稱,拜登將在2月1日闡明其對旨在「恢復美國在世界上地位」外交政策的看法。
NBC特別提到,這將是拜登就職美國總統以來的第一次重要外交政策演說,很可能將在預定的美國國務院會晤期間舉行。
白宮新聞發言人莎琪(Jen Psaki)此前在記者會上表示,拜登將於2月1日前往美國國務院,並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舉行會晤。拜登就任美國總統後,與加拿大、俄羅斯、英國、德國、法國等領導人通電話。其中,拜登和英國、德國、法國領導人的通話中,都提到了中國。
美國彭博社評論稱,「雖然有些觀察者曾預測,拜登上台後,美中關係會逐漸緩和,但這一系列電話可以看出,美國在亞洲的安全性原則上沒有任何軟化跡象。」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拜登表示要改變美國前總統川普的單邊主義、單打獨鬥的做法,要利用美國的全球聯盟體系,和盟友一起協調應對中國,但是時移世易,美國的盟友未必願意一味追隨美國的步伐,對抗中國。這一點從拜登近期同盟友的通話就能看出來。
當然,想要了解拜登可能提出什麼樣的外交政策,有必要重溫國務卿布林肯對於外交的想法。畢竟,布林肯與拜登有近20年的交情,兩人甚至曾經在參議院密切共事了6年,工作上的合作自然也延伸出私人友情。
在2020年拜登決定第三次向白宮邁進的時候,布林肯毅然從自己創辦的地緣政治和政策諮詢公司離職,加入拜登的競選團隊任高級外交政策顧問。布林肯可說是拜登在外交事務上最為信賴的人,這也意味著他有可能成為一個對總統的決定產生較大影響的國務卿,同時,此前被參議院確認認命的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及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也都是布林肯的多年好友。
由此可知,布林肯對拜登外交政策的影響極大,所以歸納布林肯的外交思維,可以事先理解拜登的外交政策梗概,其中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從布林肯的個人經歷和他整個家族與歐洲的淵源來看,布林肯在外交上堅定秉持著傳統「美歐同盟」的理念,強調加強與歐洲的關係和對北約的承諾,無論是應對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疫情、貿易、核擴散還是中國崛起等議題,布林肯的解決之道總是圍繞著一個核心,那就是必須要與歐洲盟友合作。
第二,就布林肯本身於國際化的經歷和視野而言,也使得布林肯成為了一名多邊主義者,強調通過國際協定和多邊組織來解決各種問題,因此在他的認知中,美國在多邊組織中的參與度與領導力至關重要,這與總統拜登的看法是一致的,由此可見,今後美國除了會積極重返國際組織的多邊協商及全球治理外,也將積極在其中取得話語權與領導地位。
第三,布林肯認為外交需要「威懾力的補充」,像是2003年時,當時擔任參議員的拜登正是在布林肯的輔佐之下,對伊拉克戰爭投下贊成票的;在歐巴馬政府時期,布林肯也主張美國需要更積極地介入敘利亞衝突,並不顧和拜登意見相左,支持對利比亞的武裝干預。
第四,布林肯的外交理念帶有某種程度的「中道」思想,他對美軍在海外的軍事參與也抱持著謹慎態度,例如他曾批評美軍在伊拉克介入太深、認為美國不應重蹈「做得太多」的覆轍,但同時,布林肯也主張要避免犯「做得太少」的相反錯誤,故布林肯曾表示「武力可以是有效外交的必要輔助」。至於何謂「有效外交」,就是在於要避免「做得太多」跟「做得太少」。
尤以上4點或許可以知道拜登的外交政策,大概不會超出聯盟、多邊主義、國際干預、中道思想、武力可作為外交政策的工具等幾個重點,我們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