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政治

【多維導讀】 美國印太戰略框架解密

美國印太戰略仍要掌控第一島鏈裡面的制空、制海權

文/張有志

2021年1月12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提前解密了一份《美國印太戰略框架》(United States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the Indo-Pacific)的秘密檔案,這份文件約有10頁,美國安全顧問奧布萊恩(Robert C. O’Brien)也在文件直前,寫了約有七千多個字內容做了導言。這份文件一經發布,便引起了國際人士的矚目,為此,多維新聞網也摘錄了「框架」要點,陸續的轉載要點進行報導。

為何要提前公布這份機密

首先,為何一份要保密30年的外交文件,美國卻在兩年半的現在急於公布框架內容,到底是為了何種目的呢?依據美國安全顧問奧布萊恩的表示,是要「向美國公民,以及我們的盟友、夥伴溝通介紹美國保持印太地區未來長期自由開放的持久承諾。」奧布萊恩的說明,指出川普的印太戰略非短期的規劃,同時也讓2018年兩次參與討論的國家,認識到這是美國的長期戰略與持久的承諾。

既然是美國持久的承諾,這也表示,川普所制定的戰略具有跨界政府的指導作用。美國Axios新聞報導也是從這個角度說明了「拜登政府將要繼承的地緣政治和國安挑戰」。日本《朝日新聞》則較為客觀地指出,「公開這份檔案的目的,可以視為是特朗普在對拜登施壓,希望其繼續維持對中強硬的策略。」

印太戰略是以軍事為中心的戰略

印太戰略的戰略方向,非常明確指向了中國,美國軍事專家費雪(Richard Fisher)表示,「這份框架是對中國發出的挑戰,非常確切的回應,政策目標是將美國放在合適的位置,繼續遏制中國,並保持亞洲和平。」甚麼位置呢?費雪沒說,僅表達出「合適位置」,但也襯托出了禿動戰略並非美國獨家行為,也就是說,為了亞洲和平,「美國和盟友、夥伴,使用軍事力量威懾(deter)中國;同時要建設在各種衝突中打敗中國的能力和概念。」

為了實現此目標,美國擬定的行動計畫包括但不限於:1. 在衝突中,否認中國在第一島鏈內的制空、制海權。2. 保衛第一島鏈國家和地區,包括台灣。3. 在第一島鏈外的所有領域取得支配地位。此外,美國還計畫加強美軍在亞太地區的存在,以及幫助盟友夥伴提升防衛力量。

從這些計畫內容可以觀察出,印太戰略有三個重要意涵,一是中國是印太戰略主要對抗的目標;二是透過軍事能力以控制第一島鏈的情勢發展;三是聯盟在戰略實踐上,具有力量整合的作用。

印太戰略要保衛台灣

美國對台灣與印度的重視

印太戰略是以聯盟與軍事為主體,是傳統地緣戰略思想的運用,也是奠基於冷戰時期美國扇形戰略的在擴充,其扇骨包括了日、澳、印,其扇面為台灣、東協、及歐洲北約中的法、德、英。

自2018年推動框架以來,可以見到扇骨中,澳洲實扮演了最積極的角色,推動這個計劃;日本雖然是印太戰略的倡議者,但在行動中,軍事活動保持著防禦的積極性外,其他方面仍處於相互依賴合作態度,這是日澳行動中的最大差距。

印、台部分,確如框架所說,「幫助盟友夥伴提升防衛力量」。從2018年以來,便見到中、印度在拉達克地區邊界的對峙,美國則相繼與印度建立了情報、通信、訊息、後勤、裝備的協議,並且也相繼推動實施,美國也直言,派出了軍事人員,協助印度在邊境地區的戰場管理、情報分析、戰場戰術上的指導作為。

至於對於台灣的防衛力量提升,依據蓬佩奧的說法,四年下來川普政府,賣給台灣的武器裝備,高達150億美金,優於歐巴馬8年的軍售總額。除此之外,還與台灣召開了印太戰略協調會議,支持台灣的新南向政策,甚至於,還提升訪台的官僚層級,拉高台灣的國際成員地位。

從2018年「美國印太戰略框架」解密,可以從文本中發現,美國這三年來對中國推動競爭戰略,是有所依據,這項依據且有透過美國政治地位,在檀香山召集相關國家的國防與外交人員,召開印太戰略協調會,方在2019年6月國防部有了「印太戰略報告書」的推出,及將太平洋司令部更名為印太司令部之舉。

規劃的推動,總是有意想不到的灰犀牛、黑天鵝,2019年年底發生了covid-19的大流行,隨後,美國也進入46屆總統大選進程,美國總統選舉,非生不該發生的黨派利益,凌駕國家利益的黨派競爭,導致新冠疫情的氾濫,導致內政焦頭爛額,以及債物不斷堆高的窘境。雖然,蓬佩奧要力挽狂爛,但最終還是影響了對外戰略的推動,蓬佩奧接受電視訪問,終也說出了美國對中國所實施的戰略作為,效果不如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