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政治

【多維導讀】蔡英文是「助統」之人?

文/張有志

多維新聞做作者張鈞凱所撰寫的〈替中共掃除統一障礙,北京會感謝「蔡深海」同志的〉一文指出,今(2021)年是辛亥革命110週年,台灣也將迎來一年一度的雙十慶典。在冷清的「雙十」氣氛下,民進黨政府公布了今年的主視覺「金陽雙十」,紅色與綠色兩線條貫穿雙十圖案,藍營支持者語帶諷刺稱這是「紅綠一家親」,而台灣官方的說法則是「台灣紅」與「民主綠」共同「致敬每位有著堅定的信念,無懼任何挑戰的台灣人」。

在台灣的政治色彩學語境裡,紅色代表中共,被賦予了敵視與恐懼的雙重涵義;綠色則代表民進黨,看在藍綠支持者的眼中,各有截然不同的感受。這兩個顏色恰恰突顯了台海雙方博弈的白熱化,不只是今年台灣雙十慶典的主視覺,更是台海情勢的主旋律。特別是近期蔡英文一席「鄰國論」,過去從李登輝「兩國論」到陳水扁「一邊一國論」的「台獨」震撼,放在中美較量的百年變局視野之內,接下來可能發生的餘震,恐怕更是令人膽顫心驚。9月5日飛越海峽中線的19架解放軍戰機,以及9月7日中共官媒將「鄰國論」定性為「肆意的挑釁、邪惡的行徑」的一番評論,都是台海快速升溫的指標。

儘管台灣政治風向以「喊冤」的方式替「鄰國論」緩頰,稱將「neighbors」譯為「鄰國」並非蔡英文的本意,但民進黨政府一面消毒另一面又不斷拋出各種遊走台獨邊緣的動作,反而將「鄰國」的意義與面貌塑造得更為清晰。其中一大「亮點」,便是雙十慶典主視覺下方的一行英文字:「TAIWAN NATIONAL DAY 2021」,這是蔡英文2016年上台以來,首次將「TAIWAN」與「NATIONAL DAY」連用,台內政部籌備委員會秘書長陳宗彥「權威解讀」此即「我們國家的國慶」,比過去蔡英文發明的「中華民國台灣」更加耐人尋味。

除此之外,在先前立陶宛「設處」與歐洲議會通過駐台機構「正名」修正案後,民進黨政府也「乘勝追擊」,試圖打造一台繞行世界的「台灣正名」列車。民進黨立委邱志偉、許智傑呼籲台外交部儘速成立「駐外館處更名工作小組」,將台灣駐外110處機構統一更名「台灣」,並將美、日代表處列為優先推動範圍。果不其然,就在9月10日習近平與拜登(Joe Biden)通電話後,英國《金融時報》便揭露,拜登政府正在認真考慮台灣的請求,將台灣駐美「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改為「台灣代表處」。

民進黨一向被視為很會選舉的政黨,往往能在逆境轉危為安,而其致勝的兩大法寶,一是「台灣正名」,另一便是由「去蔣化」開展而出的一系列「去中國」和「轉型正義」做法,從陳水扁時期以來可說是萬變不離其宗。在當下民進黨立委眼中「國際友台風潮」的「正名時機」,台促轉會公布台北「中正紀念堂」轉型方案,有意移除蔣介石銅像,將之改造為「反省威權歷史公園」。「中正紀念堂」再度成為民進黨政府的「眼中釘」,一來有意重構「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歷史詮釋,二來更是藉此進行反中意識形態的再次武裝和動員。

從「鄰國論」、「台灣正名」、「台灣國慶」到「去蔣」,民進黨政府的「遍地烽火」,相當程度來自於其對於國際情勢的判斷。尤其是美國帶頭「示範」兩面手法,拜登對習近平講「一中政策」、白宮通稿卻只強調「印太穩定」,這一套也被波蘭複製貼上,先在推特(Twitter)放上台灣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待台灣政治人物紛紛「感謝民主夥伴」之後,波蘭外交部再無預警刪文,並在記者會聲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近期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警惕台海有事的專訪內容,流傳到台灣之後也被「轉譯」為「日本對台不離不棄」。

在民進黨政府的大內宣手法下,國際情勢的詭譎多變,卻成了一曲悅耳動聽的「友台」催眠曲。聽久了,油然生成高度自信,深信就算繞過「一個中國」,加入各種區域經濟整合,對台灣來說可謂是易如反掌;聽久了,當然會深信「維持現狀」是台灣最好的保命符;聽久了,對「一國兩制」的惡感與拒斥感,必定會在各種官方民調上維持高檔。客觀現實的台海危機,看在台灣官民眼裡,不過就是「共匪亡我之心不死」的危言聳聽罷了。

對於台海局勢的自我麻痺,或許才是一種真實上演的「認知作戰」。張鈞甯「被台獨」事件,說明了兩岸「中間地帶」正在快速擠壓萎縮,台灣藝人的處境其實是兩岸關係的一個縮影,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一種徵兆。然而卻又能被蔡英文政府轉化為「抗中保台」的選票彈藥,以雪中送炭的聲援姿態,大吃豆腐,激化兩岸對立與仇恨。

蔡英文政府各種見獵心血的操作,都會讓中共在其統一進程之中多加一道保險和防範。台灣官方再度高懸捷報,稱台灣8月出口金額創下歷史新高,一如往常抱持著「中國才要依賴台灣」的心態、絕口不提中國大陸市場,反而給了大陸官方更充足的底氣,將台灣納進「一帶一路」未來的戰略擘劃之中。而大陸民間「武統」聲浪此起彼落,甚至重新挖掘1949年前後解放軍對國民黨部隊「瓦解敵軍」和「改造戰犯」的歷史,將未來圖景的討論推進到了「統一後」。民進黨政府對於《中華民國憲法》「一中」體質的肢解工程,反而替中共掃除了統一障礙,北京會感謝「蔡深海」同志的。

無力制衡的反對黨

其實,蔡政府能夠在台灣為所欲為,讓兩岸深陷危機中,主要還是缺乏一個強而有利的反對黨制衡有關。而最大的反對黨國民黨之所以這麼無力制衡,不外兩點:一是,過去5年來國民黨沒有扮演好制衡的角色,被蔡政府以多數暴力「抄家滅族」卻顯得俯首稱臣;延伸到社會,蔡政府為所欲為,消滅中天新聞台,國民黨事不關己,「中正紀念堂」即將不保,所謂「反省威權」的歷史公園是對國民黨的羞辱,國民黨卻一副孤臣無力可回天的模樣。

二是,國民黨的理念被拋棄,不僅黨的精神理念,就連最具有優勢的兩岸關係也不敢觸碰,跟著民進黨所塑造的「主流民意」走媚俗路線。一個沒有理念、媚俗的政黨,不要說民進黨看不起,連自己的黨員也無法凝聚,談何重新贏回執政權?

以藝人張鈞甯被大陸「小粉紅」出征為例,11年前她所寫的碩士論文,被挖出題目有「我國」兩字,就被小粉紅扣上「台獨藝人」的帽子,儘管她立刻發表聲明稱「認同中國人身分」,但仍傳出參演的陸劇可能被除名的厄運。

蔡英文執政5年,在大陸工作的台灣藝人已經變成藝人歐陽娜娜所說的「高危職業」。藝人屬於文化與表演範疇,原本無關政治,但蔡政府抗中政策掀起兩岸對抗氛圍,讓藝人無法安心在大陸工作。

而作為一個反對黨,也是最有資格替藝人解困的國民黨,由於想改變「九二共識」的認知,國共關係漸趨冷淡,如果連扮演藝人保護者的角色都做不到,又何必侈言解決兩岸政治問題,這也讓江啟臣和朱立倫在電視辯論中顯得很烏托邦。

蔡英文總統8月31日出席「凱達格蘭論壇?021亞太安全對話」,在英文致詞時,以「neighbors」形容大陸與周邊國家,總統府中文新聞稿卻使用「鄰國」一詞,外界憂心蔡政府推動「兩國論」,因而掀起指責的聲浪,國民黨卻發不出有力的批駁,反而讓綠營指責批評兩國論的人是在興「文字獄」。

蔡英文講詞中英文稿有別,英文的「neighbors」是指「鄰居」,與「鄰國」有很大的差別。這種內外有別的手法,對外不會讓美國反感,對內可以進行大內宣,這是民進黨的取巧,國民黨卻沒有能力說清楚,讓民眾理解其禍害。

執政後的民進黨,眼裡只有權力,沒有民主。民主化之後,大家所期待的菁英政治不見了,剩下的只有民粹政治,原本掌權的菁英也變成民粹的一部分。政客操作民粹,目的是為了選票,為了掌握分配資源的機會。

以新冠疫苗來看,手握權力的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可以隨時改變疫苗注射的對象,把疫苗當成「戰略資源」,以操控支持者的取向,甚至為了即將到來的地方選舉,把疫苗做「傑利蠑螈」式的不正當分配,一些最需要的人卻無疫苗可打,這是台灣民主化後最惡質化的發展。

如果國民黨主席改選之後在無法振衰起敝,那麼民進黨執政最後不僅毀了國民黨,最後蔡英文也可能變成中共的「助統」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