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政治

【多維導讀】指責台獨 不能一竿子打死

小S 「國手」 一詞惹禍

文/張有志

多維新聞由吳良所撰寫的〈小S沒有錯,台灣運動員當然是「國手」〉一文指出,台灣藝人小S因為「國手」爭議,這幾天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牽動兩岸敏感神經。

這場兩岸網友的罵戰是當下兩岸關係的縮影,而痛失代言損失慘重的小S不過是風暴下被捲起的一粒沙。

然而,理性思辨,「國手」一詞錯了嗎?

小S沒有錯,中華台北的運動員當然就是在台灣的「中國」國手,這既是對兩岸關係的客觀描述,也符合台灣現階段「一國兩區」的法律定位,不過,沒有「台獨」國手,這一點,連邱義仁都說美國不支持台獨。

而如果回顧奧運歷史,台灣的運動員不只是「中國台灣」的「國手」,甚至在兩岸爭奪「中國」唯一代表權的年代,還曾是整個中國的「國手」。

中國首枚奧運男子獎牌得主叫楊傳廣,他在1960年參加第17屆羅馬奧運,摘得「十項全能」銀牌,成為第一個走上奧運領獎台的中國男運動員。而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紀政以10秒4的成績獲女子80米欄銅牌,成為奧運史上第一個獲得獎牌的中國女子運動員,這些突破比1984年許海峰在洛杉磯射落第一金還早,紀政、楊傳廣都來自台灣,也都曾代表中國。

「我的面板是中國人的,眼睛是中國人的,我全身無處不是中國人的,我要永遠做中國人,為國爭光」。無論紀政日後如何改變,至少曾經的她也以「中國」國手為榮。

不只是楊傳廣、紀政,彼時的台灣運動員都爭當「中國」國手,不能代表「中國」,才被視為是矮化與打壓。

1960年羅馬奧運會雖然出現了台灣代表隊,但是當年為了捍衛中國「國手」尊嚴,開幕式中,由走在入場代表團最前面的當時總幹事林鴻遠,手持「Under Protest」(抗議中)的白布橫幅進場,抗議被迫使用「台灣」作為代表隊名稱。

後來,一中代表權從台灣轉到大陸,為瞭解決在台灣的中國「國手」參賽問題,才有了1979年的「名古屋決議」,當時的沈君山、紀政、楊傳廣是「中國會籍危機處理小組」成員,足見日後的「中華台北」,也是在兩岸一中前提下,解決台灣的中國運動員參賽權而找到的替代方案,是彼時的蔣經國為了捍衛在台灣的中國「國手」尊嚴,拍板同意的。「名古屋決議」,解決了兩岸中國運動員可同時站到奧運賽場的問題,一直延續至今。

所以,不是「國手」一詞有錯,這場爭議背後是對台灣內部政治情勢變化的某種反映,而小S也沒錯,她本來就有權利力挺台灣的「中國」國手。

其實,在這件事上,大陸一些網民不夠理性、亂扣帽子,是應該批評。畢竟,小S相關言論,在對兩岸社會有所瞭解的人眼裡很稀鬆平常。但在大陸一些不明就裡的網民眼裡就成了不得了的問題,尤其是在民進黨堅持搞台獨下,導致兩岸關係氛圍惡化的當下,很容易被放大檢視,甚至被扭曲,以致演變成輿論事件。

中國一些網民熱愛國家、反對台獨、捍衛統一,並沒有錯。但是,大陸網民在評論兩岸間的事之前,要多多瞭解紛繁複雜的台灣社會,要學會設身處地、換位思考、理性對待,防止好心辦壞事。

中國網民要想一想,自己也不是天生就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而是來自家庭、學校的培養教育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塑造。明白這一點,就不難理解,廣大台灣民眾幾十年來,甚至一百多年來,生活在跟大陸同胞不同的社會,怎麼能要求他們的所思所想、一言一行,甚至日常用詞用語,都跟自己一樣呢?那麼,在台灣這種環境下,小S稱呼戴資穎等為「國手」,是不是也很正常?這跟台獨沒有必然關係!

而台灣沒有那麼多台獨,真正搞台獨的是極少數人。多數台灣民眾未必贊成兩岸立即統一,但也並不支持台獨,更別說搞台獨。即便有一些人受到台獨的影響,也不能一棍子打死,簡單地等同於台獨。

總之,對大陸網民來說,還是要提高眼力,別讓小S的事情一樣,讓民進黨見縫插針的機會。這些年來,兩岸類似輿論事件時有發生,這與民進黨搞台獨,導致兩岸關係氛圍惡化的大環境有關。從這些事件中,也可以看出,緩和改善兩岸關係氛圍,加強兩岸民間各領域多層次的交流交往,促進兩岸民眾更多的相互瞭解理解,是有多麼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