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政治

【多維導讀】反智與台灣無望的社會

中研院士陳培哲(左)說蔡英文(右)讓台灣「疫苗療效評估方法專家委員會」喪失獨立性,是台灣本土疫苗「最大的困難」

文/張有志

多維新聞作者司馬台所撰寫的〈「反智」會逐漸固化成台灣的「傳統」嗎〉一文指出,「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論語》:泰伯篇)。「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論語》:季氏篇)

上述兩句是《論語》中孔子講述「道」與「士」的重要性及責任的重要談話。白話說的話,就是鼓勵知識分子在「天子」行仁政時任官,助行仁政,反之,則應辭官而隱,勿成為政府殘民的幫兇;又說,當政府施行仁政時,自然批評的聲音就少了。

上述兩則《論語》典故是由國際知名漢學大師、歷史學者、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余英時大作「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論儒、道、法三家政治思家的分野」心得,余英時該篇文章共20萬多字,從西方基於宗教理由、庶民好惡發展出反理性、鄙視知識分子的「反智主義」(anti-intellectualism)切入,剖析儒、道、法家如何看待君主、庶民與知識分子之間的關係,論知識分子與依附其中的「智性」如何在政治中發揮作用。

簡單的說,余英時在文章中將儒家定性為「主智」(知識分子的主體性,主張為人民服務、天下無道庶人可議),道家「反智」(君主應重視知識分子,但知識分子的智性為君主、政權服務,為了政權穩固,人民不應有太多知識),法家激進的「反智」(民眾如同嬰兒般愚昧,不必知道「法律」以外的知識,以免政權被動搖,庶民只能是勞動人口或軍人,為富國、強兵服務),對照當下台灣社會的「知識分子」的作為,不免感觸良多。

「反智」標籤從不嫌少

在台灣的政治場域、輿論場,「反智」標籤從來不嫌少,但因為「親美」政治偏好,所指涉的多是西方角度的「反科學、反建制」及操弄民粹、討好庶民的言行,美國前總統川普、國民黨前高雄市長韓國瑜就時常被貼上「反智」標籤。

但若從余英時文章中從「知識分子」在政治中扮演的角色出發,才驚覺,原來真正該被貼上「反智」標籤的,該是圍繞在蔡英文周遭,待之如「君王」 ,並全心奉獻自身所擁有的知識、專業,開口、閉口都是「依法行政」的那群「反智集團」。

事實上,台灣中央研究院士陳培哲日前為了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安全性,從台灣人民權益出發說了「民進文政府不相信科學」重話,卻引來許多理應為「知識分子」的媒體、名嘴、側翼以「恐違審查倫理有觸法之虞」、「掛名中國(大陸)藥廠顧問」等疫苗安全無關的「不科學」理由圍剿,去脈絡化的從「依法行政」去壓迫科學及庶人議政的權力,程度不一的示範了余英時文章中道家、法家中「君主」與知識分子如何合力「愚民」以利穩固政權的「反智」行為,才真正驚醒筆者這個夢中人。面對學術成就、專業素養受人尊崇,真正對全體人類有重大貢獻的中研院士陳培哲,「反智集團」猶能毫不猶豫的對其發起「無差別攻擊」,更顯得其「反智」行為之巨大、有恃無恐,則驚恐更甚。

別讓「反智」固化成為「傳統」

說起來,圍繞在蔡英文周邊的「知識分子」,在蔡英文、民進黨政權遭受「攻擊」時,憑著自身所學專業,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去找「黑資料」,將「議論」的「刁民」抹黑、抹紅、抹黃,甚至踩著微不足道的數字錯誤、語意不清擴大解釋,利用「意見領袖」、「主流民意」在網路創造巨大聲量以及使用「梗圖」、「懶人包」等工具迅速傳播,轉移焦點,各種關於政策形成、立法過程中的種種「雜音」,無論「議論者」是根據哪些法理原則、民主原理、國際標準及歷史事實,往往就此消解於無形,甚至「議論者」反身變成被攻擊的物件,早已成為台灣民眾熟悉的日常

實話說,正是因為潑髒水、梗圖、懶人包等壓制「議論」的「愚民術」屢試不爽,才讓有著媒體人、名嘴、學者、青年領袖、網紅、X神等各式頭銜的「反智集團」敢不問是非,有恃無恐對各種「反蔡英文」、「逆時中」言論展開攻擊,甚至讓人產生錯覺,在台灣「知識分子」要獻身「政治」,最優先考慮應該是「鞏固台灣政權」而不是「台灣人民」,畢竟,主觀的認為庶民「如嬰兒般愚昧」,與利用各種話術、社群技巧及法律規定「轉化」民眾認知,使其混沌、噤聲,就結果來說是一樣的。

期許「反智」不會逐漸固化成台灣的「傳統」,希望「以人民為主」能夠成為所有台灣「知識分子」心中的「道」。

其實陳培哲被網軍的出征,這只是顯現台灣再以「民主」為名,卻行反智之實,已經是眾所皆知。當初,陳培哲是受到政府邀請、參與疫苗決策的專家,除了已辭掉的國產疫苗審查專家會議委員,他還是疫情指揮中心研發組成員。這個小組由國衛院院長梁賡義召集,大概每周開1次會,陳培哲說這1年多來參加了約50多次會議,但他充滿挫折感,「我提出的意見沒有一件他們去做,只有我很早就提出的單株抗體最近才開始做。他們之前充耳不聞,這代表這個指揮中心的科學判斷與能力不足。」

陳培哲解釋說,如果篩檢出新冠肺炎的高齡患者、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者,立刻打新冠單株抗體,可以減少5到6成死亡率。「這我很早就講過了。那些生命是可以挽救的,你就知道我的挫折有多深。」

陳培哲說:「我說民進黨政府不信任科學不是無的放矢,是我親身的經驗。」另一個疫情中心不夠科學專業的地方是「核酸檢測方式」。美國食藥局(FDA)有一套檢測系統,但台灣的病管局(CDC)卻自己弄另外一套,沒自動化、量能少又不凖,專家建議應採FDA的系統,但指揮中心根本不聽。「這次中國廣州疫情爆發,1000多萬人1個禮拜做完採檢,用我們手動方式要做到哪一年?」

比較之下,陳培哲就感嘆道,如今台灣疫苗要靠人家施捨,美國過剩的施捨你一點,日本不要的施捨你一點,再把台灣半生不熟的拿出來,「這樣對得起台灣人民嗎?這不只傷害人民的健康也傷害了人民的尊嚴。」他再一次感嘆道:「我不知道政府的科學評估到底是誰在做。」

陳培哲的感嘆,不就是顯現出台灣反智最大的病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