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政治

【多維導讀】習近平會為了台積電 放棄武統?

台積電擁有全球過半的晶片市佔率,更掌握了全世界最先進的晶圓製程,看似如此強大的籌碼,那能用它來交換什麼對台灣有利的條件嗎?

文/張有志

多維新聞作者陸蓮所撰寫的〈武統台灣,美國高估了台積電誤判了習近平〉一文指出,美國《紐約時報》6月7日報導稱,美國情報官員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武統台灣問題上的猶豫不決,一定程度上是擔心全球晶片(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的生產線可能會被摧毀。

如果台積電的生產線被摧毀,將有損中國自身發展尖端技術的大計,這一結果也將在很大程度上顛覆中國的電腦和電信等戰略。美國情報官員稱,這種風險對於習近平來說「太大」。

《紐約時報》的報導強調了台積電的重要性,認為大陸對武統台灣猶猶豫豫原因在台積電。由此看來,美國情報官員們高估了台積電,誤判了習近平。

武統台灣的本質並不是一個晶片行業發展的問題。這是一個關乎軍事、政治以及中國崛起戰略的宏大命題。統一必然產生長遠的影響,經濟影響是其中一環,對晶片行業的影響是經濟影響中需要考量的因素,但絕對不是核心因素。

一旦武統台灣,會不會發生中美衝突,是北京首要考慮的問題。美國是中國崛起最大的外部挑戰。中國這個新興大國能否同美國這個傳統大國管控雙邊關係,能否避免兵戎相見,是無法忽視的。

台灣問題的本質是中美問題,大陸武統台灣,將是中美在亞太博弈的里程碑。如果武統失敗,那麼中國崛起的程序會放緩,中國大陸會臥薪嚐膽20年再捲土重來。

如果武統成功,美國的亞太或者印太戰略將遭受重創,中美博弈發生根本勢變。不過亞太是未來世界的中心,美國不太可能會放棄台灣,也會捲土重來。中美博弈不斷絕,圍繞台灣的博弈就會曠日持久。

中國大陸不可能無限期推遲統一的步伐。伴隨著中國崛起,加快統一程序,最終實現統一是中共必須達成的政治使命。

不是因為摧毀台積電代價太大,而是在還有和統空間時,就不會貿然選擇武統。如果到了非要武統的地步,即便是會摧毀台積電也在所不惜。

更何況,武統並不意味著台積電一定會被摧毀。精準制導等軍事技術的發展已經非常成熟,大陸武統台灣不會是摧毀式武統。

因此,認為台積電是習近平對武統猶豫的原因,非常片面,只是從經濟視角,某一行業發展視角看待武統,沒有認識到武統之於中國的特殊意義。

事實上,近來美台近期在兩岸問題上頻繁地「打擦邊球」,例如,5月25日凌晨,部署在花蓮空軍基地的4架F-16A Blk20戰機於秘密起飛,由美空軍KC-10空中加油機伴隨,飛向美國本土。台灣F-16戰機赴美訓練的消息,一度也引發了兩岸輿論場的關注。

雖然在「打擦邊球」的同時,也努力規避觸碰大陸的紅線,比如此番以「商用」之名申請軍用運輸機赴台,以及台灣F-16戰機刻意抹機身塗裝,並選擇深夜秘密起飛。但這些動作在觀察家看來是在「玩火」,雖然可以肯定的是,當前並非大陸武統台灣適合的時機,特別是在台灣疫情肆虐的當下,大陸斷然不會趁火打劫,但不排除某一天成為台海地動山搖的導火索。

顯然,在兩岸關係高度緊張的當下,這樣的「打擦邊球」動作,偶爾為之「無傷大雅」,但如果一而再再而三,恐怕難免陷入擦槍走火境地。屆時習近平會未了一家台積電而放棄武統?恐怕不會。

台機電廠房

習近平武統台灣會顧忌台積電?

文/RFA

美國媒體《紐約時報》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試圖以武力奪取台灣的憂慮加劇,主要是擔心台積電生產線可能被摧毀。報導引述官員的話說,這風險對習近平來說「實在太大了」。不過有分析指,中國會不會武力犯台不會只考慮一個因素,學者反問,習近平都不在乎香港的金融產業,台積電生產線被摧毀有差別嗎?

《紐約時報》一篇題目叫《美參院將通過史上最全面產業政策法案,與中國競爭》的文章提及,在來自中國的緊迫競爭威脅面前,美國參議院正準備通過美國歷史上最全面的產業政策法案,打破了在政府支持私營企業問題上的黨派分歧,以增強美國的製造業和技術優勢。

文末提及,目前半導體最大的代工廠由台積電(TSMC)運營,它提供許多5G手機和其他高速移動通訊技術所需的半導體。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試圖以武力奪取台灣島的擔憂日益加劇之際,台積電已捲入北京和華盛頓之間就維護台灣而展開的鬥爭。

文章引述美國情報官員認為,習近平之所以對武統台灣猶豫不決,部分原因是擔心台積電的生產線可能會被摧毀,這樣的後果也將破壞中國的大部分電腦和通訊戰略。一位情報官員最近表示,此風險對習近平來說「實在太大了」。

美國封鎖晶片製造關鍵技術 掐緊中國取得先進制程咽喉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表示,在科技管制的情況下,中國獲取先進科技制程晶片也是受限,只是美國很精確控制的中國企業只有華為,其他手機廠可以獲得7奈米、5奈米的晶片,最重要的是晶片製造的技術完全封鎖,把台積電轟爛,中國還是得不到晶片。

蘇紫雲:「美國歷年的《國防授權法》(NDAA)裡面都有提到半導體制程的重要性。在川普時代2018年8月就啟動美國晶片重新製造計畫,當時美國國防部稱為「電子復興計畫」,裡面的重點就是半導體部分。他們認為太依賴台積電(TSMC)以後會有風險。」

蘇紫雲提出,台積電在半導體的關鍵地位讓台灣在灰色區域裡取得戰略「視窗」。蘇紫雲說,「中國的確有顧慮,但是美國的顧慮也很大。現在如果台積電變中國的,不管台積電有沒有砸爛,事實上美國立刻斷貨,因為美國對台灣台積電依賴更大。」蘇紫雲注意到美國也在加速提升、減少對台積電的依賴,「這對台灣是警訊」。

歐美日關注台積電國安問題 招手設廠分散風險

台積電在去年5月宣佈,將赴美國亞利桑納州興建1座12吋晶圓廠,以5奈米制程規劃月產能2萬片,路透社在今年5月更引述消息人士透露,「台積電正計畫在亞利桑那州擴廠,再建5座晶圓廠。」

不只是美國,台積電在今年2月宣佈赴日設置研發中心,今年5月日媒披露,在日本經濟產業省主導下,台灣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與日本索尼集團(Sony Group)可能以合資方式,在日本九州熊本縣設立晶圓廠。另外,歐盟也曾在今年4月被披露對台積電招手,希望說服台積電赴歐洲設廠。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今年5月接受美國CBS電視台採訪,訪談中提出,晶片荒會造成的最嚴重風險,是被美國限制製造能力的中國,決定進攻台灣、控制台積電。劉德音指出,「由於全球依賴台灣高科技產業的支援才得以運作,因此世界會確保戰爭不會在台灣爆發,不然會損害全世界各國利益。」

當被問到「矽盾」是否真能保護台灣安全?劉德音回應稱:「我無法保證安全,這是一個變幻莫測的世界,沒有人想要這些事情發生,我也希望不會發生。」

「矽盾」(Silicon Shield) 是媒體給台灣半導體產業起的美名,意思是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在世界上的地位舉足輕重,其勢力足以遏阻或者避免戰爭。

中國攻台控制台積電?

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中國都不在乎香港的金融產業,武統台灣摧毀台積電有差別嗎?」

然而黃崇哲提醒,擁有台灣的台積電,如果主權型態不一樣,國際連結不一樣,真的可以做出原來的東西嗎?他認為沒有那麼簡單。擁有台積電,不代表就有台積電成長的動力和原來的產量。

黃崇哲:「台積電包含技術還有設備、原料都需要全球供應鏈在提供。擁有台積電也只有這個階段,台積電不是一台設備、不是工廠、不是口罩機,一個平台呈現。」

黃崇哲解釋,從這次汽車產業晶片大缺貨可看出,不只是台積電的晶片,台灣整個半導體產業,都連動世界無數人的就業。他認為台灣在選邊站時要站對邊,也就是「民主聯盟」,或更精准的「反極權聯盟」。不管是資金配置或是生產選擇,都可以依照市場及民主機能,而不能依靠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