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導讀】得不償失的疫苗政治
文/張有志
多維新聞由作者皇金所撰寫的〈美參議員訪台/挑釁中國手段低階,帝國末路困境顯現〉一文指出,在後疫情時代,美國獨大已經不適應當前的國際現狀,其推行的價值觀外交也已經不符合歷史潮流,全球合作和多邊主義才是歷史大勢。如果美國繼續無視國內問題,在外部亂找藥方,通過樹敵或打壓他國保住自己地位,終究扭轉不了自身權力旁落的困境。
三位美國聯邦參議員達克沃絲(Ladda Tammy Duckworth)、蘇利文(Daniel Scott Sullivan)和昆斯(Christopher Andrew Coons)6月5日從南韓乘坐軍事運輸機臨時訪問台灣3小時,和蔡英文政府舉行了3個小時的接觸。三人此行絕對不是為了疫苗,更不是為了輸送疫苗,而是投機性地利用台灣,將疫苗當做對中博弈的政治工具。
如果美國想給台灣疫苗,完全可以在疫苗出口計畫的框架宣佈即可。三位參議員臨時決定到訪台灣,一方面是蔡英文政府對美公關、台灣駐日駐美代表爭相發力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美國政客出於國內政治需要,展現對中強硬的既有路線。
蔡英文政府限制大陸疫苗進口,選擇性進口美日疫苗,就是典型的政治操弄。她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借疫情繼續疏遠大陸,借疫苗升級同美日的合作;拜登政府心裡也明白,台灣當前疫情嚴重,是美國推廣疫苗出口計畫和價值觀外交的絕佳物件。所以,三位參議員訪台,雙方各取所需,一舉兩得。
也就是說,美國參議員臨時訪問台灣,和台灣利益並無直接關係,完全是美國政客以激怒中國為目的、利用台灣牌不斷升級對中博弈的政治作秀。美國通過這種給台灣小恩小惠的方式和中國開展所謂的全面競爭與對抗,明顯有些不夠檔次。這對於這個急於保住地區及全球霸權國家的而言是一種必然,也是一種悲哀。
正如俄羅斯總統普京6月4日在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所說,美國正在走蘇聯的老路,犯下帝國才會犯下的典型錯誤。這是一個「超級帝國」必然面臨的問題,即對本國所擁有的力量充滿信心,自認為強大到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從而不斷地製造問題,認為自身可以解決或者承受這些小的錯誤。
普京所說的狀況恰好符合川普執政後期、拜登執政初期的美國。
在川普執政後期,出於選舉利益需要,美國的確頻繁製造問題,絲毫不顧及中美關係基礎,無視前任們和中國達成的共識,故意在核心問題上挑釁中國,同時利用制裁手段打壓中國。拜登上台後在大方向上延續這種強硬做法,只是手法上更注重聯合盟友一起施壓中國。
此次到訪台灣的三位參議員很有代表性,涵蓋兩黨及參議院軍委會和外委會,而且都是長期挺台的議員。拜登支持他們訪台,也反映對中強硬的兩黨共識。凡是符合這一共識的做法,都不會遭到國內的反對。凡是符合這一共識,政客就可以無視中美關係基礎及交往原則。三位美國參議員和蔡英文政府強調自由民主,強調此訪的跨黨派性質,就是要凸顯國會兩黨和白宮這一共識。
但事實上,這也是拜登政府對中政策束手無策、無能的表現,也是美國黨爭或內部問題的外在延伸。
拜登通過疫苗計畫暫時舒緩疫情後,他的執政民意有所改善,但種族矛盾、社會撕裂等國內矛盾絲毫沒有得以緩解,兩黨圍繞預算、司法改革、稅收計畫的鬥爭也會持續。但現在兩黨的主要共識似乎就只有對中強硬。
包括前總統川普6月5日要求中國賠償,彌補美國損失,也能體現這一點。兩黨政客的心思還是停留在內病外治,關注重心並非國內久拖不決的問題。美國政客出於國內鬥爭的需要,今後還會繼續利用台灣、香港和新疆挑釁中國。而美國國內的問題只會不斷積累。正如普京所說,如果國內問題越來越多,終究會導致國家崩塌。美國似乎正在邁向這條道路。
事實上,疫苗外交與地緣政治掛勾,疫苗已成為各國重要外交政策工具,更反映出美中戰略競爭的特性。美國以「世界疫苗兵工廠」的道德高度,將向全世界援助8000萬劑疫苗。中國宣稱已提供國際社會3.5億劑疫苗,預計提供7億劑,主要幫助開發中國家。兩大強權針鋒相對,意在透過疫苗軟實力掌握更大的國際話語權與影響力。對台灣而言,這場全球性疫苗大戰暴露了相關實力的脆弱,將成為國安隱憂。
美國疫苗外交的首要目標是維護美國利益及優勢地位,同時抑制中共疫苗外交效應擴散。
外交以實力為基礎,疫苗外交也不例外,疫苗已被視為「戰略物質」,可透過本身研發製造、代工生產、採購、國外援助等途徑取得,如南韓、印度、日本等都是多管齊下,同步進行。唯獨台灣官僚系統自滿、自大,以為已充分掌控疫情,並過度期望本身生技產業,對建構疫苗能量虛應故事。醫藥及國安團隊也沒有發揮統合功效,利用台灣在高科技供應鏈的優勢,增加談判交涉地位,爭取更大利益。
而大陸的「國藥」及「科興」疫苗已得到WHO的緊急使用認可,台灣可以婉拒中共提供疫苗,但陳時中一句「他們(中國)沒在打的,我們有點興趣,他們在打的,我們不敢用。」只會升高兩岸敵意,為台灣取得疫苗自設障礙。尤其視台灣完全往美日外交導向傾斜,最終可能只得了少數疫苗,卻失去更多人民的生命,這是得不償失的疫苗政治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