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時中親曝一階邊境解封 最快4月
文/自由時報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有意採兩階開放邊境政策,他說已請專家開會討論,第一階段入境者只要有打疫苗,經核酸檢驗與抗體檢測後,都能減少檢疫天數,但因事涉抗體驗證標準,陳時中指出,只要WHO公布抗體效力指引,就會隨即開放第一階段,據了解,WHO的指引預計4月就會公布,亦即我國第一階段邊境解封,最快就是4月。
因應各國疫苗已陸續接種,我國第一批11.7萬劑的AZ疫苗已陸續開打,陳時中表示,台灣未來一定會開放邊境,只是要如何評估入境的民眾到底處於哪種風險等級,過去適用區域性、國家別來認定,現在若台灣要第一階段開放邊境,將轉為個別認定,也就是說有打過疫苗者,就視為來自中低風險地區者,但由於各國疫苗保護效力不一,即使如輝瑞、莫德納疫苗保護力都高達約95%,但仍有5%的人接種後,可能疫苗無法產生保護效力,因此才會採取過濾機制,也就是說隔離7天後,需採PCR核酸檢測,以及抗體檢驗,來做為佐證。
陳時中進一步解釋,過去人們討論開放邊境,都是以「疫苗護照」概念來發想,但現在卻存在幾個問題,首先如前述,即使打過具有高度保護力的疫苗,但也存在疫苗沒有發揮效用的可能性,另外也有些疫苗可能保護效力低,例如說保護效力僅10%,但接種者恰好是那幸運的10%,因此產生保護抗體,另最重要的是,施打疫苗的證明並無法作為「疫苗護照」的認定,他進一步指出,由於施打疫苗證明存在造假、偽造等各種可能性,因此為了「眼見為憑」,我國會採取的是「保護抗體」認定。
陳時中說,打過疫苗且產生保護抗體者,並且沒有帶著武漢肺炎病毒,就可視為「乾淨」的入境者,自然就可以進入到社區,他強調,因入境者施打的疫苗不會看廠牌,他說很多人都以為疫苗護照是以為只要有打某種品牌的疫苗,就可視為低風險,「一切還是要看個人體內產生的保護抗體。」
由於檢驗抗體認定標準牽涉複雜,陳時中說已請專家展開討論,但一定會等到相關數據有共識、提供的相關數據量也足夠,直到合理可行時才會施行第一階段的邊境開放,至於到底何謂「共識、足夠的數據量」?陳時中表示就是會依循WHO頒布武肺疫苗保護抗體效力指引,「指引公布的時間,就是第一階段上路的時間!」據了解,WHO的指引已經草擬完成,只待細部調整,預計4月就會公布,亦即我國第一階段邊境解封,最快就是4月。
另對於外界擔憂的抗體效價篩檢等問題,有國內重量級的感染科權威表示,只要等WHO發布指引,篩檢本身絕不是問題,該權威說,正因為國際已有默契未來通行的是「抗體護照」,除國內廠商已經成功研發相關篩檢儀器外,目前已有數間國際大廠研發出僅需20分鐘就能檢測綜合性抗體儀器,目前已經在走歐美核准流程,「若以科學角度來看,若是偵測體內抗體效價是否足夠才發給護照,會更形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