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羅慶生專欄

羅慶生 / 川習會後 台灣牌質變

「川習會」沒提台灣。

文/羅慶生

美國總統川普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釜山會晤後仍餘波盪漾,尤其是出乎各方意料之外沒有談到的「台灣議題」。日前川普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60分鐘》節目專訪,主持人就追問如果中國攻台,「您會下令美軍保衛台灣嗎?」

這問題很敏感。如果川普說「不會」,就顯得太軟弱;如果說「會」,就破壞他一心想營造的與習近平的良好關係。但他也不像前總統拜登或其他歷任總統以「戰略模糊」迴避,而是強調習近平說過:「只要川普是總統,我們絕不會行動」。這微妙的差異,說明美中台三邊關係已出現本質性的轉變。

而台美關係,一直是隨著美中關係的轉變而轉變。1979年美國戰略從圍堵轉為聯中制蘇,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就被廢止。當美國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台灣地位提升,美方就開始關切台灣的防衛。至於美軍是否介入台海,則強調「戰略模糊」。背後隱藏的概念,就是台灣若撐得夠久就會;撐不久就不會。

俄烏戰爭爆發後,台美關係再度轉變。美方不只關切台灣防衛,甚至直接插手。今年漢光演習,美方即派超過400人來台指導。但正因太過積極,指導台灣打城鎮戰、巷戰,甚至將彈藥儲存在宮廟,「疑美論」隨之出現。認為美方就是想用烏克蘭防衛俄軍的戰術,引誘中共攻台,再利用台灣的人命犧牲把中共拖跨。

釐清這脈絡,就能理解川普的論述多麼微妙:美軍會不會出兵不是問題,而是「我與習近平主席的良好關係」讓他承諾不會動武。背後的原因,就是解放軍實力突飛猛進,已經足以挑戰美軍。對台動武的最佳戰略不是攻台,而是引誘美軍出手。只要美軍出手就可以打美軍;只要擊敗美軍,就無需打台灣。所以問題已經不是美軍要不要出兵介入,而是要如何避免「被介入」,而引爆美中戰爭。

美軍多次兵推的結果,已理解美中戰爭不能打。解放軍遠程飛彈已能打擊美國本土,戰況若升高可能引爆核戰。要避免美軍在台海「被介入」,就不能讓台海衝突發生。以前引誘中共攻台或許是個好牌,現在則是爛牌。

因此我們看到,今年6月香格里拉對話還痛批「中國對台灣構成迫在眉睫的威脅」的美國戰爭部長赫格塞斯,最近已不再提台灣,反而說美中雙邊關係「從未如此之好」,強調川習的釜山會晤,「為美中兩國持久和平與成功奠定了基調」。

賴政府看懂了嗎?無論之前硬槓大陸,是否配合美方的戰略操作,都要理解現在情況已經不一樣。賴總統被美國智庫學者批為「魯莽」,正反映美國最新的戰略思維。美中台三邊關係的本質已經轉變,「逢中必反」的兩岸關係不僅不是台灣人民所期望,也將讓美方不滿;若再不修正,恐將更為難堪。

(作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