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十:「美國在台協會」要上天了嗎?

「美國在台協會」
文/ 且十
9月12日,「美國在台協會(AIT)」發言人回復台媒詢問時表示,「中國(大陸)試圖扭曲《開羅宣言》等二戰時期檔,試圖支持其脅迫台灣的行動,對台灣的主權合法化。」
AIT發言人表示,「中國(大陸)故意歪曲二戰時期的檔,包括《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和《舊金山和約》,試圖支持其脅迫台灣的行動。這些檔都沒有決定台灣的最終政治地位,虛假的法律敘事是北京更廣泛行動的一部分,意圖將台灣孤立於國際社會之外,並限制其他國家在與台灣互動方面的主權選擇。」
哦,AlT要上天了嗎?AlT是1979年台美「斷交」後,美國成立的一個專門處理美國與台灣經濟文化關係的民間組織。按責權來講,它無權出面解釋美國對國際條約的立場。
何況,這個解釋推翻了包含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對《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的共識,推翻了被稱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總統之一的羅斯福親自審定的《開羅宣言》。
如果美國國務院認為AlT的發言代表了美國的外交立場,那就說明美國在台灣問題上,正在走向一條危險的道路,即它正從否定聯合國2758號決議,走向徹底推翻奠定二戰後國際秩序的《開羅宣言》等一系列檔,美國要重建新的國際秩序了嗎?
1943年美英中三國首腦齊聚開羅商討戰後安排,發表了著名的《開羅宣言》,成為二戰後國際秩序安排的重要法律基礎。《開羅宣言》明確規定把日本竊取的中國東北、台灣及澎湖列島歸還中國。這其中的澎湖列島還是邱吉爾首相親筆加上去。
據說,參加宣言審定的中國官員認為,宣言中關於台灣歸還中國的表述不完整,應與《馬關條約》把台灣及澎湖列島割讓日本的表述一致。邱吉爾首相接受了這個觀點,親自在宣言文本上加上了澎湖列島。依《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及《日本無條件投降書》,中國政於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中山堂舉行「台灣光復」儀式,從此,台灣正式回歸中國,這也是國際社會的共識。
至於1953年簽訂的《舊金山和約》,因台灣已經在國際法上回歸中國,並不需要它來畫蛇添足,而且海峽兩岸均未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早就宣佈不承認它的法律效力,它跟中國一毛錢的關係都沒有。
美國人要否定這一系列他們國家親自參與、主導的國際法檔,用現在的手去打羅斯福的臉,還要臉不?還有臉不?
近年來,美國為了遏制中國,掀起一股否定二戰後國際安排的歪風。在美國的主導支持下,台灣的民進黨當局跳出來說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只解決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問題,並沒有處理台灣在聯合國的地位。美國的一些學者也發文唱和,美國國務院也發表聲明指責中國曲解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鬧騰一陣,反而讓聯合國規定「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進一步深入人心,一個中國原則在國際社會更加鞏固。
現在,美國人大概覺得,挑戰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難有成效,是因為在2758號決議以前,《開羅宣言》等一系列國際檔已經把台灣歸還中國了,用台灣問題遏制中國就必須釜底抽薪,否定《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製造台灣地位未定,讓美國有上下其手的空間。
不過,我覺得美國人的智商還沒有低到如此可憐的程度。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當今世界秩序的正當性,就源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也源於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美國才主導了戰後國際秩序的建立。所以,美國人還不會傻到真的去否定《開羅宣言》這一系列的國際檔上去。要不,這麼重要的事,美國國務院沒有發話,只讓一個民間組織AlT出來發聲呢?
其實,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中美貿易戰已經進入關鍵階段,國際上有媒體稱中國現在是「談而不讓」,所謂的「談而不讓」應該是中國有更大的底氣和堅定的意志與美國進行平等的較量。在即將進行的新一輪談判前,美國將多家中國半導體企業列入管制實體清單,而中國也對美國晶片行業發起反傾銷和反歧視調查。
9月12日,美國海軍「希金斯」號驅逐艦也率領一艘英軍護衛艦航經台灣海峽。這個時候,AlT也跳出來回答台媒提問,就是想打一個組合拳,想用「台灣牌」配合,妄想在談判中一舉拿下中國。
但是,美國人也知道否定《開羅宣言》等一系列國際檔的危險性,這個行為既給中國造成麻煩,也在否定美國主導國際秩序的正當性。所以,讓AlT出來說話,既讓人覺得美國的台海政策在變,又可隨時以民間組織不代表美國政府來否定,耍滑頭而已。
AlT的發言只是美國對中國的一個小動作,但是,台灣的民進黨賴清德肯定會大做文章,認為美國在支持台灣,甚至認為美國對台政策在改變,「要把‘台獨’從籠子裡放出來了」。
這你,奉勸賴清德千萬不要這樣認為,更不要從這個觀念出發加快「台獨」步伐。九三閱兵後,「台獨」之路已徹底阻斷,應該是台灣社會的共識。說實話,國際關係是實力決定的,在中國已經強大的今天,世界上已經沒有哪個國家能通過顛覆國際關係來圍堵中國了。同理,當今世界,已經沒有任何力量能改變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
中美關係曲折複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個過程中,美國會不斷出各種牌,包括「台灣牌」,中國會以實力應對。不過,「台灣牌」的效應越來越小,甚至,中國只是等閒視之,是一個不會改變的趨勢。
小小台灣,小心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