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眾無意「親美遠中」
文/羅慶生
在中美競爭的國際政治架構中,蔡政府的政策為「親美遠中」,但民調卻顯示台灣人或許並不支持這個選擇。
日前台灣國際戰略學會與台灣國際研究學會發布的「拜登新局與台海安全」民調,有幾項結果頗令人意外。先分析主要兩項:在「美國是否真心幫助台灣」議題上,高達61.1%認為是想利用台灣,僅21.3%認為是真誠的。在「是否支持開啟兩岸對話」上,則有高達77.9%的民眾表示支持,僅13.7%不支持。
這都與預期不符。台灣媒體近年來經常報導「美國友台」新聞,包括國會連續通過「友台法案」、賣給台灣更多的先進武器、高階官員來訪、國會議員發言力挺台灣…等,蔡政府也強調現在是「42年來台美關係史上最佳」;因此合理推論,民眾心理上應親近美國。然而民調卻顯示台灣人並不領情,多認為美國操作別有用心,只是利用台灣而已。
分析台灣民意所以質疑美國,首先是美國長期忽視台灣,卻在中美競爭轉趨激烈時「友台」,用心可疑。其次美國強銷有萊克多巴胺疑慮的豬肉,卻對產業界期望已久的台美自由貿易協定置之不理;所謂友台法案、官員來訪與議員力挺也多口惠實不至,既不能增加台灣民眾福祉,也無助於改善台灣現有處境。
這些分析雖然符合邏輯,然而僅從台美互動層面觀察,將不能解釋為何超過4分之3的台灣民意支持開啟兩岸對話。在當前中美競爭架構下,台灣是隨著中美互動而連動,對台灣民意的解讀必須拉高到更高層次。
台灣民眾擔心被拖進中美競爭戰火
2020年大選,蔡英文以製造芒果乾(亡國感)而勝選,顯示台灣民意對被大陸統一的恐懼。新冠疫情爆發後蔡政府強化「仇中」操作,對川普激烈的抗中動作都表示歡迎。偏綠媒體也不斷強化如三峽大壩將潰堤、經濟復甦為假象、軍機擾台、打壓台灣…等負面甚至已到假新聞等級的報導,網路議論因而以「遠離中國」為主流,甚至台商或赴大陸工作的工程師,也都被貼上「賣國」標籤。
對比這些從媒體或網上熱議獲得的印象,將可理解為何高達77.9%的民眾支持開啟兩岸對話是如此的不尋常。被批評為「大內宣」的媒體操作或網軍的「帶風向文」經常攪混民意趨勢,參酌高達61.1%台灣人認為美國是想利用台灣而不是真誠的友台,台灣深層民意或許與媒體傳達的表象有相當大差距。
從中美競爭架構解讀;自新冠疫情暴發後,川普政府對中國展開一系列強烈對抗措施,拜登上任後,也將中國大陸視為「美國本世紀面臨的最大地緣政治考驗」,強調激烈競爭。雖然拜登政府強調競爭不意味著衝突,但如果競爭過於激烈,不排除向對抗與衝突轉化。
既然拜登政府將中國視為最大的地緣政治考驗,那麼就可以從地緣政治理論探討台灣對美國到底意味著什麼。
地緣政治最經典的理論包括陸權論、海權論,以及海、陸權對抗衍伸出來的邊緣地帶理論。台灣地理位置位於海、陸權交鋒的邊緣地帶,是亞洲陸權面向西太平洋的出口,也是太平洋海權第一島鏈的防衛樞紐;正所謂「兵家必爭之地」。
不僅如此,在歷史因素上,台灣與大陸雖然有民族主義的牽連,但與美國也有民主制度的聯繫。因此台灣不僅在地緣政治上處於權力交鋒的位置,在價值觀上也是雙方競爭的焦點。台灣海峽因而被西方智庫學者視為全球最危險的地區。也就是說,如果中美競爭發展到最後階段而出現終必一戰的戰事,戰場很可能發生在台灣。
然而,這次民調還有個「中國6年內攻台可能性」的題目,調查結果就非常值得探究。數據顯示,有63.3%的民眾認為不可能,只有29.1%認為可能。
雖然許多外部觀察者會對兩岸形勢如此緊張,大多數民眾居然認為戰爭不會發生而感到困惑。但這完全支持近年來台商回流、資金匯回、股市頻創歷史新高的現象:投資人並沒有戰爭將發生的恐慌。
投資人對戰爭是高度敏感的。1995年7月18日,大陸宣布飛彈試射,台灣股市當天即下跌4.2%,下半年共下挫20%,台幣也貶值了10%。政府投入了237億美元外匯存底才穩定了投資人信心。1999年7月,李登輝前總統「兩國論」造成兩岸緊張,同樣也引發股、匯市重挫。
所以,真正的問題是,相對以往類似問題的民調,兩岸不會發生戰爭的信念其實是下降的。2019年11月,色彩偏綠的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提出「台海兩岸是否遲早會發生戰爭」的問題,認為不會者為79%;2020年8月,色彩偏藍的中華民意研究協會民調提問「中共犯台的可能性」,同樣有高達79.6%的台灣民眾認為不會。因而這次的民調數據顯示,這半年中美競爭加劇,連結到兩岸關係更緊張的形勢,已經使兩岸和平的信心下降了16%。
台灣人將和平寄望於中國大陸
對台灣來說,這意味著某種危機的存在。對和平喪失信心將引發「避戰效應」,也就是金流、人流離開台灣。如果對台海不會有戰爭的預期低於50%,或者認為戰爭的可能超過不可能,將帶動一波股、匯市與房價的下跌,效應可能超過1995與1999年。如此即便戰爭未發生,台灣發展也將重挫。從這次民調數據僅63.3%來看,距離低於50%的警戒線已經不遠。
從中美台三方互動的架構來看,77.9%的民眾支持開啟兩岸對話,以及僅21.3%認為美國幫助台灣是真誠的,意味著台灣人對兩岸和平的未來,更寄望於中國大陸,而不是美國。因而期望兩岸對話以避免衝突,而非期望美國能給予台灣多少協助。
另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是「是否支持國軍密集演練」,支持者66.9%,不支持者24.9%,支持比例較開啟兩岸對話低。這意味著民眾並非強烈支持以武力解決兩岸爭議。四分之一的民眾擔憂國軍密集演練將增加兩岸緊張氣氛,提高武裝衝突的風險。這數據未來是增加還是降低,還需要連續性民調觀察。
綜合而言,台灣民眾不願意被捲進中美競爭戰火,隨著中美競爭愈趨激烈,擔心發生戰爭的比例增高。期望改善兩岸緊張關係,支持兩岸對話已成為民意主流。蔡政府「親美遠中」政策已逐漸脫離民意,以往「逢中必反」的嗆聲或拒中政策,或許已到該調整的時候。
(作者羅慶生/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本文首發華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