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

法律戰-中國重啟M503航路對台影響

M503接近台北飛航情報區,離海峽中線最近只有4.2海浬,若天候不好飛機會偏東,將與民航機或軍機有衝突。

文/RFA亓樂義

中國民航局宣佈,2月1日起取消M503航線自北向南的飛行偏置措施(也就是不再偏西飛行,而更接近海峽中線),後續將啟用M503航線及其W122、W123銜接航線由西向東飛行,以提升空域運作效率。由於航路貼近海峽中線,台灣國防部隨即指出,這是中國單方面的蠻橫做法,「極易導致緊張情勢升高,衝擊台海安全穩定現狀。」北京當局應負起責任,即刻停止這項做法。

片面改變兩岸現狀

台灣陸委會表達嚴正抗議,認為疫情過後中國大陸的國際航線尚未全面複航,卻佯稱開通相關航路是為緩解有關地區航班增長壓力。實質上,陸方未經兩岸溝通而逕自啟用相關航路,不僅罔顧飛航安全,更有「刻意以民航包裝對台政治,乃至軍事的不當企圖,並有改變台海現狀的疑慮。」 如果陸方一意孤行,必須承擔任何影響兩岸關係的嚴重後果。

台灣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M503航線靠近台北飛航情報區,距離海峽中線只有4.2浬(約7.8公里),天候不佳時,飛機會偏東飛行,對台灣的民航機與軍機帶來衝突,而且W122航線與台灣所屬的馬祖南北竿機場及W123航線與金門機場都很接近,如果兩岸沒有溝通航班起降時的平行距離與高度,會有飛安疑慮。

整個事件源起2015年1月,中國在東南沿海劃設M503、W121、W122及W123新航路,預計同年3月5日淩晨生效。由於航路過於靠近台北飛航情報區,經台方抗議以及兩岸協商,北京延後啟用M503航線,而改採向西移6浬(約11公里)由北向南的單向偏置航線,其他3條航線暫不啟用。航線何時啟用,需經雙方溝通確認。這是在國民黨執政時期的做法。

到2018年1月民進黨執政時期,中國方面故技重施。經台方抗議,中國民航局仍宣佈片面啟用M503等多條航線,隨後多架飛機行經這些航路。基於飛安考慮,台方也暫不核准東方航空與廈門航空有關兩岸春節加班機的申請。雙方各執一詞,此後事態終究沒有升級。如今北京又故態復萌。

美國國務院和一些國會議員就此做出表態,反對海峽兩岸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主席莫健(James Moriarty)在任時曾說,美國反對兩岸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因為它會破壞過去十幾年來的和平穩定以及發展的區域框架

法律戰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研究員薩克斯(David Sacks)接受美國之音(VOA)採訪時說出事件的本質。這是中國對台灣發動的」法律戰」(lawfare),其中的方式就是透過民用航空和海運,以此矮化或磨滅台灣的法律存在並改變現狀,進而管理台灣周邊的海空域。中國在南海及其他地方也使用類似「法律戰」的腳本。另外,類似做法還包括中國持續扭曲聯合國2758號決議,說它決定了台灣的地位,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如今整體安全態勢改變。美中大國競爭愈加激烈,美台關係大幅提升,解放軍對台演訓進入新常態,封控台海、拒止美日的意圖更加明顯。此時中國民航局宣佈重啟貼近海峽中線M503等3條航路,不能視為對民進黨獲得總統大選單一的反制措施,而應該從結構上視為北京對台蠶食鯨吞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中國急於改變兩岸現狀,混合著軍事和非軍事行動,加強對台灣海峽及其上空的管轄權,試圖迫使減少或停止外國軍機和軍艦在台海地區進行合法活動。初期影響或許不明顯,假以時日後果將極其嚴重。

管轄權

中國國防部原國際傳播局副局長孟彥2022年曾在社交媒體發文指出,中國宣佈台灣海峽不是「國際水域」,意在向世界宣示中國對台灣海峽擁有管轄權,此海域不是外國船艦想來就來,若不嚴加管理,可能導致侵犯主權事件發生。他還說,自2019年以來,美國軍艦通過台灣海峽有38次之多,今後不能再高調通過,必須接受中國的監管,自由航行可以,但不能自由「橫行。」

如今中國民航局重啟貼近海峽中線的多條航路,也有相同考慮,意在向世界宣示中國對台灣海峽上空擁有管轄權,外國飛機可以自由飛行,但要接受中國的監管,不能想來就來,隨心所欲。

順著薩克斯提出「法律戰」的思路,或許可以有更進一步的理解。中國單方面重啟台灣海峽上空的多條航路,可能與中國在南海「九段線」的主張類似,試圖通過一系列行動來鞏固中國在該地區的法理立場,進行更嚴格的管控,並通過改變台灣周邊地區現狀,在法律層面挑戰現有的地緣政治格局,導致國際社會對於該地區法理主張的重新評估。

空防壓力

即便初期是民航機的飛行,台灣的防空系統仍然需要維持對海峽空域的警戒和監控,應對可能的變化,由此增加台灣的空防壓力。據可靠資料顯示,2023年共有1,709 架次中國軍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其中703架次越過海峽中線。民航機與軍機都在該地區活動,將帶來多方面的影響。

首先是增加防空警戒的難度:尤其在天候不佳時,台灣要更加警覺地應對潛在威脅,確保能對空域內可能出現的軍用飛機做出及時的監測和反應。其次是飛行路徑的調整:台灣的防空戰備將根據W122、W123航線的設定進行調整,並且重新評估和規劃防空任務,以確保對於這一區域的飛行活動有充分的監控和準備。

然後是情報分析和戰術規劃:變化的飛行活動需要台灣進行更加細緻的情報分析,以瞭解潛在威脅的性質和意圖。另外,防空部隊還要根據最新情報進行戰術規劃,以有效地應對可能的挑戰。總體而言,中國在貼近海峽中線附近重啟航路,使台灣的防空體系要以更加靈活和高效的方式應對軍用飛機可能的動向,進而加大台灣防空任務的複雜性,而必須在防空警戒和戰備任務上做出相應調整。

為此,台灣國防部呼籲北京當局應負起責任,即刻停止單方面的做法,因為它極容易導致緊張情勢升高,衝擊台海安全的穩定現狀。航路的變化,也有可能是中國對台攻略出現某種變化的前兆。

民航包裝的4種可能

台灣陸委會指出,陸方未經兩岸溝通而逕自啟用相關航路,是有「刻意以民航包裝對台政治,乃至軍事的不當企圖。」這句話可以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包括以下4種可能:

一、 政治上是一種法律戰與外交宣傳:中國通過媒體和外交宣傳手段,把調整航線的行動塑造為有助於地區和平與安全的措施,試圖削弱國際社會對中國行動的批評,並尋求在國際舞台上佔據有利地位。事實上,國台辦就是這麼說的,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M503航線的運行是航路的優化調整,滿足亞太地區航空運輸發展需要,也有利於改善兩岸航班運營,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乍聽之下有些道理,但就台灣的安全處境來說,不是這麼回事。

二、軍事上隱藏著軍機活動:儘管中國宣佈航線調整是為提高民航飛行效率,但有可能通過在調整後的航線附近部署軍用飛機進行巡邏或演習,加強在該區域的軍事存在,也可以按任務需要對台灣進行軍事威嚇。

三、加強軍艦與防空系統部署:中國可能在調整後的航路附近海域部署軍艦

和防空系統,以加強對該地區以及有爭議水域的實際管控,導致台海局勢的緊張。

四、拓展防空識別區:中國可能宣佈在該地區設立防空識別區,要求各方飛機事先向中國報告飛行計畫,以加強對該空域的管控,並對該區域更廣泛的控制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只要中國軍機實施管控,按往例就會增加地區緊張。美國國防部去年10月發佈《中國軍力報告》(CMPR)指出,從2022年至2023年,中國軍機和軍艦,特別是在東海和南海,所採取的脅迫性和冒險性活動持續增強。其目的是向美國和其他國家施壓,迫使其減少或停止在中國聲稱擁有主權的海空域及其附近區域,進行合法活動。

脅迫與風險

從2021年秋季到2023年秋季,美國記錄180多起解放軍在該地區對美國飛機進行脅迫性和冒險性的空中攔截事件,次數超過前10年總和。在同一時期,解放軍針對美國盟友與合作夥伴,實施約100次脅迫性和冒險性行動,以阻止美國和其他國家在該地區開展的合法活動。中方宣稱,這些行動是針對外國的「挑釁」所採取的反制措施。

《中國軍力報告》指出,中國對美國和盟國飛機採取強制性和危險性的例子包括:鐳射發射、在空中或海上近距離逼近、在飛機前方或附近施放干擾鋁箔條或熱焰彈等。這些行動明顯違反國際飛行安全協議和慣例,增加發生重大事故、事件或危機的風險。

如今中國在貼近海峽中線重啟空中航路,美台各方決不能等閒視之,否則後患無窮。

連結:专栏 | 军事无禁区: 法律战-中国重启M503航路对台影响 — 普通话主页 (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