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鈞軒 / 叛逆我的青春是轉大人的開始
文/柳鈞軒(宜蘭高商綜三孝班)
近來閱讀這本書名為「青少年的叛逆,都是5%惹的禍!?」,是由丘引所著,本書目的旨在提供正向教養、教孩子獨立;化解對立,親子關係更緊密。這本書介紹如何讓親子關係由對立逐漸化為融洽,是個非常適合青少年及闔家一起觀看的親子書籍,裡面提及許多青少年或是現代家庭可能會面臨的問題,例如:青少年為何叛逆?或者父母管教行為過當,及最常遇到的問題是父母對於孩子不夠信任,最終造成親子之間的衝突加劇。
一、大人不要用太過主觀的觀念去限制青少年的興趣
本書也提供了解決親子衝突之道建議,舉例:先把自己的孩子當成朋友一般對待,不要用以上對下的方式、命令或是想法套用在孩子身上,小孩跟父母是平等的,同樣都擁有話語權,這些小孩的心聲不應該被漠視,同時,也應該給予尊重、包容的心來看待每個不同心靈的青少年。
值得關注是,書中作者建立親子關係首先提到的原則是先跟青少年當朋友,可以聊一些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玩什麼?追什麼明星?喜歡什麼運動?等等,像是跟他們平常輕鬆談話,且大人不要有太過主觀的觀念去限制他們的興趣。隨著聊天的話題越來越多,孩子願意跟父母分享的事情也就越來越多元。
事實上,父母也不用一直逼的孩子說出心裡話,只要你們先從互相平等對待開始,有時可以聊心事、聊八卦、談談心都是促進親子關係更融洽的方式,當雙方分享越多,青少年的分享欲也會迅速提伸,因為根據研究,青少年事個很會說話得一個群體,所以互動這點很重要。
二、引導青少年走向寬廣的人生道路
父母要給予孩子尊重權,因為青少年的孩子在長大時會逐漸重視個人的隱私,比如說交友、網路上留言、跟朋友的關係,或是自己的物品等等,這些東西都是他們所重視的,在這個成長階段的孩子想要的是一種安全感,會想把許多權利掌握到手中,希望父母不要干涉太。
所以在管制上面做適當最好,但若是孩子有行為不良的地方,父母可以從中協助,像是提醒交友對象的選擇,甚至可以跟孩子做些約定,已掌握他的身心狀況,上述例子是提出幾個大原則,所以可以從原則裡面來探討是非對錯,但不要一就指出孩子不良行為。
我們應該要積極輔導青少年從事正向的活動、或者積極參與志工,這不僅可以建立成就感外,還可回饋於社會,引導孩子走向寬廣的人生道路。
三、吸引力法則引領青少年樂觀、正向
這裡可以先談一個叫吸引力法則,想要青少年可以樂觀、正向,父母可以以身作則,像是父母就可帶領孩子從事淨攤活動,或是一起做社會公益,培養孩子具有服務的熱忱外,也是增加家庭相處的時間,青少年也可與朋友一起參加活動。
例如:一起慢跑、一起當志工,照顧社會上需要被愛護的人,只要是可以產生正面的價值觀活動都可以,因為當你周遭朋友每天都在做貢獻社會或是努力提伸自己時,他們容易影響你的想法,使自己也做出跟周圍朋友類似的行為,所以吸引力法則也是改變青少年想法態度的重要原則。
父母要支持孩子的興趣與專長。在過去,許多父母會把自己的終身大志寄託給孩子,希望他們可以成為父母的期待,但往往也因為這樣,小孩被迫放棄原本喜愛的興趣,去從事所謂父母的要求,等長大之後才發現,我們不斷的被社會價值綑綁,到底什麼是有成就?什麼行業出路最好?
這都不是一個客觀標準答案,所以為了避免有遺憾,我們應該及早支持孩子的興趣,但有一個前提,是符合社會善良風俗的行為。如果父母和孩子有共識,就可以一起推動孩子的興趣發展,適性教育發展也是與孩子度過成長階段不可或缺的環節。
四、同理心、陪伴心度過最艱困的青春期,讓自己成為自己生命中貴人
親子溝通途徑很重要的原則是同理青少年,許多父母不理解為何青春期的孩子會叛逆?甚至還會做一些危險的事情,有研究是說,因為他們頭腦裡的前額葉皮質尚未成熟,容易做出衝動、魯莽的行為,而且在這時期的小孩喜歡追求新鮮事務的刺激感,所以做些誇張行為是可以理解的。
只要父母可以體認到孩子在青少年時期的轉變是必然的結果,就不必擔憂,但如果行為已經很嚴重,就要讓孩子知錯能改,從錯誤中成長也是很重要的學習過程。這本書影響個人許多觀點,從本來行為衝動的我,到瞭解到青春期孩子叛逆的特質,從中可以知道他們是在追求獨立感,且希望獲得社會大眾的認同,進而成為青少年的獨有文化。
個人認為發展群體文化固然很重要,但如果可以將文化和社會組織做結合,我覺得他們會對社會影響力有很大的作用,所以這除了是增加青少年參與公共活動的參與度外,更是讓他們的想法有機會發表出來,進而被社會肯定。
確實現在的父母要陪伴青少年成長,是很不容易的事,難免會遇到衝突,甚至雙方關係非常對峙,所以自己認為溝通最重要以外,長期陪在孩子的父母親也是重中之重。我們的責任是培養孩子,度過最艱困的青春期以外,適時的輔助、心理諮商開導也頗重要,這些如果可以做到相輔相成,必定可以讓青少年走出一條屬於自己人生的路,在認識自己修煉自我過程中,圓滿自己成為生涯歷程中擺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