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

為何窮人越來越窮?

為何窮人越來越窮?

文/柳坤閎(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大三)

    馬太效應是指在某一領域中具有優勢的人或組織,會獲得更多的機會和資源,進一步擴大其優勢的現象。這個概念源於聖經中的一段經文:「凡有的,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此現象加劇了不平等現象,造成了「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的現況,其中由三大領域最為明顯:

  • 知識和教育

  在教育領域,學習能力較強或具備更好基礎的學生,往往能夠更好地掌握新知識和技能,獲得更高的學業成績,導致他們更容易進入優質學校或受到更多的學術、資源支持,進而擁有更多良好的發展機會,形成明顯的學習差距。

  • 職業和就業

  在職業領域,具有優勢的個人或組織,往往可以獲得更多的工作機會和升遷機會,他們可能具有優秀的專業背景、人脈關係或聲譽,使得他們更容易獲得高薪或更高的職位,進一步加大與其他人之間的差距。

  • 社會資源和財富

  在經濟領域,擁有財富和資源得人或組織,更容易獲得更多的投資機會和金融、政府支持,利用已有的資本和資源進一步擴大其財富和影響力。

    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馬太效應的例子,由於世界局勢的動盪不安,現在的經濟形勢並不太好,公司裁員、實體凋零,造成很多企業面臨倒閉、破產,隨著物價橫飛,薪水跟不上物價,普通人的荷包也是越來越少了。

   而馬太效應最早由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Robert King Merton)提出,並逐漸被廣泛應用於社會學、心理學、教育科學和商業等領域,例如在企業世界中,壟斷的企業和行業越來越賺錢,而優秀學生的學習會越來越好,本質上的意思就是「贏家通吃、強者恆強、階層固化」,可能許多人會好奇為什麼會有馬太效應?是什麼導致現今的貧富差距?

  大致上有六種現象伴隨著我們的生命旅程:

  • 社會結構和制度

  社會結構和制度可能導致貧富差距擴大。例如,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而窮人則難以獲得資源和機會,使他們難以擺脫貧困的狀態。

  • 教育和技能

  缺乏良好的教育和技能培訓機會,是窮人持續貧困的原因之一。沒有接受良好教育和缺乏技能,會限制窮人的發展機會,因此他們可能只能從事低薪或非正式的工作,甚至走上犯罪的不歸路。

  • 就業機會不足

  某些地區或社區缺乏足夠的就業機會,特別是對於窮人來說,缺乏穩定的工作機會,使窮人難以獲得穩定的收入,來改善其生活狀況。

  • 社會和經濟排斥

  窮人往往面臨著社會和經濟的排斥。窮人可能受到歧視、限制和不平等待遇,這使他們更難擺脫貧困狀態。

  • 健康和社會福利

  窮人面臨健康問題和缺乏適當的社會福利支持。高昂的醫療費用和有限的健康保障,使窮人更容易陷入負債和困境。

  • 循環效應

  窮人往往處於貧困得循環中。因缺乏資源和機會,無法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基本需求給下一代,使下一代也陷入貧困狀態,形成貧困循環。

  由沈騰主演的《西紅柿首富》中,主角原本是業餘足球隊的守門員,因為一次失利,被人冠上踢假球的帽子,被趕出了足球隊,正處於人生低谷時,卻收到神秘台灣財團「一個月花光十億資金」的挑戰,挑戰成功即可繼承富翁三百億的遺產。

  首先,他收購了原本的足球隊,並包下了酒店,帶著隊員跟教練大肆揮霍,並主動給酒店小費、磨損費、折舊費等一個月兩千萬,再來,又給好友開了一間投資公司,更以慈善家的方式幫助許多人完成夢想,花錢從不手軟。

  後來聽聞,與股神巴菲特吃飯一個牛排就要千萬,於是就向巴菲特發出邀請,本以為主角會和大家一樣向他請求投資之道,沒想到他只為了把錢花掉,甚至提出包他一個月午餐的荒唐要求,氣的巴菲特當場走人。

  本以為錢馬上就花完了,沒想到吃飯的事上了財經新聞,投資的任何項目也都獲利,連手中的夢想事業居然也受到歡迎,眾人爭先恐後的體驗,公司股票也水漲船高,甚至連亂買的爛尾樓,後來被政府規劃成重點學區,花出去的錢一下就賺回來了。

  就這樣,主角成為了當地風雲人物、傑出青年、慈善家,所有看似敗家的行為,實則最後都成為了價值投資,電影雖然有些誇大,但裡面真實地表現出「馬太效應」的現象。

  

  根據《福布斯》的數據顯示,自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的兩年期間內,美國億萬富豪的財富增長了62%,同樣地,在2021年至2022年期間,全球收入最高的1%的人口的新增財富,幾乎是其於99%人口財富增長的兩倍。富人手裡的錢就像病毒般快速繁殖,那怕他遊手好閒;窮人手裡的錢就像握不住的沙,握的越緊,跑的越快,而我們要學會的,是如何面對階層固化,且跳出舊有的思維,並放下一切貪玩享樂的念頭,找出在這渾沌社會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