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祭祖,懷念故人、珍惜現人
文/柳坤閎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大三)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經過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習俗,在中國廣大地區,南方與北方的規模、方式也不盡相同,此習俗不僅也流行於白族、苗族、蒙古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甚至連越南、韓國、琉球等地,清明節也是重要的節日。
而在台灣,於1975年4月5日蔣中正先生去世,政府將「清明節」定為國定假日「民族掃墓節」放假一天。此後,越來越多宗族依其祖俗、並考慮到現代人工作假期配合,而選在清明節齊聚祭祀、掃墓,逐漸成為台灣重要且普遍的傳統習俗。
清明節是祭祖的日子,讓我們懷念已經逝去的親人,然而,更深層的意涵是:讓我們珍惜還活著的家人,能夠讓還在世的長輩臉上多一個笑容,或是能夠多陪伴他們一些時間,遠勝過餐餐大魚大肉和親情面前毫無價值的鈔票,我想,死亡或許是已逝親人留給我們最後的禮物,他們用死亡,教會我們該如何好好地活在這個世界上。
不要將身邊的幸福視為理所當然,更不要總是讓失去的傷痛教會我們如何學會珍惜。守護、實踐內心每一個微小的善念,去實現每一個當下能夠讓別人幸福的念頭,成為一個能夠給予自己與別人幸福的強者,當下,即是珍惜;當下,即是幸福;當下,我們才是真正地活著,
上帝在創造牛的時後,對牛說:「我給你六十年的壽命,但你要一生為人類幹活。」於是牛放棄了三十年的壽命,只願活到30歲;在創造猴子的時後,對猴子說:「我給你三十年的壽命,但你要一生被人類逗著玩。」於是猴子放棄十五年的壽命,只願活到15歲;在創造狗的時後,對狗說:「我給你三十年的壽命,但你要一生為人類看家。」於是狗放棄了十五年的壽命,只願活到15歲。
唯獨在創造人類的時後,對人類說:「你的工作就是盡情享受人生,但只給你二十五年的壽命。」但人類對上帝說:「請您將牛放棄的三十年、猴子放棄的十五年和狗放棄的十五年通通給我,這樣就是八十五年了!」上帝十分疑惑,便問其緣故,人類則表示:「世界上有太多風景、太多的事物要去嘗試,我們不該貪圖享樂一輩子,二十五年真的太短了。」上帝便答應了。
所以,我們25歲前活的是自身的壽命,不僅無憂無慮,還很輕鬆自在;25歲到55歲活的是牛的壽命,只知道工作受盡了磨難,為了養家餬口而東奔西走、受苦受累,吃得少、做的多;56歲到70歲活的是猴子的壽命,退休了在家裡像猴子一樣,時不時要哄哄孫子、孫女和逗小孩開心;71歲到85歲活的是狗的壽命,這個時候行動不方便、手腳不靈活了,只能坐在家裡,看好自家的家門。
人的一生其實很短暫,我們在親人的歡笑聲中誕生,又在親人的哭泣聲中逝去,作為高等動物的人類,何嘗不是像動物那樣活著呢?這就是人生的真諦,人生一半糊塗、一半明白;生活一半回憶、一半繼續;家庭一半包容、一半責任;感情一半經營、一半珍惜;夫妻一半容忍、一半體貼;孩子一半天賦、一半培養;父母一半孝順、一半陪伴;朋友一半走動、一半真誠,人生無悔就是完整,生活愉快即是圓滿,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