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樂義/重構第一島鏈-看美日菲三邊聯防
文/rfa亓樂義
今天談第一島鏈最新動向,它和冷戰時期的內涵大不相同。
「島鏈戰略」是美國在朝鮮戰爭初期對蘇聯和中國實施圍堵的海上戰略,限制共產國家向外擴張。第一島鏈以千島羣島爲起點,貫穿日本、琉球羣島,一直延伸到台灣、菲律賓和印尼,是美國島鏈戰略中的第一道防線,台灣位於中心點的關鍵位置。
三邊安全磋商框架
第一島鏈在冷戰期間發揮重要作用,直到1979年中美建交,美軍撤離台灣而出現破口。1991年蘇聯解體,隔年最後一批美軍撤離菲律賓,第一島鏈防線名存實亡。隨着近年美中戰略競爭激烈化,這條海上防線再次受到重視。日本的角色最突出,菲律賓的軍事戰略開始轉型,美台關係出現歷史性飛躍,爲第一島鏈注入新的內涵,以新的戰略姿態重登歷史舞台,並把應對中國威脅放在首位。
據《共同社》報導,美國、日本和菲律賓決定設立國家安全顧問級別的三邊安全磋商框架。該框架是戰略對話機制,以此基礎擴及三邊防務合作和演習。框架由日本提出,美國背書,雙方認爲與菲律賓建立緊密的防務關係,對於提高對中國的威懾力,以及應對台海形勢潛在危機都至關重要。
第一次三邊安全磋商會議可能在美國和菲律賓4月11日在華府舉行外長、防長「2+2」會談後舉行,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秋葉剛男(Takeo Akiba)、菲律賓國家安全顧問阿諾(Eduardo Año)將出席會議。
美國、日本和菲律賓形成三邊聯防,從今年2月菲律賓總統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訪問日本已有跡象。當時馬可仕表明加強與美國和日本三邊合作,建立更堅實的夥伴和聯盟關係。他將認真考慮與日本簽署《訪問部隊協議》(Visiting Forces Agreement),使日本自衛隊能參與在菲律賓的聯合軍事演習。
馬可仕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會談中,同意日本自衛隊到菲律賓先從災害救援和人道支援任務着手,逐步過渡到兩國間聯合訓練,以及美國也參與的美日菲三國聯合訓練。不過,這些提法還屬於合作意向,並無明確戰略指導。美日菲設立國家安全顧問級別的三邊安全磋商框架,將處理此一根本性問題,爲三邊聯防提供指導原則、總體目標和發展路徑,爲三邊安全合作跨出實質性的一步。
從地緣戰略角度看,美日菲三邊聯防將在美國《印太戰略》框架下重新建構第一島鏈,特別是補強菲律賓所在的第一島鏈南段、面向南海與台海的關鍵要地。
日本積極重構第一島鏈
爲增強菲律賓監視偵察能力,日本政府4月5日決定以」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強化支援」(OSA)新的制度,向菲律賓無償提供警戒監視雷達等器材,深化雙邊安保合作以抗衡中國。《共同社》報導稱,提供器材以衛星通信系統和無線系統、小型無人機、警備艇爲主,不包括殺傷性武器。第一波援助對象除菲律賓,還包括馬來西亞、孟加拉、斐濟等4國。日本外務省在2023年度編列20億日元(約1億元人民幣)援助預算。
《讀賣新聞》指出,菲律賓正面對中國在南海填海造陸和興建軍事據點等片面改變現狀的威脅。日本提供菲律賓軍方監視偵察雷達可加強其能力,有助於提高維持周邊海域秩序。新的支援制度除提供受援國家國防裝備,也考慮援助這些國家軍用機場、港灣的基礎建設。對於重構第一島鏈防線,日本的積極主動表露無遺。
去年 6 月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安全峯會上,全球目光集中在美中兩國動向,而忽略岸田文雄發表開幕主旨演講所展露的雄心。他提出日本將貫徹 「新時代現實主義外交,」增強日美同盟以及與志同道合的國家開展安全保障合作,從根本上加強日本防衛能力,不排除包括所謂「反擊能力」在內的一切選項。
岸田文雄計畫未來3年內向印太地區國家提供至少約 20 億美元援助,項目包括巡邏船在內的海上安全設備,以及海上運輸基礎設施開發等,並且利用技術合作及培訓加強至少 20 個國家的海上執法能力。
岸田文雄開宗明義提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撼動國際秩序根基,國際社會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在南海、東海與台海同樣面臨類似的威脅,他說內心有一種強烈的危機感:」今天的烏克蘭可能就是明天的東亞。」
岸田文雄未提第一島鏈,但是他最關切的東海、台海與南海形勢,都在第一島鏈之內,並且沿着島鏈防線由北向南延伸。在新的安全形勢下,重構第一島鏈成爲日本向外提供軍事援助並參與其內的防衛軸心,是美國之外最有實力充實島鏈防線的國家,也是第一島鏈重登歷史舞台有別於冷戰時期最大不同之處。
聚焦台灣突發事件
再來看菲律賓。4月3日菲律賓政府宣佈可供美軍使用4處新據點,3處位於呂宋島北部,與台灣一水之隔;1處在巴拉旺島南端、面向南海的巴拉巴克島(Balabac Island)。五角大樓副發言人辛格(Sabrina Singh)指出,新據點的選擇主要基於區域戰備因素,美國不會在菲律賓尋求永久性基地。
位於呂宋島北部的3處據點,包括海軍基地、機場和陸軍軍營,都是運行中的基礎設施,意味着無論在這些據點改善或建造設施都相對容易。菲律賓在台訪問學者皮特洛(Lucio Blanco Pitlo III)對《中央社》說,菲律賓同意美軍使用這3處據點,」聚焦於可能發生的台灣突發事件,」帶有明顯的緊迫性,用意是讓美國盟友能對台灣可能的突發事件做出反應。
今年4月11日至28日,美國和菲律賓將舉行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名爲「肩並肩」的聯合軍事演習,動用1萬7,600人部隊,包括1萬2,000名美軍。《亞太防務論壇》指出,演習課目之一是在中沙羣島由中國控制的黃巖島附近擊沉1艘靶船。演習期間,美軍可能使用愛國者防空飛彈和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HIMARS/又稱海馬斯)。
俄烏戰爭在緊要關頭,美國向烏克蘭提供38套海馬斯,以及1個連的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具有高度實戰和政治意義。皮特洛表示,這兩種武器裝備一旦在聯合軍事演習使用,顯示美菲同盟向北京發出明確信號,不僅提高對中國威懾力,也表明美菲兩國願意向台灣提供支持。
菲律賓防務轉型
菲律賓陸軍司令布勞納(Romeo Brawner)2月中旬宣稱,隨着中國在南海的行動愈發強硬,菲律賓軍方已將任務重點從國內安全轉向領土防禦。他要求部隊要有一種新的心態,今後工作將從打擊國內叛亂分子和共黨分子轉到應對外敵。菲律賓的防務轉型,說明美日菲三邊聯防共同應對中國威脅比過去任何一個時刻都來得緊迫。
北京具有軍方背景人士指出,中國開始着手中菲關係破裂的準備,可能採取多項措施:一、對菲方在南沙的挑釁予以堅決回擊。二、攔截向仁愛礁坐灘登陸艦提供運補的菲方船隻。三、解放軍在美菲聯合軍演同時段在南海舉行大規模軍演。四、加快在黃巖島和仙賓礁的吹沙建島作業。
黃巖島東距菲律賓呂宋島西岸約230公里,仙賓礁東距巴拉望島最近距離約150公里,地理位置明顯針對美軍使用的4處新據點。中國若在這2處島礁填海造陸並進行軍事部署,勢必提高區域緊張態勢,做與不做將是觀察中國反制美菲同盟強度的關鍵指標。
面對新的安全形勢,美國重新定義第一島鏈的內涵。冷戰時期美國在第一島鏈佈下重兵,投入大量資源廣設軍事基地。如今中國具備中遠程精準打擊能力,火力覆蓋第一島鏈,美國以往的兵力部署顯然不合時宜,開始從前沿裁撤固定基地與大型部隊,以機動性高、規模較小的特遣隊輪駐關鍵戰略據點,運用分佈式部署和機動靈活的作戰方式,應對中國的威脅與擴張。
美國分散式作戰構想
美國海軍研究協會新聞網(USNI News)報導稱,今年2月上旬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夏威夷,以實兵、實裝按實戰背景,利用7天時間演練和測試陸戰隊瀕海團在第一島鏈的作戰場景。
按美軍作戰構想,瀕海作戰團可從輪駐地迅速前出,沿島鏈動態進行分佈式部署,構築多層遠征前進基地或軍事據點,爲兩棲登陸艦實施前沿海域控制作戰奠定基礎,最終完成對關鍵海峽的封控。
組建瀕海作戰團意味着美軍正加緊推進海軍陸戰隊轉型,將戰爭準備的焦點由清除恐怖主義向大國競爭轉移。美國增加在菲律賓前沿地區的軍事據點,其針對台海與南海的用意亦在於此。這是分散式作戰構想中的一個關鍵環節。不僅能補強第一島鏈南段的防禦缺口,又能與美日安保強化日本西南島嶼的防衛力量相互策應,進而形成美日菲三國聯防的有利態勢。
可以說,冷戰時期的第一島鏈早已走進歷史。面對中國全方位威脅,第一島鏈將重新建構,以新的戰略姿態重登歷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