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

台灣該如何看待美國的自由主義霸權外交政策?

美國對在各國普施美式民主的盼望,天生就會遭遇莫大的阻力,因為對其他國家而言那是外來的,和各國自己的國族主義通常不相容。(美聯社)

美國對在各國普施美式民主的盼望,天生就會遭遇莫大的阻力,因為對其他國家而言那是外來的,和各國自己的國族主義通常不相容。

文/張國城

米爾斯海默教授是筆者的恩師,以「攻勢現實主義」聞名世界,這本《大幻象》是他近年來的力作。書中作者跨出了國際關係理論現實主義的領域,以對「國族主義」探討在國際關係領域中同等重要的另一學派──建構主義,以學者來說,堪稱曠世奇才。各位讀者可以不同意他的看法,但是不能不了解他的思考脈絡。

米爾斯海默教授認為,美國歷屆政府所推動的「自由主義霸權」政策是不可取的,因為今天的世界各國仍受自身的「國族主義」深刻影響,擁有自己獨特的認同、價值和典範。國族主義是徹頭徹尾的排他性意識形態,也就是說它認為權利是有分你我的。實際上,世界各地絕大多數的人,都沒那麼在乎其他國度裡的個人權利。人們都會更關心自己同胞的權利,而且就算是同胞愛也有個極限。自由主義太誇大個人權利的重要性了。

因此,美國對在各國普施美式民主的盼望,天生就會遭遇莫大的阻力,因為對其他國家而言那是外來的,和各國自己的國族主義通常不相容。其次,因為絕大多數的人不會去關心其他國度裡的個人權利,所以美國若要去美國以外的國家推動民主,很少國家會願意支持,即使是美國的同盟也不例外,所以「自由主義霸權」的目標是不現實的。筆者認為,這不是民主好還是不好的問題,而是美國本身的能力問題。此外,如果因為推動民主,而賭上或破壞了區域內的權力平衡,更是沒有好處,也可能導致更多的戰爭。

米教授的這種說法,在美國國內當然遭到許多爭論,但筆者認為,如果不是專研國際關係理論的讀者,可以不用太在乎這些爭論。因為台灣不可能實施自由主義霸權的外交政策,因此我們也不用擔心。另一方面,筆者比較建議讀者在閱讀本書時一邊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一、 若美國政府採取他的觀點,也就是放棄自由主義霸權的政策,是否還會支持台灣對抗中國?

二、若美國仍然採取自由主義霸權的政策,對台灣又有甚麼影響?

三、民族主義或國族主義在台灣存在嗎?這種主義以作者來看,對國家行為居於主導地位,如果為真,對台灣又會有怎樣的影響?

就一來說,對於中國的態度,作者在本書第八章寫道:「美國沒有別的選擇,只能採取現實主義的外交政策,才能防止中國成為亞洲的區域霸權。如果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不斷增長,這就絕非輕易的任務。」如果保持台灣的自由民主和實質獨立,有利於區域內權力平衡,那美國支援台灣從現實主義的角度來看也是明智的;台灣已經實施民主,因此支援台灣不算是在自由主義霸權使命下推動民主之戰。這是民主價值可以保護台灣最明顯的例證。

就二來說,若美國還是要在全世界以武力干預的方式推動自由民主和國際秩序,則中國對美國的重要性有可能上升,但也有可能下降。過去反恐戰爭時期,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展開軍事行動,中國的重要性是上升的,因為美國需要中國在外交上的支持,至少是不掣肘美國。

若美國還是要在全世界以武力干預的方式推動自由民主和國際秩序,則中國對美國的重要性有可能上升。

此外,美國在世界其他地方若建立或支持新的民主政權,則中國反而更有活動空間;阿富汗和伊拉克都是再好不過的例子,美國也不會阻止他們和中國發展關係。

對此,米氏的邏輯是:「國族主義重視自決。它讓民族想要掌握自己的命運,因此政治領導人在主權所及之處,就是不容外人侵犯的神明。它讓民族想追求心裡認定的國家利益,不受其他國家擺布,哪怕是有著同樣意識形態的國家……即便小國也會抵抗強權的影響力並採取獨立的外交政策,除非順從聽話正好符合國家利益,這種事偶爾會發生,但絕非常態。『傀儡政權』通常只是表面的服從,而非完全乖乖聽話。」的確,新興民主國家幾乎都不排斥和中國發展合作關係,因為國族主義的作用,他們不見得擔心會被中國干預,更遑論吞併,更別說已開發國家。

就三而言,台灣究竟有沒有足以抗拒外來干預的國族主義,還是只是中國國族主義的一個分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不同只是在於「對發展路線的差異」?是非常值得我們思考的。證諸台灣相當多的人士對美國有根深蒂固的反感,對台灣的認同僅止於對現行自由民主和生活方式的支持,這種支持強度到底在面臨考驗時還能有多少,以及支持強度是否能化為實際的策略和力量,也非常有疑問,將來將是對這個領域非常有價值的研究場域。米教授在本書第四章探討自由主義與國族主義的關係時曾強調,沒有民族國家為背景、純粹的自由主義國家是不可能的,這點值得台灣人深思。

對台灣讀者來說,本書許多論點可以挑戰許多我們常見的觀念。譬如一個廣為傳誦的論點是美國應該「反共不反中」,若要解決中國對美國以至於對世界的威脅,必須推動中國民主化。但若照米教授的論點,此舉就萬萬不可,因為這就是道道地地的「自由主義霸權」。美國在比中國小很多的伊拉克、阿富汗實施這種政策,都遭到了失敗,焉能運用在中國?不能成功的政策是持續不下去的。對此,筆者是贊同的。除了書裡面所說的理由之外,也在於一個民主的中國,只要它仍是個大國,那些關於大國權力的競逐所可能產生的衝突和悲劇就一樣會發生。俄羅斯已經不是共產國家,但仍是個大國,對烏克蘭做的事大家都看到了。

此外,作者認為意識形態沒有那麼大的威力。本此邏輯,中國想「赤化世界」,將其他國家納入共產主義體系的野心是不太可能成功的。歷史上,除了中南半島的越南和寮國以外,中國並沒有讓任何亞洲國家轉變為共產國家。甚至可以說,這兩國會成為共產國家也是國族主義的結果,中國只是起了支援的作用;米教授反覆強調,國族主義會限制大國干預其他國家的能力,也會限制對手征服他國的能力。依此邏輯推演下來,就是無論美國還是中國,要干預其他國家都沒那麼容易。

如果此說繼續成立,台灣人要希望其他亞洲國家同感中國的威脅,而形成反中的聯合陣線,事實上就相當困難。因為它們不會這麼容易被中國干預到喪失主權或政體的自主性,對台灣的命運就沒有「唇亡齒寒」的同理心。

當然,米教授有一些看法也可以再商榷。他對「自由主義霸權」的批評,主要源於「採取此戰略的自由主義國家最後反容易投入永無止境的戰爭,不但無法緩解國際間的政治衝突,還會加重核擴散武及恐怖主義的問題。而且這種窮兵黷武的行徑遲早也會威脅到本國的自由價值,在國外搞自由主義反而會讓國內變得不自由」。但是衡諸實際,美國所打的戰爭真的曠日持久的,也只有越戰、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越戰發生在冷戰時代,其實維護區域權力平衡的目的至少和推動民主(自由主義霸權)同等重要。而韓戰是自由主義霸權能夠成功的反例。

更重要的是,二戰之後,推動他國成為民主國家,長遠看來還是符合現實主義下美國的國家利益。真正民主國家可能不會事事和美國合拍,但以「挑戰美國的安全」為國策是尚未發生的。這不是米教授判斷錯誤,而是國際關係就是這麼一門迷人而又充滿挑戰的學問;基於歷史、事實和邏輯思辨,永遠是打開這個領域的鑰匙──本書就是這樣的一本著作。

※作者為臺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教授

(本文為《大幻想:自由主義之夢與國際政治現實》( 約翰.米爾斯海默著,八旗文化出版)推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