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對台灣放心
文/旺報言論部
加拿大外長喬利說,將安排更多軍艦通過台灣海峽,以確認台海是「國際水域」。法國總統馬克宏訪美時與拜登討論兩岸議題,重申維持台海局勢的和平穩定至關重要。德國綠黨哈貝克領導的經濟部認為,北京最遲將在2027年併吞台灣,德國不能太依賴中國經濟。德不孤必有鄰,既然有越來越多的國家關切、支持台海安全,讓台灣有更多安全感,那麼,蔡政府是否應調整兩岸政策,強化兩岸和平,讓世界對台灣放心?
讓台海不再是火藥庫
從2021年英國《經濟學人》聲稱台海是全球最危險的區域以後,各國就視台海為火藥庫,今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但「火藥庫」稱號並未從台海上空移除。尤其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大陸大舉圍台軍演,台海戰爭更被認定隨時可能爆發。
認定台海可能爆發衝突的時間點,最早是在去年3月美國前印太司令戴維森指稱,大陸可能在2027年對台動武,爾後美國政軍高層都認定2027年是兩岸爆發戰爭的臨界期,如今連德國經濟部也認定2027年是兩岸難以避免的衝突點。
在各方憂慮台海越來越可能爆發戰爭的情況下,從時間倒敘來看,最新的報導是加拿大外交部長喬利在歐洲參加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外長會議期間,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表示,加拿大計畫安排更多軍艦通過台灣海峽,「以確認那個中國宣示主權的水道是國際水域」。
德國聯邦經濟部由綠黨哈貝克領導,起草了一份中國戰略,認為北京最遲將在2027年併吞台灣,德國經濟必須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德國媒體援引經濟部的機密中國戰略文件說,由於德中經濟往來十分密切,德國經濟因而受累的可能性很高,哈貝克主張應降低對中國經濟的依賴。
12月初美國常務副國務卿雪蔓與歐盟對外行動署祕書長薩尼諾會晤,也針對台海議題重申,維持台灣海峽和平穩定是美、歐兩方的重要經濟和安全利益,美歐共同表達對於中國在台海進行挑釁行為的擔憂。同時,雙方再次承諾會致力於保護、維持台海現狀,並反對兩岸任何一方對台海現狀做出改變。
離台灣最近的日本也有動作,自民黨和公明黨12月2日在一次會議上就打擊敵方飛彈基地的「反擊能力」達成共識,同意將其納入《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安保相關文件,但是對於是否將中國認定為「威脅」未有定論。日本專家認為,中國對日本已經構成威脅條件,但是基於日中經濟依賴性,將「威脅」寫入安保文件或非必要。
台海應成為和平之海
全球把危機焦點放在台海,是蔡英文政府執政6年以來最大的「成就」,然而台灣海峽從馬英九執政時期的「和平之海」,變成蔡政府時期的「衝突之海」,讓各方把眼光放到台海,卻也讓各國憂心台海爆發戰爭,因而調整產業供應鏈,降低對兩岸的依賴,以免措手不及而釀成經濟的重大損失。
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台積電,12月6日在美國上機儀式,不僅美國總統拜登出席,美台政經界更是冠蓋雲集。拜登總統稱讚台積電「地表最先進晶片」到美國生產,將改變「美國製造」的格局。台積電之所以受到美國重視,主要是因為從軍事武器到手機、汽車、家電都需要使用晶片,半導體的應用越來越普遍,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有分析師預測,半導體爆炸性的需求將讓該產業的價值在10年內成長至少1倍。
台灣這麼重要的「護國神山」無法安心的在台灣生產,還被美國轉移部分產能到亞利桑納州,顯然是出在對台海安全的不放心,足見戰爭的威脅是經濟發展的阻礙。美國可以把台積電搬到亞利桑納州,卻無法把台灣搬到美國,追求台海的和平穩定,是蔡政府無可推諉的責任。
蔡政府高喊「抗中保台」,這次九合一選舉已經遭到人民的否決,蔡政府的兩岸政策到了該改弦更張的時刻。如何調整步伐,重建兩岸的互信,應是當務之急。
(本文為旺報社評,文章主筆/王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