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

就是愛拖延? 淺談大學生自我管理與時間規劃

大學生的社團生活

文/ 柳坤閎(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工管學系大一生)

請想像一下在2070年,您已經七老八十不再年輕了,坐在空無一人的房間裡,臃腫老態且沒錢沒勢,生活更是無法自理,因為您的惰性、不努力,造就了今日的一事無成、無依無靠。而後您開始對上帝抱怨人生太苦並許願說:「求求上帝,讓我再年輕一次吧!」上帝應允,於是您睜開眼睛一看,回到了熟悉的2021年這天,那這一次,您又打算怎麼重新活過來?

事實上,每個人身上都存在惰性,只不過每個人的意志力有所不同,導致最後的結果也不盡相同。那麼如何有效地幫助我們戒掉惰性,就成為我們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因為當惰性心理來臨時,人們就會出現遲疑、一拖再拖的行為反應,使得做事效率降低、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弄巧成拙。一旦習慣了偷懶、拖延,再加上自我麻痺、放棄,如此日復一日地累積,我們就會發現因為虛度光陰,而失去許多機會、錯過許多貴人,陷入對未來感到徬徨且感到茫茫無期的泥沼之中。

還記得不管在學校還是家裡的時候,「今日事,今日畢。」這句話為老師和父母所諄諄教誨,顧名思義就是指:今日該做的事情不要拖到明天再做,避免積少成多,因為您永遠不知道明天還有多少事情等著你去做。因此,我在求學階段中以此為座右銘,確實在課業上或者是做任何事都有一定的效率。當我們還是孩童時,父母都會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總是希望子女們擁有一技之長、培養興趣及務實致用,成為品學兼優的三好青年。

於是乎,從小到大在書香家庭的薰陶下,我成為老師眼中多才多藝、勤學好問的學生,無論是圍棋、珠心算、小提琴和籃球等才藝,甚至是補習英文和數學等,都有父母主導規劃及良苦用心。由於父母的安排,在我的童年之中並沒有甚麼玩樂時間,相反地補習和才藝班使我在時間分配上更加緊迫逼人,當我在補習班學習時,同齡的孩子卻在外頭自由地奔跑著,就這樣壓力和疲憊日積月累,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大學生的課外活動

而在補習班中打好英文和數學基礎的我,漸漸地感到自視甚高,開始不愛學習,總是想著吃補習班的老本應付學校課業;總是想仗著點小聰明,想說今天沒讀的,明天再讀也不遲,但是如此荒廢課業也總有「江郎才盡」的一天。踏入大學生活學習後,微積分中繁瑣的數學公式,英文課及專業課中連綿不絕的英文單字席捲而來,我再也不是那個當初成績斐然、面對考試都從容不迫的自信男孩了。

台灣的便利商店大概有11,500多家,密度為全球第二,僅次於南韓;但跟補習班相比仍是小巫見大巫,因為在台灣光是有立案的補習班就高達19,000左右,大概是便利商店的1.7倍。有趣的是,補習班為何如此興盛,其主要原因根源於台灣的工作和教育環境,因台灣的國小其上課時間有分全天、半天等,使得再上班的父母根本無法接送兒女。因此,選擇將小孩送至安親班或補習班,就連到國中,也有許多家長擔心孩子放學在外面會學壞,而寧願花錢送往補習班惡補。

不可否認的是,父母因為自身忙碌,希望孩子出人頭地及贏在起跑點的出發點;但是家長過度的安排、寄望,反倒成為孩子們無形中的壓力和沒有主見。因為習慣被安排,在閒來無事時反倒不知所措、蹉跎光陰,個人認為適度培養讓孩子自我規劃時間的能力,相比在補習班所學,更加難能可貴且受益無窮。

不同於高中班上的成績差距,到了大學,面對的是更專業的科目和來自四面八方、實力相當的同學,只要稍有不慎,讓惰性主導理智、許多課業仍是一拖再拖,那麼與同學的學習差距將漸行漸遠,最後望塵莫及。其實在大學生活學習中,尤其是背井離鄉來到外縣市就學的學生,更應該了解自我管理、時間分配和積極向學的重要性,學會自主學習,抱持著「充實自我,克服惰性」的精神,才能有計劃地利用時間,提升學習成效。

人會有惰性、愛拖延的原因,無非就是本性再加上意志力薄弱,且沒有遇過真正的困難、缺乏外界約束和自我約束、沒有目標等原因。說白了,就是太自我放縱,對自己沒有半分要求,一點一滴「造就」了自己失敗的人生而不自知。就如同在一場國立大學EMBA、高階企業經理人的演講中,提到了一個簡單的數字遊戲:「若是每天開始努力、積極一點,那麼即使每天乘以1.1,也將發現這個數字是非常可觀的進步;若是每天開始偷懶、拖延,那麼即使每天乘以0.9,這個數字也將趨近於0。」

換言之,這就是「積極」和「懈怠」兩種精神,最後所帶來的截然不同結果,所以不要小看每天那一點點的進步,要重視零碎時間;勿貪圖玩樂、喜好拖延,畢竟成功的路上必然辛苦,沒有捷徑。人只要養成學習好習慣,終身受益無窮,一點一滴的因為好習慣形成正向循環;而若是受到壞習慣的影響,最終不僅無法克服學習挫折及困境,反而侵蝕原來學習動力,陷入惡性循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