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

馬凱碩:新全球匯聚之勢正圍繞中國出現

聯合國譴責俄羅斯入侵

文/中評社華盛頓7月12日電(記者 余東暉)

新加坡知名戰略專家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指出,新的「全球匯聚」勢頭正圍繞中國出現;烏克蘭危機只會強化這種勢頭,從長遠看對中國的影響是正面的。

  美國智庫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日前舉行中俄關係與大國競爭的線上研討。馬凱碩與美國知名戰略專家卡根(Robert Kagan)就中國在地緣戰略競爭中所處的地位觀點不一,各有闡述。

  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傑出研究員馬凱碩指出,烏克蘭危機剛開始對中國是一個挫折,但中國總是從長遠看待問題。現在形勢已經出現不同變化,因為西方如此專注於烏克蘭單一問題,而沒有注意到新的「全球匯聚」(global convergence)正圍繞中國出現。

  馬凱碩以貿易流來說明這種「全球匯聚」–2000年時,東盟與美國貿易額為1350億美元,東盟與中國貿易額祗有400億美元;到了2020年,東盟與美國貿易額增加到3000億美元,而東盟與中國貿易額飈升至8000億美元。中國對東盟的貿易額從不到美國的三分之一,變成是美國的2.7倍。到2030年,東盟的經濟規模將超過日本。

馬凱碩指出,這些就是新的「全球匯聚」,將從根本上改變世界。世界將越來越多地與中國融合,烏克蘭危機最後只會強化這種「全球匯聚」的勢頭。從五到十年來看,烏克蘭危機對中國的淨影響將是正面的。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卡根(Robert Kagan)則認為,世界地緣戰略不僅有經貿方面,也有軍事維度和意識形態維度。在經貿方面,中國現在處於更強勁的位置,但在軍事方面,中國面臨著日本、印度、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家的包圍,他們與美國都有強勁的安全關係。近期亞洲發生的事情對中國不利的,因為當中國崛起時,周邊國家會害怕。在意識形態方面,美國亦占上風。

  卡根表示,中國崛起過程中在地緣政治上仍將面臨重大障礙,美國和西方國家應當盡量引導中國發揮其力量中經濟等正面元素,勸阻中國在本地區使用軍力。如果能做到這點,則西方國家能與中國建立長期競爭性但相對穩定的關係。

  卡根還希望中國從長遠看待問題。他舉例,中國有人可能會認為,美國和西方正忙於應對烏克蘭危機,分散了精力,北京解決台灣問題正面臨窗口機會,但如果中國從長遠角度看,不得不考慮對台動武可能帶來災難。

 對此馬凱碩回應:他堅持認為今後幾年大陸不會對台動武。他指出,這是一個復雜問題,但終究對於北京做決定的問題在於:時間在大陸一邊,還是在台灣一邊?他相信北京仍認為時間在自己一邊,不必在台灣問題上倉促行事。

  對於亞太地區國家對於中國崛起的恐懼,馬凱碩承認,面對一個40年內GDP從祗有美國的10%到現在基本相當的巨人,周邊國家是會有擔心。但他認為,亞洲與歐洲最大的不同在於,亞洲很早就認識到中國必將成為大國,故將之納入所有的亞洲建制安排中。今年1月起生效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對此更是一種提振。而歐洲卻將俄羅斯排斥於區域安排之外。

  在安全方面,馬凱碩表示,亞洲國家是希望美國存在,但同時希望與中國保持密切關係。這是華府一些人難以理解的,這些人的思維通常是非友即敵。他希望最好能建立平衡的夥伴關係,有大家同意的明確規則指引。他認為達成這種平衡仍是有可能的。

在意識形態方面,作為前新加坡資深外交官,馬凱碩表示,亞洲人與西方人也很不同。亞洲人不是從共產主義的棱鏡來看中國,而是認為中國正在復興其古老的文明。比如泰國,與中國打交道好幾百年了,現在不過是更強大的中國又回來了,必須打好交道。中日之間打交道已有1500年,其間多數時候和平相處,相信今後中日之間也能發現方式和平相處。所以亞洲正在發生的事情其實是非常「亞洲化」的。

  前歐盟外交事務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Catherine Ashton)認為,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相當成功地將世界許多國家聯繫在一起,而西方國家站在一邊擔憂抱怨,卻提不出替代方案。相反,西方國家對於中國產品的依賴性強,新冠疫情加劇這種影響。現在美歐走到一起,似乎改變了對中國的老套看法,但實際上面對經濟強人,仍只會迷惑抱怨,無能為力。

  阿什頓認為,當前的中俄夥伴關係是權宜之計,西方世界應當加強與中國接觸,採取類似解決伊核問題的P5+1機制,尋求烏克蘭危機的解決方案。西方世界如何應對中國,應當有更老到的討論。

馬凱碩:盲目的西方勝利主義只會搞亂世界

馬凱碩(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春秋高級研究員)

文/馬凱碩 譯/觀察者網 由冠群

我們又回來了!

一場新必勝主義海嘯正在席捲西方各國,尤其是美國和英國。俄羅斯對烏克蘭的「非法入侵」遭到挫敗。烏克蘭人正在為捍衛本國自由而光榮地戰鬥。美國和歐洲重新團結在了一起。西方聯合實施制裁削弱並孤立了俄羅斯經濟。一想到這樣的制裁也會加諸到自己身上,中國肯定已被嚇得瑟瑟發抖。

上述對西方必勝主義的描述可能有些誇張,但實際卻並不誇張。必勝主義心態存在一個根本問題:它會引發粗率的地緣政治思維。正如西方浪費了冷戰後的「歷史終結」機會一樣,它可能會再次浪費現在的機會——除非西方(尤其是美國)認識到一些嚴酷的地緣政治現實並沒有發生改變。列舉幾個事實。

首先,西方世界的人口仍然只占世界人口總數的12%。而非西方國家的人口占88%。的確,正如它們應該做的那樣,大多數聯合國成員國投票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但棄權國家的人口數量占世界人口總數的一半以上。

同樣重要的是,非西方國家裡的大多數人並不認為烏克蘭問題僅僅是善惡對立、民主抗衡獨裁的問題。相反,他們認為這是西方又一個傷害和癱瘓俄羅斯的計畫。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丁也已公開承認了這一點。對許多國家而言,包括印度等美國的友邦,讓俄羅斯失血並不符合它們的國家利益。

其次,西方射向俄羅斯的子彈,尤其是經濟制裁(以及沒收俄羅斯央行資產)確實令人生畏。它們威力強大。中國人現在清醒地認識到他們有一天也會遭受此類制裁的打擊。除非中國毫無心肝,否則中國不會愚蠢到毫無防範。因此,比如說十年後,如果西方對中國發射類似的子彈,它們將是無效的。中國對美元的依賴將逐漸減少。一個與中國經濟聯繫更緊密的平行世界將會以某種方式出現。

第三,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不傻,肯定會效仿中國,預防有可能造成毀滅性打擊的制裁。即使是沙烏地阿拉伯和南非這樣的對美友好國家也會想著對沖風險。西方還試圖將俄羅斯排除在G20峰會之外,這一不明智的舉動暴露了西方在處理對俄關係時的短視。支持將俄羅斯排除在G20之外的七國集團國家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11%。而不贊同將俄羅斯排除在外的國家人口數則占全世界人口總數的40%以上。正如印尼大使恩古拉·斯瓦賈亞最近所說,「當印尼試圖挽救G20及其對所有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重要作用時,對印尼施加巨大壓力是不公平的。」

簡而言之,即使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徹底失敗,西方也不會取得全面勝利,它還必須要應對一個混亂的世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將對美國和中國兩面下注。世界許多國家都有遭受西方殖民主義無恥侵略的痛苦記憶。英國政府和法國政府的官員很少記得本國曾試圖把泰國變成他們的殖民地。但泰國卻記得是沙皇俄國幫助他們度過了本國歷史上的危險時期。

對大多數美國決策者來說,最明智的做法是放棄這種必勝心態,做一些冷靜而艱難的地緣政治算計。任何冷靜的評估都將表明,美英徹底削弱和顛覆俄羅斯的努力是不明智的。無論如何,俄羅斯都不會消失。一個徹底孤立和憤怒的俄羅斯不符合歐洲的利益。在接下來的一千年裡,俄羅斯仍會與歐洲國家比鄰而居。它還會與西方(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總數的12%)以外的大多數國家保持相當好的關係。

溫斯頓·邱吉爾曾明智地建議,「在勝利時要寬宏大量。」基於亨利·季辛吉的建議,保持烏克蘭政治獨立、國際中立和民族和解的妥協方案仍然是結束這場戰爭的最好辦法。這裡需要補充說明的是,至今還沒有一個西方大國站出來宣導和平,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其人口占世界總人口88%)都對此感到極其震驚。這些國家聽到的只有戰鼓隆隆。它們會同意俄羅斯應為衝突而受到譴責,但它們也認為,全力擊敗和除去普京是不明智的。底線是,維護世界秩序的「混亂和平」比長期衝突造成的動盪不安更可取。

(觀察者網由冠群譯自美國「國家利益」網站)

連結:马凯硕:盲目的西方胜利主义只会搞乱世界 (guan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