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烏克蘭衝突升級負有責任?
克里斯多夫·考德威爾(美國克雷爾蒙特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文/觀察者網
【導讀】 烏克蘭衝突遷延已久,儘管西方形成了表面的團結,但經濟、社會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主流西方媒體上,呼籲談判、甚至像本文這樣「承認錯誤」的聲音也漸漸多了起來。觀察者網翻譯本文,謹供讀者參考。
【文/克里斯多夫·考德威爾 譯/觀察者網 由冠群】
5月,法國前總統尼古拉·薩科齊的高級顧問亨利·瓜伊諾在巴黎日報《費加羅報》上發文警告說,在美國的短視領導下,歐洲國家正「夢遊」著步入對俄戰爭。「夢遊」本是歷史學家克里斯多夫·克拉克用來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戰起源的一個比喻,瓜伊諾在此借用了這個比喻。
瓜伊諾自然明白,俄羅斯對當下的烏克蘭衝突負有最直接的責任。去年秋冬之際,正是俄羅斯在邊境集結重兵,在北約拒絕向其提供涉及烏克蘭的一系列安全承諾後,於今年2月24日開始發動炮擊和殺戮。然而,把這場悲劇性地區紛爭轉變成潛在世界大戰的卻是美國。瓜伊諾先生認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誤解了這場戰爭的邏輯,導致這場衝突可能會陷入到無休無止的境地。
他是對的。
2014年,美國支持了一場最終演變成暴力運動的民變,這場民變反對烏克蘭合法當選的維克托·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親俄政府。(這次民變的辯護者一直在控訴亞努科維奇政府的腐敗,但腐敗是烏克蘭長期存在的問題,甚至在今天也是如此。)俄羅斯反過來吞併了長期以來一直是俄語人口聚居區的克里米亞,該地區自18世紀以來還一直是俄羅斯黑海艦隊的駐地。
俄羅斯對克里米亞是否擁有主權尚存爭議,但俄羅斯人卻真把它當回事。在兩次克里米亞攻防戰中——一次是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另一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數十萬俄羅斯和蘇聯士兵在保衛克里米亞城市塞瓦斯托波爾免遭歐洲軍隊入侵的戰役中犧牲。近年來,俄羅斯似乎穩固控制了克里米亞:至少,俄羅斯的歐洲鄰國已經不聞不問了。
但美國從未接受這種穩定。2021年11月10日,美國和烏克蘭簽署了「戰略夥伴關係憲章」,呼籲烏克蘭加入北約,譴責「俄羅斯正在進行的侵略」,並重申其對克里米亞回歸烏克蘭的「堅定承諾」。
瓜伊諾寫道,該憲章「讓俄羅斯相信,它必須率先進攻,否則就會被進攻。這純粹就是1914年困境的可怕重現。」
普京總統所要打的戰爭就是這樣一場戰爭。在5月9日舉行的俄羅斯勝利日年度閱兵式上,普京談到了外國勢力武裝烏克蘭的問題:「最先進的武器裝備源源不斷(進入烏克蘭)。危險與日俱增。」
他對俄羅斯的安全憂慮是否合理本是見仁見智的事。但西方媒體卻往往對他的這一看法不以為然。
到目前為止,烏克蘭戰爭的曲折進程證明了普京的論斷(若非他的行動)是正確的。儘管烏克蘭的軍事工業在蘇聯時代很重要,但到了2014年,該國幾乎已沒有現代化的武裝力量。是寡頭,而非國家,武裝和資助了一些民兵組織,去對抗烏東分裂分子。美國自奧巴馬執政後才開始倉促武裝和訓練烏軍,在特朗普執政時期才向其提供現代化裝備。然而,時至今日,這個國家已經武裝到了牙齒。
自2018年以來,烏克蘭已接收了美制「標槍」反坦克導彈、捷克的火炮和土耳其的Bayraktar無人機,以及其他北約制式武器。最近,美國和加拿大又向其輸送了英國設計的最新式M777榴彈炮,該炮可以發射GPS制導的「神劍」炮彈。拜登總統還簽署了一項總值40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計畫。
有鑑於此,嘲諷俄羅斯戰場表現不佳並不恰當。讓俄羅斯裹足不前的,並不是這個只有俄三分之一大小的農業國表現出了什麼勇氣,而是因為至少在目前,北約先進的經濟、網路和戰場武器打得俄羅斯無力招架。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說瓜伊諾指責西方夢遊是正確的。美國試圖維持這樣一種假像,即武裝盟友與參與戰鬥不是一回事。
在資訊時代,這種差別正變得越來越模糊。美國提供情報,殺掉了俄軍將領。美國提供座標資訊,説明烏克蘭擊沉了俄羅斯黑海艦隊的「莫斯科號」導彈巡洋艦,造成約40名船員喪生。
甚至,美國可能捲入得更深。目前,在烏克蘭有數千名外國武裝人員。一名志願者本月向加拿大廣播公司講述了其與「美國海軍陸戰隊朋友」並肩作戰的故事。正如軍火商和戰鬥員可以輕易轉換一樣,一場代理人戰爭也很容易被轉化成一場秘密戰。
一個試圖打這樣一場戰爭的國家,有可能在道義力量的驅動下,以一種更微妙的方式從局部捲入戰爭轉變為全面介入。也許美國官員會用同一個理由來為他們的武器出口和經費調撥進行辯護:這種方式作用巨大,因此能起到嚇阻效果。經費花得物有所值,因為靠花錢能買來和平。然而,一旦更強大的武器沒有起到嚇阻效果,那這些武器就有可能導致戰事擴大。
2014年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時,因此喪生的人並不多。但這一次,俄烏兩國武器水準相當,甚至在某些情況下烏克蘭的武器性能還要超過俄羅斯,於是俄羅斯重新打起了貌似二戰時代的火力戰。
儘管我們不接受普京的說法,即美國向烏克蘭提供武器是這場戰爭發生的首要原因,但這肯定是這場戰爭變得如此激烈、暴烈甚至慘烈的原因。我們並不是被動或偶然地捲入這場戰爭。是我們讓烏克蘭人相信,他們能在戰爭升級後取得勝利。
如果美國袖手旁觀,那成千上萬的烏克蘭人本可生還。這自然會使美國決策者產生了一種道德和政治責任感——堅持到底,升級衝突,對任何暴行以牙還牙。
美國已經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它不僅有「義務」升級這場戰爭,而且還傾向於升級這場戰爭。今年3月,拜登假借上帝的名義,堅稱普京「不能再繼續掌權」。4月,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丁交待說,美國希望「看到俄羅斯被削弱」。
諾姆·喬姆斯基在今年4月的一次採訪中警告稱,此類「英勇聲明」的動機自相矛盾。「這些話感覺像是溫斯頓·邱吉爾說的,令人熱血沸騰,」他說,「但這些話翻譯過來卻是:摧毀烏克蘭。」
似乎同樣矛盾的是,拜登建議以戰爭罪審判普京,而這一建議則是完全不負責任的。戰爭罪指控非常嚴重,一旦提出,就可能令人鋌而走險。畢竟,犯下一次暴行的領導人與犯下一千次暴行的領導人都是戰犯。無論是否有意,這麼做的結果都是在阻礙和平談判。
烏克蘭戰場上的局勢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尷尬的階段。俄羅斯和烏克蘭都遭受了重大損失,但也各自取得了些許進展。俄羅斯佔領了通往克里米亞的大陸橋,並控制了烏克蘭一些最肥沃的耕地和能源礦產。最近幾天,俄羅斯還掌握了戰場主動權。烏克蘭在打了一些漂亮的城市防禦戰後,有可能獲得北約進一步的支持,獲得一些技術和武器——這是促使烏克蘭繼續打下去的強大動力。
但是,如果戰爭不能很快結束,各種風險就都會出現。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季辛吉5月底警告說,「為了避免戰爭演變成難以化解的動盪和危機,談判應在兩個月內開始。」他呼籲恢復戰前的狀態,並補充道,「一旦過界,這場戰爭就不再是解放烏克蘭之戰,而是演變成了一場針對俄羅斯本身的新戰爭。」
在這一點上,季辛吉與瓜伊諾意見一致。瓜伊諾警告說,「向俄羅斯做出讓步就是屈服於‘侵略’,而不讓步則是屈服於瘋狂。」
美國目前還沒有做出任何讓步。做出讓步會讓美國顏面無存。美國即將迎來中期選舉。因此,美國政府正在關閉談判通道,努力煽風點火。我們參與其中就是為了取勝。隨著時間的推移,烏克蘭會引進大量致命武器,包括那些通過最新400億美元撥款購買到的武器,這些武器會將這場戰爭推向新的高度。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本月在學校演講時曾警告說,這場戰爭最血腥的階段即將到來。
(觀察者網由冠群譯自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