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

東亞局勢巨變 台灣不變應萬變?

中共軍殲-16與俄圖-95同框

文/旺報主筆室

美、日、澳、印在東京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後,俄、中的軍機飛到日本領空附近,日方起升戰機迅速應對,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表示,此次俄中聯合行動很可能是一次挑釁。韓國軍方也聲稱,在4架中國軍機和4架俄國軍機進入韓國航空識別區後,該國也出動了飛機。這是東北亞少見的「特別軍事行動」,雙方到底是「挑釁」,還是「例行性」的軍事活動,攸關東北亞安全情勢的發展。

中美各自拉幫結派

在拜登上台一年多之後,首次訪問韓、日並舉辦實體的「四方安全對話」,被認為是拜登政府以聯盟策略對抗中俄合作的重要一步,全球都是睜大眼睛看美國與盟友到底能擺出什麼陣式。敏感的時刻,中俄軍機出現在日韓周邊空域,當然會受到特別重視。美國一名高級官員就評論說:「我們認為,這顯示中國願意繼續同俄羅斯緊密合作,包括軍事合作」。

這也顯示,中國沒有因為俄烏戰爭遠離俄羅斯。相反,此次中俄軍機聯演是當俄羅斯在西部作戰時,中國準備好協助俄羅斯在其東部進行防衛。可以說,中國同鄰國在東海、南海的主權爭議中,俄羅斯將站在中國一邊。

其實,中俄抱團取暖,就跟美國以印太戰略揪合盟友一樣,都是為了擴大戰略夥伴,以因應雙方軍事動作所帶來的威脅。正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表美國對中國戰略演說中所強調:「北京威脅更勝俄羅斯」,因此儘管俄烏戰爭未歇,美國已急起布局印太戰略,其中成立的「印太經濟架構」雖然稍嫌空泛,卻是印太戰略的一種黏合劑,只要把各國經濟納入美國的供應鏈,美國就有力量牽制各國共同抗中。

而比較緊密的盟友如韓國,拜登在訪問韓國時,一下機就直奔三星電子工廠。南韓總統尹錫悅就說,將發展基於尖端科技和供應鏈合作的「韓美經濟安全同盟」,可見美韓的「經濟安全同盟」,現階段不輸給軍事同盟。尤其是尹錫悅在接受CNN專訪時強調,「屈從外交」已失敗,韓國要「硬起來」對抗北韓,不該再逃避挑釁。

韓國轉趨強硬,日本也不落人後,《日經亞洲》日前報導,日本政府準備打破在和平憲法下堅持數十年的原則,允許向印度、澳洲、美國、英國等12個國家出口戰機、飛彈和其他武器,以加強對中國大陸的嚇阻能力,相關規定可能在明年3月完成修改。

特別是,日本自民黨安全保障調查會4月分曾召開全體會議,通過了針對日本政府修改外交和安全政策長期指針《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3份文件的建議草案。草案內容包括:把因日本自衛目的阻止對方疆域內飛彈發射的「對敵基地攻擊能力」,更改為「反擊能力」;考慮到司令部等,把「指揮控制功能」也加入攻擊目標;考慮到使日本防衛費增至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以上,力爭在5年以內徹底強化日本防衛力。

所以,日本努力提升戰備,恐怕已經不是說說而已,在日本政客一直宣揚「台海有事等於日本有事,等於美日同盟有事」的思考下,日本提升戰備能力目標當然也包括對台海安全情勢的關注。因此,此次成立的「印太經濟架構」,雖然沒有納入台灣,但是拜登有意無意的「口誤」說出:「若台海發生戰事,美國願意軍事保衛台灣」,這難道不是在安台灣的心?

中俄軍機飛近日韓空域,當然不能以「例行性」軍事行動視之。在美國於東亞不斷的提升聯盟的位階之下,雖然有些東協國家不願意選邊站,但是形勢使然,只要印太局勢升高到對抗的局面,美國必然會像911事件之後,小布希總統要求全球國家要麼站在美國這一邊,要麼就是站在恐怖主義的一邊。這個時候的國際局勢還有中間的選擇空間嗎?

大陸有戰爭的準備

同樣的,大陸對疫情「動態清零」政策不變下,越來越多的封控措施,被視為是從平時轉戰時的「壓力測試」。大陸仍以民族復興為目標,希望2035年成為中等富裕國家,並未放棄和平的希望,但也有必要時一戰的準備。

在美中兩大陣營越來越成型之際,台灣卻被突然升溫的疫情攪得暈頭轉向,忘了外面世界正在巨變。也許當台灣清醒時,這個世界已經不是原來的世界,執政者若無能察覺,還是以不變應萬變,將是台灣最大的危機。

(本文為旺報社評,主筆:王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