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

 模擬兩岸和平才是勇者

台灣漢光演習

文/旺報言論部

俄烏戰爭形成東西方集團性對抗情勢,多國政要和輿論開始把目光放到台海。有人認為美國應放棄戰略性模糊策略,明確宣示捍衛台灣,也有人認為美國對俄烏戰爭留一手,就是為了防備北京對台動武;甚至還有人想定台海之戰將使美國從超級大國淪為弱國,歷史學家將視為「美國滑鐵盧」。不管各界看法如何,從俄烏戰爭可知,戰爭是殘酷的,戰爭一旦爆發,沒有誰能夠逃離戰火的荼毒。

美版滑鐵盧避現台海

美國國會6人代表團訪台之際,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投書法國媒體,呼籲美國明確宣示捍衛台灣。法智庫研究員、前海軍潛艦艦長奧德林評論,認為美國不直接投入烏俄戰爭,是為保留軍力捍衛台灣,是向習近平釋放清楚訊息:不要攻擊台灣。

澳洲前總理陸克文在他新出版的《可避免的戰爭》一書中想定,美國時代可能會以這樣一種方式結束:大陸將某種挑釁作為藉口或被美激怒,策畫了對台動武。北京向台北發射大量飛彈,使得美國提供裝備的軍隊陷入癱瘓,隨後對沖繩和關島發起攻擊。

接著超過了20萬名的解放軍士兵,在台灣沿海20個不同的灘頭陣地登岸。美國潛艇擊沉了一些大陸軍艦,但不足以減緩傘兵和直升機的猛攻。逐漸大陸在激烈的戰鬥中占據優勢,改變了東亞的軍事和政治平衡。結果是美國世界超級大國開始淪落為弱國,台海之戰成為「美國滑鐵盧」。

戰爭是可以想定的,也可以做出各種模擬,「兵棋推演」原本就是模擬戰爭攻防的學問。只是再多的戰爭模擬,總會出現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茨所稱的「戰爭迷霧」,在他的軍事理論巨著《戰爭論》中,克勞塞維茨寫道:戰爭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領域,軍事行動所根據的因素總有3/4隱藏在迷霧之中,迷霧帶來的不確定性或大或小。而戰爭迷霧的本質是獲取情報資訊的障礙,這一點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一直存在。

就好像俄羅斯總統普丁,想定兩周內俄軍可以攻克基輔,迫使烏克蘭投降,根本沒有想到會遭到烏軍的頑強抵抗,以致打了50幾天,俄軍仍陷入戰爭迷霧中。普丁又發動第二波攻勢,希望占領烏東地區,並打通俄羅斯本土和克里米亞通道,並設定5月9日為「終戰日」,當天是俄羅斯慶祝戰勝納粹德國的「勝利日」。現實上,俄軍即使想叫停,但西方國家全力支援烏克蘭武器,烏軍越戰越勇,5月9日能否終戰,時間不在普丁手中,而是西方陣營是否堅定要讓烏克蘭贏得這場戰爭。

對台和平方略未改變

俄烏戰爭的情勢如此,台海若爆發戰爭,情勢會更複雜。中國軍力已今非昔比,台海問題又涉及美國在太平洋勢力範圍的消長。大陸和索羅門群島簽署安全協定,就讓美澳憂心忡忡,想方設法去阻撓,如果兩岸爆發戰爭,不是不可能形成美中「劃洋而治」的局面,美國願意冒讓出半個太平洋的風險嗎?理性決策者會為可能的戰爭作足準備,但也會窮盡洪荒之力避免戰爭,不要讓陸克文所稱的「美國滑鐵盧」之戰發生。中美兩國國防部長魏鳳和、奧斯汀20日通電話,正代表兩國管控風險的意願。

美國關心台海和平,北京並未改變對台和平方略,當今中美的問題是戰略互疑,需要重建互信,美國不會在台海打「美國版滑鐵盧」戰爭。陸克文新書的核心論點是:與中國爆發全面戰爭的後果嚴重得令人難以想像,習近平進取性世界觀不會消失,美國會很頭痛,美國需要動用所有聰明才智,才能控制這種痛苦。

所以,台灣最該模擬的是和平,而不是戰爭。戰爭可以想定,和平當然也可以想像。過去民進黨思考兩岸關係的和解之路,不管是否認九二共識,或者是互不隸屬的兩國論,都不是在尋求和平,而是徒增兩岸對抗。

抵抗不必然是勇者,和平也不代表「投降」,以烏克蘭戰爭為鏡,追求和平是台灣生存的最高價值,一旦對和平麻木,只聽信政客操弄戰爭、想定戰爭、模擬戰爭,而不想定和平與模擬兩岸和平,才是弱者的行為。

(本文為旺報社評,主筆/王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