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不是上帝 它只是一種武器
文/譚傳毅
近期《外交學者》(The Diplomat)雜誌刊載美國空軍顧問總結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戰爭經驗教訓的文章,為台灣國防出謀劃策。文章綜合建議,台灣應該綜合運用組織和技術的力量去擊敗對手,這就是「雙亞戰爭」給出的最終教訓。
無人機不是萬能
美國空軍顧問提出「雙亞戰爭」的經驗與教訓:第一,通過大規模使用無人機,地面部隊有可能在局部地區廉價複製強大空軍的部分作戰效能。第二,誘餌之無人機。亞塞拜然使用了大量的無人「安-2」飛機當作誘餌去定位亞美尼亞的防空系統。第三,亞塞拜然以創新方式混合使用新舊武器裝備,將亞美尼亞堅固防禦體系轉化成了致命弱點。比裝備本身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這些裝備,這就是所謂的思想武器庫的概念。第三點有其道理,但是我們留到最後再說。
與其說亞塞拜然無人機很厲害,不如說亞美尼亞作戰太呆板。首先,亞美尼亞擁有蘇-30戰機,當發現對手發動無人機攻擊,就應該起飛蘇-30癱瘓亞塞拜然無人機基地並消滅其無人機。其次,野戰防空系統一旦發射或放炮,就應該立即移轉陣地並且偽裝。最後,亞美尼亞盲目迷信陣地戰,當其脆弱的南翼被突破,戰爭就已經結束了。
反制無人機的方式很多,打擊對手無人機及其基地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其它還有許多手段例如:以飛彈打擊無人機、以無人機打擊無人機、無人機預警監控、對敵無人機實施電子干擾切斷其鏈路、電子誘捕、鐳射與微波武器攔截、以網路技術破解敵指揮所與其無人機的無線電通信協定、制作假目標、氣象武器等多種技術系統手段。
由於「雙亞」的軍事力量都很原始,根本沒有先進的無人機以及反無人機體系,偶爾的成功不能把無人機視為萬能。如果台灣面對的敵人是「雙亞」,那是台灣最大的幸福,國軍絕對有能力擊敗對手。現實不是如此,台灣所面對的是具備完整作戰體系的解放軍,即使國軍建立了無人機隊,又將面對解放軍的反無人機系統?
反無人機系統簡介
一、無人機防禦系統:包括探測發現設備、跟蹤識別設備、反無人機拒止設備和監控指揮平台,對於闖入的無人機進行探測、跟蹤、預警,並採取必要攻擊手段。
二、系統結構:採分散式結構。前端配置智慧探測設備採集無人機、超輕飛機、輕型直升機、滑翔機、航空模型、無人機、動力傘、熱氣飛艇等低空和超低空目標資料,並即時回饋給後端管理平台分析並管理前端送進來的資料,最後將情報傳送指揮平台,輔助指揮官制定防禦作戰方案。
三、系統功能:目標探測、目標跟蹤、監控指揮、引導捕獲與拒止、故障自動檢測定位能力等等。
四、系統能力:敵我識別與過濾、系統可自動學習防護區電磁環境、在監控平台中設置頻率通道、過濾環境電磁干擾、對入侵目標實施干擾。
五、系統工作條件:全天候、全天時,多維立體無盲區系統、適應複雜電磁環境和地理條件、自動防控整合能力、反向定位操控。
六、系統整合:整合了對入侵目標的探測、發現、跟蹤、識別、干擾的整體能力,並能定位敵方操控者的位置。龐大的資料能直接識別入侵無人機的品牌型號,此外,資料庫采模組化設計,可根據不同方案不同場景採用不同模組介面,制定最佳的反制方案。
這就是台灣所面對解放軍的反無人機系統,可不是「雙亞」級別、更不是美國空軍顧問應有的見解。要是真有人相信美軍不入流的建議,怕是要了卿卿的性命。
矛與盾之辯
矛與盾之辯出自韓非子。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韓非的意思是,有作為攻擊之器,必有防禦之物。
撇開「雙亞」級別的小打小鬧,在大型的戰爭中,從來沒有因出現某種新武器,就改變了戰爭結果,除了核子武器。普法戰爭中的機關槍是如此,一戰中的坦克車是如此,二戰中的V2是如此,越戰中的武裝直升機是如此,近來台灣採購的新武器例如沱江級軍艦、大型無人機、野戰通信設備、重型坦克、重型魚雷、多管火箭彈等等更是如此。
任何新武器的出現,都會有相對應的反制,例如飛彈與反飛彈、坦克與反坦克、鐳射與反鐳射、隱身與反隱身、地雷與反地雷、潛艦與反潛艦、衛星與反衛星等等。以台灣小規模軍事能力,欲和完整的解放軍體系作戰對著幹,丟了小命尚如螻蟻,亡了國才是大事。
靈活創新?
美軍顧問最有價值的建議就是靈活創新使用新舊武器、放棄陣地戰教條。有什麼打什麼不稀奇,稀奇的是打什麼有什麼,也就是靈活創新使用新舊武器。只要打開思路、揚棄陣地戰教條的束縛,一切都活絡了。
我們不得不提及李喜明的「整體防衛構想」(Overall Defense Concept)。所謂「整體防衛構想」是把戰勝的定義在「阻止解放軍成功侵犯台灣」,其作戰構想有三大支柱:戰力防護、濱(大陸)海決勝、灘(台灣)岸殲敵。這種思維就是標準的陣地戰,而且還是以台灣西面作為戰場。誰規定解放軍一定從西面打過來?為何不是從東西南北一起打過來?誰規定解放軍一定在福建沿海集結兵力?為何不是解除國軍武裝模式攻擊?
「整體防衛構想」就是以本島為主的大型陣地戰,就像法國建立的馬奇諾防線,法國人戰敗了,同樣的,亞美尼亞也不會成功,舉凡搞陣地戰的往往失去了戰略主動,是戰敗的代名詞。當美軍建議台灣打開思路、揚棄陣地戰之時,而國軍始終不忘鑽進陣地裡面,大概躲在陣地裡面,我們的軍官才會有安全感吧!
結論
美國空軍顧問說的沒錯,台灣應該綜合運用組織和技術的力量擊敗對手。然而,無人機只是一種武器,沱江級軍艦也只是一種武器,不對稱作戰也只是一種戰法而已,並不能解決台灣當前的軍事困境。
要想解決這種軍事困境,兩岸的緊張關係必須得到緩解,在軍事上必須以靈活的機動作戰作為根本,而不是陣地作戰。
(作者譚傳毅/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法國博士,本文首發華夏網,網址:谭传毅:无人机不是上帝,它只是一种武器 (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