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

【青年論壇】家與國家,戰爭帶來的人間疾苦

烏克蘭戰爭中的難民

文/柳坤閎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大二)

1.溫暖的避風港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係指家庭和睦相處就能興旺,更確切的說法就是:家亡兩字嫖和賭;家敗兩字暴和兇;家貧兩字懶和墮;家興兩字勤和儉;家和兩字情和愛;家安兩字忍和讓,只要嚴以律己、處事泰然,懂得佛家所說之「貪、嗔、癡」的道理,就能避免悲劇的發生,也能讓家庭、社會和國家充滿溫暖和希望。一個家庭是如此,一個國家亦是如此,若一個家庭缺乏這些因子,將導致家道中落、支離破碎,而國家缺乏這些因子,則將加速敗亡、土崩瓦解,最後民不聊生,彷彿人間煉獄。

國家這個概念,廣義的角度上來說,是指擁有相同的語言、文化、種族、血統、領土政府或者歷史等因素的社會群體;從狹義的角度來看,則是由一定範圍內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體刑式,而在後來社會科學和人文地理範疇內,國家是指人民、文化、語言、地理區別而來的領土;被政治自治權區別出來的土地;一個領地或者邦國的人民;以及特定的人有關的地區,也因此,在現代辭典裡,家國與國家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但在古代卻不盡相同,在古代,家國是一脈相傳的專制制度之社會政治結構。

放眼現代世界,人類是群居動物,沒有以前逐水草而居、居山木而季移的習性,一旦家中或國家發生重大變故,似乎也沒人能全身而退、獨善其身,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無論是在家庭中和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每個普通人都有其職責所在,透過合作、溝通、包容和愛心,方能齊家治國平天下。在百姓眼裡,能夠安居樂業、逍遙快活,且不受權勢壓迫和社會長治久安,是人間一大福份,而對國家而言,能夠貿易興順、資源豐厚,沒有內憂外患、沒有天災人禍,才能夠細水長流、國富民安。

2.國家戰亂,人民流離失所

在古代的所有國家中,是存在「帝國思想」和「家族國家關」的,也就是家國天下,所謂「家」就是由血緣宗法制組成的,而「國」就是封建專制制度所構成,所以國與家息息相關,就如同國父孫中山先生曾說:「國是大家的家,國亦,家亦國,沒有國就沒有家,反之亦然,沒有家也就沒有國。」因此,家族內總會意見不合的時候,也會有遇到外敵同心協力的時候,而國家更是如此,泱泱華夏五千文明,歷經了許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從以前中原國家共同抵禦蠻人、外族,到國共合作抵禦日本等,每一次的戰火紛飛,不外乎是為了土地、資源和主權,受傷的,永遠都是顛沛流離的布衣。

在今年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丁不顧多國制裁和全球譴責,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吹起了戰爭的號角,時至今日,已有成千上萬的烏克蘭民眾被迫離鄉背井,也造成了雙方數千名的軍民傷亡,更有平民遭炮彈擊中的影片在網路上傳得沸沸揚揚,雖然世界各地大小戰役從未停息,但是這場攸關於世界局勢的俄烏大戰,引起了各國的關注和援助,如此勞民傷財、動搖國本的大型軍事行動,使得烽火遍地、屍橫遍野,且不論是非對錯和開戰的原因和必要性,我想,沒有人喜歡活在槍林彈雨的世界;沒有人喜歡打打殺殺、膽戰心驚的生活;更沒有人喜歡「生逢亂世,身不由己」的命運,只因國裡還有家,而家人在等你的歸來。

所謂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戰爭帶來的只是短暫的利益,後續包括基礎建設重建、回復經濟繁榮、戰爭帶來的失業潮、士兵和民眾走出創傷等,都需要時間的流逝來緩解,而歐美大國雖然提供武器供給和對俄實施經濟制裁,但並未發兵援助烏克蘭協助禦敵,看似袖手旁觀、冷血無情,實則也是讓自己的國民免於戰火之苦,戰爭絕非兒戲,參戰將導致戰火綿延,引發世界大戰,更何況現在許多國家皆「擁核自重」,一旦開戰將使人類文明和經濟倒退、地球淪為一片廢墟,可謂百弊而無一利,在此,我們只能抱持著關愛和祈禱的心,希望烏克蘭早日脫離苦海、人民回歸家園重聚,並不再有人於戰爭中犧牲。

3.戰後帶來的各種影響

根據資料顯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共造成3500多萬士兵和平民傷亡,其中1500多萬人死亡、2000多萬人受傷,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則造成將近7000萬士兵和平民的傷亡,如此生靈塗炭的景象,不知多少無辜亡靈身死異鄉;不知多少倖存者家破人亡。雖然也因為二戰,大大加速了科技的進步,有相當多我們現在正在使用的物品,就是在二戰期間直接或間接發明出來的,例如電腦科學與人工智慧之父–艾倫.圖靈,發明了破譯德軍密碼機的電腦、用來快速癒合傷口的三秒膠、對抗傷口感染的抗生素、改良型雷達、合成橡膠輪胎、和能動力、噴射引擎、方便士兵於戰場食用的MM巧克力和即溶咖啡,到後來的火箭科技,讓人類創下踏上了月球表面的光輝事跡,然而這些科技的背後,卻充滿了多少血流成河和淚如雨下。

美國曾派兵赴伊拉克和阿富汗打仗,200萬軍人回國,許多人無法重新融入社會,根據研究顯示,20%至30%的人回家後出現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平均每天有22個退伍軍人自殺。而創傷後壓力症侯群是一種經歷過情感、戰爭、交通事故等創傷事件後產生的精神疾病,造成過度警覺、逃避麻木和再度體驗創傷等行為模式,有的人在戰場上殺了人,認為自己罪大惡極、後悔不已;有的人親眼目睹戰友犧牲,而心生恐懼、驚魂未定,從此憂鬱、躁鬱、做惡夢、記憶困難、性格改變、自殺傾向,雖然有人因為戰爭而脫胎換骨,變得更加堅強、果斷,但多數人還是活在戰爭的夢魘中無法自拔,或許戰死的人是一種解脫,而留下來的,才是最撕心裂肺、痛苦難眠的。

4.世界和平,共創太平盛世

在過往歷史的長河中,許多為自由、獨立和資源而揭竿而起、不惜一戰的戰爭比比皆是,無論成功與否皆成為史書上那些冰冷的數字,那些犧牲者終究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世人淡忘、遺忘,乍看之下,人民只是政治操弄、資源和土地爭奪下的犧牲品,不僅無法選擇,也逃避不了,試想當父母被迫看著兒女提著槍桿的背影,亦或是妻兒向保家衛國的丈夫告別,那一幕是多麼的觸景傷情,因為這一別,或許就是天人永隔;或許下次見面,是殘肢斷臂的樣子,往事歷歷在目,且不堪回首,重要的是從過去汲取經驗,避免重蹈覆轍。

為了維護世界和平,爭取民族獨立和人人自由平等所付出的大有人在,即便如此,身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一份子,就要善盡每一份責任和義務,相信神愛世人,願上天賜福世界,以祥和、安定與安全。未來的路還很漫長,經過風雨飄搖後,雨後的陽光是笑容可掬的,只要世人心中有陽光,終會照亮世界各個角落,人類既然能發明武器自相殘殺、爭權奪利,就也能放下武器立地成佛、和平共處,畢竟常言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願世間飽受戰火之苦之人,能夠早日康復,與家人破鏡重圓,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無家亦無國,而無你我亦無家,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