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

蕭衡鍾:台灣不應隨美玩火而引火上身

文/蕭衡鍾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與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於2月19日聯袂舉行了「拜登上台一週年台海情勢」學術研討會,會中有學者認為,台灣不應把對外關係和兩岸關係都「外包」給美國,因為在美中「戰略競爭」狀態加劇之際,不論拜登政府怎麼炒作不同區域衝突美國的安全風險,會基於「理性選擇」以最小成本來換取其政治利益、國家利益與戰略利益的最大化,美中雙方有將台海情勢拉回共管的走向,台灣應採取避險(hedging)政策,避免成為美國「抗中」的籌碼與「棋子」。

拜登政府早已表示美中在競爭中存在合作

在美中關係日益惡化的狀態下,發生衝突的可能性日益提高,有鑑於此,拜登於去年上任後即對美中關係作了一番定調,他在接受CBS廣播公司專訪時便表示,他認為美中之間不必然發生衝突,但競爭將會非常激烈,此外,拜登的表述也明白闡釋,他不會像前任總統川普那樣毫無限制的「向下競爭」,而是將專注於與中國大陸在國際規則層面的競爭,因為跟大陸發生軍事衝突並不是眼下的首要任務。

拜登也在出席去年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表示,美國必須為與中國大陸的長期戰略競爭做好準備,與大陸的競爭將是激烈的,但這不是東西方對抗的問題,也不代表美國想要製造衝突,因此絕不能回到冷戰時期對立和僵化的集團對峙,競爭並不代表不能合作。

國務卿布林肯更進一步指出,儘管中國大陸對美國構成了在其他任何國家中最關鍵複雜的挑戰,是當前對美國最大的地緣政治考驗,因此讓美中關係有敵對的方面,但是雙方也存在競爭的方面,還有一些合作的方面,因此,無論美國在處理哪一層面的關係,都必須建立更好的聯盟、秉持從優勢地位來接觸大陸,當美國走向世界時,維護他們的價值觀、投資美國的人民,確保軍事優勢才是正確的姿態。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也重申,美國與中國大陸的關係是建立在競爭基礎上的,同時具有競爭性、敵對性因素的關係,但也是一種能夠且可行、具有合作性因素的關係。不過,拜登政府雖然在避免衝突的前提下與大陸進行競爭,但並不表示會重回歐巴馬政府時代的政策風格,拜登政府對於重啟美中競爭關係的重視程度,可由去年3月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臨時指南》看出其政策傾向。《國家安全戰略臨時指南》中表示,拜登政府將外交提升為首選政策工具,經濟為輔,另將軍事實力視為決定性優勢,而武力手段只有在合乎其利益及成本的考量下才會使用,並強調現今世界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美國將捍衛關鍵供應鏈及技術基礎設施,以恢復美國在盟友間的信譽及全球的領導地位。

由此可見,拜登政府調整步調重啟與中國大陸的競爭,目的為了是在競爭的棋局中獲勝,而不是為了妥協,故在某些層面的競爭仍保留有會走向更加激烈的可能性,其手段較之前任的川普政府來說則是更為靈活與多元,一改川普所強調單邊主義的「衝突」(Confrontation)模式,轉為落實多邊主義所體現的「再接觸」 (Reengagement)戰略。

美中競合之下對台灣「戰略清晰」不符合美國利益

美國情報總監海恩斯在去年4月底出席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針對美國面對的全球威脅所舉行的聽證會上,表明了其對於美國如果改變對台灣「戰略模糊」策略的擔憂,因為從美國的立場來看,如果美國對台灣從「戰略模糊」轉為「戰略清晰」、公開表態美國會在台海可能爆發軍事衝突時進行干預的話,反而會讓中國大陸認為這會造成非常大的不穩定、進而落實「武統」,如此便會破壞美國的利益。

而白宮的印太事務官坎貝爾也於去年5月間指出,任何宣稱美國將保衛台灣免受中國大陸攻擊的聲明,都會對美國帶來「重大的負面影響」,所以美國一直以來都對台灣採取「戰略模糊」的政策,一來防止台灣貿然宣布獨立、走向「法理台獨」而觸碰到大陸的底線與紅線,同時也試圖阻止大陸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落實「武統」,目的在於維護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

而坎貝爾對於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的最佳方式則是表示,就是要向中國大陸的領導層發出一個真正鞏固的信息,其中包括外交、防務創新和美國自身的能力等面向。因此,儘管美國對大陸無疑採取明確而激烈的「戰略競爭」、也就是「戰略清晰」,但拜登政府對於美國「是否出兵協防台灣」的這個「假議題」,仍然是採取「戰略模糊」的態度,成為台海兩岸關係的外在介入者。

拜登政府一方面強調美國對台灣模糊的安全承諾,也就是將會持續以軍售及軍事合作來協助台灣提升其「自我防衛能力」,另一方面,在台灣也有繼續「聽話」、乖乖向美國軍購交「保護費」的前提下,向中國大陸釋放不要輕易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信號,由此構成了拜登政府對台灣「堅若磐石」的「承諾」,有計畫、有目的性地在《台灣關係法》與「美中三公報」上玩起了文字遊戲的兩面手法。

所以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也一再重申,台灣是美國重要的經濟和安全夥伴,美國將繼續按照長期以來的「一個中國政策」來與台灣接觸。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美國國務院在去年4月9日發布的《美國政府與台灣對口互動新指導方針》,這一新的指導意見強調,拜登政府是根據美國與台灣的「非官方關係」,來放寬美國行政部門與台灣接觸的指導意見,以讓整個行政部門明確有效地執行「一個中國政策」。

顯然地,拜登政府並不想因為台灣來挑起美中之間實質的軍事衝突、進而導致美國在重新掌握全球領導權與維繫區域地緣利益上的受損,所以在美台關係的提升上保持某種程度自制的「玩火」,卻也使得台海情勢與兩岸關係在拜登上台一週年後仍然處於「戰略三角」模型中的「敵視」狀態,民進黨與蔡英文政府是否還要繼續走「親美、抗中、獨台」的路線,導致美國「玩火」、台灣「引火」上身的安全困境,應該站在對社會穩定、人民有利的情況下妥善衡量孰輕孰重。

(本文首發華夏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