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

蔡裕明快評》印太發展中國家有福了

歐盟公布斥資3000億歐元的「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計畫,對印太地區發展中國家而言,未來將可以有3個選擇:美國的民主科技、中國的帶路倡議、歐盟不同於美國和中國的第三方案。(資料照/路透社)
歐盟公布斥資3000億歐元的「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計畫,對印太地區發展中國家而言,未來將可以有3個選擇:美國的民主科技、中國的帶路倡議、歐盟不同於美國和中國的第三方案。

文/蔡裕明

歐盟的「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計畫,被視為中國「帶路倡議」的歐洲版。歐盟這項3000億歐元計畫,是否對北京帶路倡議構成威脅?是否美國「民主科技聯盟」的側翼?

歐盟「全球門戶」的計畫目標,在協助發展中國家強化基礎設施,促進歐盟的貿易與全球供應鏈,資金來源為自公、私部門的投資。而中國「帶路倡議」的資金來自借貸,受援國需承擔借貸責任,可以看出歐盟的目標不是和中國競爭。

法國、德國與荷蘭等歐盟成員國,於2018年察覺印太地區的戰略挑戰,開始訂定自己的印太戰略(或準則),歐盟印太戰略旨在強化歐洲國家與印太地區的雙邊關係。歐盟認為自己可以為開放、自由、透明、包容、民主且基於規則的秩序作出貢獻,不一定要與華府同步,也不一定要將北京視為潛在競爭對手,歐盟可以作為「第三極」的角色。

歐盟的門戶開放倡議集中於數位經濟、貿易、健康與人類安全、再生能源與可持續發展等層面,與北京的基礎設施硬投資大不同。對印太地區發展中國家而言,未來將可以有3個選擇:美國的民主科技、中國的帶路倡議、歐盟不同於美國和中國的第三方案。

(本文首發中時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