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

保羅·甘迺迪:美國,你的隔壁出現了一個體量和你不相上下的大塊頭

《經濟學人》雜誌刊載本文

保羅·甘迺迪(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教授,著有《大國的興衰》)

【導讀】 在發生了美國倉皇撤離阿富汗這一標誌性事件後,英國《經濟學人》雜誌邀請多位知名學者和政治家撰文評論此事。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大國的興衰》一書作者保羅·甘迺迪也在被邀之列。他在文中對比了上世紀90年代的美蘇實力和現在的美中實力,指出了美國面臨的最大挑戰。

【文/保羅·甘迺迪 譯/觀察者網 由冠群】

多年來,最令外交政策學者困惑的莫過於下面這個問題,作為一個世界大國,美國是否正在不可逆轉地走向衰落。最近在阿富汗發生的事件(標誌著美國又一次從亞洲撤退)無疑助長了這種情緒。

但美國決策者面臨的一個更長期問題是中國力量的穩步崛起。這個國家馬上就要超越美國了嗎?衡量這一國際形勢演變的最佳經濟和軍事標準是什麼?難道中國就沒有內部問題,一個「威權國家」採用巧妙的公共關係手段就能部分掩蓋這些問題嗎?還是泛美利堅時代即將結束,取而代之的是亞洲世紀?

對於最後一個問題,立即回答「是」可能是不明智的。目前美國和世界的許多情況與20世紀80年代我寫《大國的興衰》時的情況一樣。同樣正確的是,在過去40年的某些時間段裡,美國的相對地位似乎還有所抬升(在1990年代中期蘇聯解體後,以及在2003年美國擊垮了伊拉克領導人薩達姆·侯賽因後)。然而,同期也發生了幾件改變美國的大事,這些大事對美國造成了損害,使得美國地位的回升總是曇花一現。請思考以下三個重大而長期的變化:國際關係、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變化。

第一,半個世紀前,美國面對的是一個日趨衰落的蘇聯,在兩極冷戰世界結束後,世界戰略政治力量格局已經發生了變化。國際體系現在由四到五個大國組成。無論是憑藉硬實力還是軟實力,他們都無法迫使其他國家去做這些國家不想做的事。

20世紀80年代中期,當我完成《大國的興衰》最後一章時,已經有證據表明世界正向著多極化發展。但現在,在本世紀的第三個十年,全球格局看起來更加複雜,幾個大的民族國家(中國、美國、印度和俄羅斯)位居榜首,其次是歐盟和日本,甚至還有印尼和伊朗。

這標誌著世界力量又發生了一次重要的再分配,因此,即便美國仍然第一,但單純宣稱美國第一是不夠的:因為即使它是叢林中最大的猩猩,它也只是眾多大猩猩中的一隻!俄羅斯和美國都處於相對失利的境地,俄羅斯的地位甚至比美國下降得更厲害,但這是題外話。總之,這就是大國的現實。

第二個變化是,美國現在的武裝力量比20世紀80年代要小得多,也老得多。事實上,美國空軍還能繼續維修和飛行其70歲機齡的B-52轟炸機多久?這些轟炸機可比所有駕駛它們的現役飛行員都要老。海軍還能繼續翻新其30年艦齡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多久?去年5月,西太平洋艦隊已無航母可用,只能調用艾森豪號航母戰鬥群掩護阿富汗撤軍,雖然這只是暫時的尷尬,但事實是,今日美國海軍擁有的可用航母已比40年前更少。

由於五角大樓定期向不同地區部署艦船,美國可能根本沒有足夠的軍艦來履行其眾多的全球承諾。在歷史學家看來,美國看起來更像是舊時的哈布斯堡王朝,擁有龐大但疲憊的武裝力量,駐紮在過多的地區。而美國在阿富汗的失敗(使很多武器裝備散落在這個國家的大部分地區)也很像歷史上哈布斯堡王朝的失敗。

與此同時,中國似乎正在世界各地展示自己的實力。對美國軍力的質疑暗含著另一個更大的問題:像載人飛機和大型水面艦艇這樣的武器是否正在變得過時,它們有沒有可能在2040年被徹底淘汰。人們有一種預感,在未來無人機主導的戰場或脈衝武器控制的海洋上,美國在與像中俄或伊朗這樣的對手發生衝突時,勝算可能會發生變化,因為美國士兵更訓練有素的優勢將不復存在。在過去時代發生的軍事革命往往都對美國有利,但下一次革命可就不一定了。

美國能承受為保持領先而付出的代價嗎?它要坦率地捫心自問,為了維持一支能夠滿足國家各項需要的軍隊(目前美國軍費支出約占本國GDP的3.5%),美國軍費支出需要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多大比例。恐怕即使占到GDP的4%也遠遠不夠,雖然6%可能滿足需要,但這將是一個巨大的負擔,我們現在甚至已能聽到經濟學家和國會議員為此而發出的尖叫聲。

但是,如果中國決定花更多、更多的錢去發展軍力(以小人之心忖度,很少有人討論過這種假設),未來的美國政府還有別的辦法嗎?中國的GDP一直在增長,如果中國將軍費提高到本國GDP的5%或更高,那美國該怎麼辦?這種情況在半個世紀前是根本不存在的,而華盛頓現在似乎沒人願意談論這種假設。

這引出了第三個變化,也是決定實力的關鍵因素:相對經濟實力。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最大的全球性轉變發生在今天的中美經濟規模對比上。無論外界對中國的經濟實力提出怎樣的合理質疑,比如其統計資料不可靠、未來勞動力萎縮等,事實是,無論是在新冠疫情爆發前還是爆發後,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都很快。以購買力平價調整後的GDP做衡量標準,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與美國相當。

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資料,這表明自1880年美國經濟規模超過英國以來,一個從未出現過的情況出現了。粗略地說,在整個20世紀,美國的經濟規模大約是其他任何大國的二至四倍。當珍珠港遇襲時,美國的經濟規模約是日本的十倍;當希特勒貿然宣戰時,美國的經濟規模是德國的三倍。

中國既有龐大的人口又有日益繁榮的經濟,這導致美國的獨特優勢正在消失,世界局勢正在發生驚人的變化。與美國的3.3億人口相比,中國的人口是14億,其公民收入只需達到普通美國人收入的一半,其總體經濟規模就可以擴大一倍。這將為中國未來的國防開支提供巨額資金。無論是民主黨人當政還是共和黨人當政,都對此無能為力。

這一“復仇”章節可以添加到《大國的興衰》一書中。也許現在中國所要做的就是效仿鄧小平的做法,避免走錯路,讓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年復一年地成長。這將是美國可能面臨的最大挑戰:在隔壁出現另一個體量和自己不相上下的大塊頭。

(觀察者網由冠群譯自英國《經濟學人》雜誌)

文章連結:保罗·肯尼迪:美国,你的隔壁出现了一个体量和你不相上下的大块头 (guan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