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剝奪選手的競技場
文/中時主筆室
東京奧運中華隊選手發力拚輸贏,精彩表現贏得超越以往的獎牌,不僅揪住全民的心緒,也讓全球觀眾分享了台灣選手的優異表現。兩岸運動員上場競技爭輸贏,下場不忘相互致意,展現兩岸一家人的情懷,但後方政壇與輿論場卻蹭熱度想再搞正名,自己先行開啟「內戰」,令人扼腕。
民進黨內意見不一
東奧開幕式中,因日本媒體稱呼中華隊為「台灣」,台灣網路上一片嗨爆。民進黨自總統蔡英文以降,自動將「中華民國」字眼隱形,以「台灣隊」取代「中華隊」。「飛躍的羚羊」紀政更揚言要再次推動「2024巴黎奧運正名公投」,民進黨也稱全世界都稱呼我們「台灣」,目前是正名的好時機,順帶批評國民黨主席江啟臣稱「此時此刻不是搞正名運動的時候」是悖離主流民意。民進黨想以正名繼續愚弄人民,趁機進行大內宣,完全不顧是否守得住奧運選手拚搏的戰場,讓在前方拚戰的選手情何以堪。
然而,什麼是主流民意?紀政在2018年發起「2020東奧台灣正名公投」,結果有1104萬人投票,有476萬同意票,不同意票577萬,提案遭到否決,代表為數更多數的台灣人民,為了讓選手的辛苦訓練不會無用武之地,而把意識形態擺在次要。公投結果多數人贊成用「中華台北」的名稱,讓台灣能夠真正站上國際舞台。
今年中華隊的選手們果真不負眾望,不管在舉重、羽球、桌球、射箭、柔道、體操等多個項目表現成績優異,已經奪得10面獎牌,表現可圈可點,如果當時因為糾結在一個「台灣」名義而無法出賽,相信選手們一定氣結。
紀政拋出要為2024巴黎奧運提出正名公投,民進黨發言人順勢「接球」,並質疑國民黨「連台灣都講不出口或不想講,令人費解。」黨團還表示,「中華台北」是被迫接受的矮化安排,不能視為理所當然。不過,民進黨內還是有人頭腦較冷靜,立委羅致政就說,國際社會最近認同、支持台灣,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台灣選手表現傑出。賽事仍進行中,選手不需要這些議題討論,而是需要國人站在他們旁邊,給予支持鼓勵。
看來民進黨內的意見也不一致,從「在野黨一直無法理解台灣想要奧運正名的主流民意」,到「正名不是現在的主要議題」,黨內各吹各的調,蹭奧運熱度之外,也趁機操作意識形態,企圖轉移缺乏疫苗的指責,所以正名與不正名主張的雙向操作,形成民進黨「分進合擊」的輿論效應,想把支持與不支持正名的民意全部囊括在自己的票倉中。因此,雖然民意已經否決東奧正名,但是民眾還是要被民進黨愚弄,被他們繼續煽動支持「台灣牌」。
兩面手法愚弄人民
民進黨愚弄人民,玩兩面手法,正名只是其中之一。民進黨一方面宣傳以台灣為主體,台灣人的國家叫「台灣」,宣揚台灣價值,乍聽之下言之有理,誰不希望能用「台灣」出賽,能用「台灣」之名行走國際和建立邦交,但是國際政治是「現實政治」,要認清實力,該轉彎就轉彎,該妥協就妥協,如果硬要擺出「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態勢,一旦失去國家,可不像失去運動場,以後還可以扳回。
運動場上的輸贏,不會留下仇恨;拚正名的輸贏,卻會為兩岸留下難解的情結。民進黨想以正名來博取眼球,若因此剝奪了選手們的戰場,也就剝奪掉台灣民眾觀看奧運的眼球,民進黨想把體育和政治掛勾,最不堪的不僅是選手,還有台灣的人民。
大陸於1954年在蘇聯支持下加入國際奧委會,開始極力排除中華民國會籍,後雖退出,但在蘇聯支持下不斷與台灣角力,1960年澳洲墨爾本奧運,蔣中正總統在奧委會壓力下勉強同意以「福爾摩沙─中國」(Formosa-China)為名參賽,民進黨人認為這是「台灣隊」參與奧運的開始。但民進黨忘了,當時台灣還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卻仍然保不住完整會籍,如今呢?
如今兩岸實力差距更大,大陸可以隻手擋住來自美國聯盟的力量,民進黨如果真的推動奧運正名,不僅不可能成功,反而可能遭到大陸剝奪選手參賽的權利。屆時,台灣選手若不願放棄參賽的機會,就只能掛著「中國隊」名號出戰,人民會原諒民進黨嗎?
(本文為中時社論,文章連結:中時社論》不要剝奪選手的競技場 – 中時社論 – 言論 (chinatim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