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

從全球「大博弈」看梅克爾與拜登會面

專欄 | 大國攻略:從全球“大博弈”看默克爾與拜登會面拜登與梅克爾會面是具有重要象徵的修補舉措

文/RFA

相較於德國總理梅克爾四年前在白宮的尷尬場面,7月15日她和美國總統拜登的會面,愉快很多。

2017年3月,梅克爾和特朗普在白宮橢圓辦公室接受記者拍照時,記者們喊握個手吧!特朗普毫無反應,梅克爾轉頭提醒特朗普說記者要我們握手,不知特朗普有意還是無心,竟然不發一語,不理梅克爾,讓梅克爾很尷尬。特朗普任期中多項政策使德美兩國關係陷入低迷。

7月15日梅克爾和拜登見面,臉上堆滿笑容,拜登說: 她一直是個好朋友,她是我的私人好友,也是美國的好朋友。

梅克爾隨後在記者會中強調,她希望德國和歐盟跟華盛頓能協調對華政策,包括在勞工權利丶貿易和網絡安全等問題上。她說:我認爲,我們與中國打交道的基礎應該建立在美國和德國的共同價值觀之上。

她還說,我們是支持自由、民主社會的國家……,對於那些人權得不到保障的地方,我們將發出聲音並明確表示我們的不同意。我們也要確保世界所有國家的領土完整。

拜登在記者會上說,他與梅克爾達成了一項新的華盛頓宣言,確保以民主原則應對未來的最大挑戰。

儘管兩人對於北溪2號天然氣管線等多個議題仍有歧見,但是這場會場面氣氛融洽。

張倫: 拜登與默克爾會面 是具有重要象徵的修補舉措

特朗普任期中多項政策使德美兩國關係陷入低迷。(美聯社)
特朗普任期中多項政策使德美兩國關係陷入低迷

法國賽爾奇巴黎大學教授張倫日前曾撰文稱全球正在展開新的大博弈,也是從這個角度,我們請他分析解讀當前歐洲與美國的關係,以及梅克爾此行的意涵。在他看來,德國對美國的態度也有一個變化的過程,二戰之後,面對蘇聯的威脅,西德對美國有很多感激之情,911事件後曾有幾百萬德國人自發性遊行聲援美國。

但近幾年統一後經濟日漸強大的德國展現出具有某種戰略自主的意願,對美國也有些矛盾的心態。一方面繼續依賴美國,希望能繼續獲取其提供的安全保證;另一方面又希望擁有某些獨立性,這種心態到川普時期就更爲顯着,川普美國優先的政策也傷害了德國人的感情,德國人懷着矛盾的心態尋找自己的方向和落腳點。

張倫說,拜登上台後重建大西洋兩岸關係,如何處理德國關係是最重要問題之一,與德國關係良好,美國處理歐洲關係會順暢很多。拜登六月上旬訪問了英國,和英國首相約翰遜簽署了《新大西洋憲章》。

接着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六月下旬在如此短的時期再度訪問了法國,和法國總統馬克龍互動熱絡,由於布林肯少年時曾在法國生活多年,在法國中學畢業,甚至參加過法國中學畢業會考,法語說得非常好,對法國政治、社會、文化非常瞭解,如同半個法國人,肯定會在今後這些年有助於美法關係的良性互動,雙邊關係會進入一個很好的默契合作期。在梅克爾會晤拜登後,很可能下一步馬克龍會訪問華盛頓,拜登也一定會訪問法國。

梅克爾此行訪美是拜登上台後,首位訪問白宮的歐洲領導人,張倫認爲,這在形式上本身就凸顯華盛頓對德國的重視,就是具有很重要的象徵性的修補舉措。然而美德關係當中的一個關鍵性的問題是德中關係,德中經貿利益太深,德國所面對的戰略挑戰也與美國不同。因此,德國在對華政策上顯然與美有些不同的考量。2020年中歐雙邊貿易總額達5860億歐元,超越美國與歐盟的5550億美元。

2020年中德雙邊貿易額同比增長3%,總額約爲2121億歐元。佔中歐貿易額的三分之一以上。所以,德國還是會在對華問題上適當保持相對獨立性,不會完全按着華盛頓的調子走。德國所面對的兩個外交上的最大課題是如何處理德中關係和德俄關係,而拜登在這兩個問題上也勢必會對德國施壓。

德國在原則上一定會支持拜登,因爲無論是出於地緣戰略利益考量還是價值原則,德國都必然需要與美國站在一起。但也仍會表示出一些不同。梅克爾此時訪美顯然有其重要意義,但也有其侷限,因爲畢竟梅克爾很快要下台,九月大選後,梅克爾的時代就要結束,之後誰能主掌德國政壇,現在仍有很大未知數。梅克爾與拜登會面,只代表德美重新展示友好,雙邊關係加溫,但具體政策的落實恐怕還有待以後。

張倫:未來不管德國誰主政 對中國只會更強硬

默克爾和拜登見面,拜登說: “她一直是個好朋友,她是我的私人好友,也是美國的好朋友。”(美聯社)
梅克爾和拜登見面,拜登說: 她一直是個好朋友,她是我的私人好友,也是美國的好朋友

接下來不管德國誰主政,在對美政策上,一定會更加強調跟美合作,從左派到右派,各自都有要與拜登政府合作的理由,而對中態度也只會比梅克爾時代更強硬,梅克爾對中態度一直就被一些人批評爲綏靖,這當中顯然是有她出於現實利益的種種考量,如僅德國汽車在中國的銷售量就比在本土還多。梅克爾全力推動歐中投資協定,趕在2020年底完成談判,也是有此背景。

今年歐盟只是對新疆人權議題做了一個溫和的制裁,北京就極其愚蠢腦怒地對歐洲多位議員、學者和智庫機構等大加制裁,導致歐洲議會在五月下旬凍結協定。協定現在顯然已經進入「僵死」,將來若想解凍復活,北京需做出大的政策調整纔行,但現在看不到這種可能。

拜登在七國峯會拉攏歐洲組成國際陣線,儘管馬克宏在峯會上熱情擁抱拜登,但他也說G7不是「反中具樂部」,這句話被中國媒體大作文章。張倫認爲這某種意義上也可視爲是馬克宏說給北京聽的外交辭令,當然也有法國尋求外交獨立的戴高樂主義的傳統影響,但對法國的對中態度應該從整體來看,比如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在七國峯會後訪問法國,馬克宏與其互動熱烈,——馬克宏當時走下台階走了二三十米,到莫里森的座車前迎接他,給予熱烈擁抱。

之後馬克宏在演講中表示要給澳大利亞12艘高性能潛艇,說澳大利亞位處亞太博弈對壘的第一線,馬克宏完全沒提中國,但這很明顯是針對中國。同時,法國在軍事上,近來不斷派船艦到印太地區巡航,參與與其他國家的軍演,這些具實質意義的動作更重要。中國媒體大肆報道馬克宏說G7不是「反中具樂部」當然是服務自己的目的,安撫內部,當然法國用這種表述也要傳達一些信息,保持自己一些籌碼。

但從整體看,法國對中政策可能都要歸到拜登對中的立場上來,即該合作的合作、該競爭的競爭、該對抗的對抗。其實這大體上也是歐盟的立場。歐盟2019年就提出中國是「系統性競爭對手」。在強調某些方面的如氣候與環境的合作之餘,會在經濟和高科技方面展開競爭,在意識型態和軍事上對抗,因此,歐洲在這些關鍵問題和美國沒有大區別。歐盟外長7月12日剛宣佈,將制定一項連接歐洲與世界的全球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就是針對中國的「一帶一路」。

張倫提「溫戰」 「和平有可能、戰爭也會發生」

梅克爾對中態度被一些人批評爲綏靖,去年她全力推動歐中投資協定,趕在2020年底完成談判

張倫說,在七國集團峯會和北約峯會後,一場「新的大博弈」態勢已漸成型。一方的主角是美國,另一方是中國,未來將是全方位、全球性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的大博弈。對於許多人稱世界當前處於「新冷戰」局面,張倫也提出一個略有不同的「溫戰」觀。

他說法國已故政治思想大師雷蒙.阿宏(Raymond Aron)曾將冷戰稱爲「和平不可能,戰爭也難以發生」的狀態,但是現在的狀況是「和平有可能,戰爭也會發生」的一種「溫戰」狀態,一種經濟、文化、政治、官方與民間的互動依舊保持在一種相對重要的水平上,但雙方又處於不斷的各種直接矛盾、衝突的狀態;矛盾衝突激化上升,溫度升高即爲熱戰,隔離脫鉤冷卻、人員、經濟、文化交流弱化即下降轉爲冷戰。

他說,現在各國經濟連帶緊密,政治衝突卻不斷升高,西太平洋軍事上的衝突時刻存在,當今的緊張情勢比美蘇冷戰時代更具有直接對抗、緊湊的特點,因經貿與人員的互動、意識形態的相對弱化,現在有些方面比冷戰時代更安全,但有的方面卻比冷戰時代更危險,且暫時都看不到解方,南海問題和台灣問題是重要的博弈議題,因此更危險。

而且現在沒有管控的機制,冷戰時代的美蘇之間曾經建立一系列談判機制,但如今中美之間在安全問題上還看不到有什麼類似機制。若管控不好,博弈到一個程度,就有可能向爆發熱戰的方向發展。

張倫:台灣島搬不走 最終仍要面對中國

梅克爾九月將下台,德國下任領導人對中和對美態度值得觀察

當問及台灣問題,張倫認爲美台關係將愈來愈實體化,並在軍事合作上會強化,因爲這符合美國戰略利益,也是台灣方急切的需求。但美國爲了維持戰略平衡,避免直接引發雙方的軍事衝突,也絕不會輕易宣佈支持台獨。

最近美國負責印太事務的協調官坎貝爾明確表態不支持台獨,就說明了這一點。對台灣來講,當前最要緊的是把自己的民主做好,把自己的認同問題解決好,提升經濟水平,對未來要有戰略性眼光,在藉助國際的力量維護自己的安全的同時,也要爲未來預做預案,準備基礎,因爲不管國際形勢怎麼變化,台灣島畢竟搬不走,最終還是要面對中國大陸。

張倫:搞完百年黨慶派對後 日子還得過

對於中共剛舉行過的百年黨慶,張倫認爲這是一時的熱鬧,花了很多錢,動員這麼多人力物力,從長遠的看意義不大! 中共能否再有個百年,不是取決於搞慶典,是取決於政績、人民的認可,取決於政權合法性來源,頭幾天搞慶典、過幾天垮台這種事歷史上也多有。

北京想通過這種搞慶典的方式凝聚人心、強化政權合法性,向外界展現力量,特別是習近平希望藉此強固自己的領袖地位,是有其邏輯的。但搞完派對後,回過頭日子還得過,基本問題都在,不會因搞慶典就消失。其實,爲了黨慶嚴格控管,深怕出一絲一毫差錯,也暴露出其「強大」的外表下極其脆弱的另一面,一些基本問題不解決,再搞十個慶典也沒有意義,且這種活動就像打嗎啡喫興奮劑一樣做多了帶來的消耗和問題也會有不良後果。

習近平七一講話強打民族主義牌,七月六日在世界政黨領導人峯會上的講話又是另一種話語,這樣的雙重話語中所展示的內在矛盾不是輕易能消解的,這是中共政權面臨的深層的問題,需要根本性的改革纔行。

張倫:美中對抗將更加劇

對於未來的美中關係,張倫認爲美中對抗將更加劇。他認爲拜登和習近平勢必要會面,老練的拜登應該會提前把美國外交的全球性部署搞定再見習近平,而最晚在十月於意大利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峯會前也應該舉行,鑑於現在的態勢,會面的地點與時間其實也不是那麼容易安排的,也許拜習兩人提前一兩天到意大利會面也不失爲一種方式。

張倫說,觀察到拜登最近狀態很好,講話給人一種自信、意氣風發的感覺,反襯年紀其實比拜登輕很多的習近平近來出場與講話顯示的狀態卻很不佳,也許就是壓力所致。

張倫認爲西方在穩定疫情之後,美國亞太軍事部署會加速調整,俄國可能做出某種符合自己利益的表態,在這一系列變動下,北京受到的壓力會愈來愈重,戰略上會日漸處於某種被動,中共外交官的戰狼外交的作風仍然層出不窮,或許正反應了北京外交上的一種焦慮。目前看不出北京怎麼能很好的突圍解套,這牽涉到一些根本性的問題,所以這時台灣問題變得極其敏感、嚴重,要特別小心謹慎處理。

文章連結:專欄 | 大國攻略:從全球“大博弈”看默克爾與拜登會面 — 普通話主頁 (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