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

台灣的這種心態,害了自己

武漢的方艙醫院

文/觀察者網張方遠(台灣時評人)

台灣疫情在燒,居家工作其實也在燒,各種訊息跟視訊會議一直來,救護車聲響此起彼落。誰都想要趕快恢復日常生活,誰都希望我們不要再被病毒糾纏。

睡前看到台灣某網路平台發了一篇「南投縣長林明溱向台當局請購上海複星代理德國BNT輝瑞疫苗」的新聞。底下竟然有人留言:武漢是病毒的源頭,那裡來的疫苗誰敢用?

看完留言,不知今夕是何年。即便我可以理解他的恐懼和擔憂,但這種想法也整整滯後了17個月,或者說,他還活在17個月以前。

台灣網友的那句霸氣宣示,要世界看好,台灣要示範如何如何。但我比較好奇的是,就算一些不懷好意的台灣網友,整天把「中國武漢肺炎禍害全球」掛在嘴邊,但武漢也已從自己城市與人民的重傷中恢復,給台灣做出了「示範」。

今天台灣在疫情蔓延下遇到的種種問題,其實當初武漢都遇到了,在經歷黑暗期之後,找到方法復原過來。但台當局喊了一年多「超前部署」,當疫情來到面前時,各種崩潰無措,這比疫情本身更令人恐懼,最終只能靠著官方和側翼員警,到處言論審查、思想檢查。

但檢查來檢查去,台灣不過是在退步而已,退步到17個月前。

比如最近有一些確診案例,沒有接觸還是照樣被傳染,一些新聞報導開始討論「氣溶膠」的威力。美國關於疫情的最新指南,也將氣溶膠列為新冠肺炎的傳播方式之一。

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去年2月在武漢疫情嚴重之際,專家研究提出了氣溶膠的傳染途徑。然而,當時上海開完記者會,台灣媒體的第一個反應卻是各種「中共不可信」的嘲諷。某些媒體甚至特意去訪問台灣專家,由他們口中說出「氣溶膠沒有學術根據」、「不相信武漢肺炎會空氣傳染」等等,意思就是要凸顯大陸以自身受苦而提出的論據一如既往的不值一提。

也是在那個時間前後,馬英九因為率先戴上口罩,而被執政黨攻擊得體無完膚,說他這樣的做法是唯恐天下不亂。接著,就是官方開始宣傳「健康的人不用戴口罩」「我ok你先領」之類的動員。

再說說方艙。在台灣眼裡,方艙就是獨裁的象徵,卻很少人認真去追問,大陸為何要蓋方艙。那是因為疫情之初來得又猛又烈,醫護人員、醫療院所等各種資源也瀕臨臨界點,而確診患者無處可去,留在家裡又帶來傳染給家人和社區的風險,因此通過輕症分流的方式,大幅減緩上述問題,讓醫療資源得到妥善運用,染疫民眾也得到收治。

封城也是如此。背後的邏輯是在疫情大爆發的情況下,用最嚴密的方式,盡可能把疫情防堵下來,而不是什麼「讓武漢人民等死」這類腹黑思維。

一座城市為了揪出可能的潛在傳染鏈,但又要進行最大效率地篩檢時,該怎麼做?武漢後來決定採行混合採樣,以小網格分組的採樣方式,加快采檢速度。這也是在采檢能力有限時提出來的可行方案,後來不少國家也跟進採取類似做法。

但無論是方艙、封城、還是混合採樣,在當時相關報導出來後,台灣媒體或一些政治人物,始終嗤之以鼻。以至於直到今天,台灣討論在緊急時刻應採取什麼方案時,竟然最先發問的是,這些做法有沒有中國大陸的影子?有,那我就不要了。

我並非鼓吹全盤複製武漢模式的意思,也不是說武漢或整個大陸的抗疫模式百利無害。而是說在疫情大規模擴散之下,大陸及其他疫情慘重的國家,都已經有所「示範」了,就算在執行細則上存在差異,但人類對於這個新興病毒已有基本認識,我們得以從別人抗疫模式背後的邏輯中得到借鑒。

全球疫情發生後,民主國家同樣遇到巨大挑戰。在病毒面前,比的不是政治體制,也不是民主或專制,而是治理能力,更是讓人民都能好好活下去的能力,絕對不是讓人民陷入疫苗產地的政治鬥爭,或者是在疫苗和醫療資源短缺的情形下,掙扎於生死之間。

明明有更多的選擇,但台當局的方式是告訴你一切聽民進黨指揮、要心疼哽咽的官員、大家要一起心疼流淚,還不能有任何不一樣的聲音,否則就是「認知作戰」、就是假訊息、就是「中共同路人」。當然,這就是所謂「同島一命」的真諦。

這幾天好多醫護人員都出來發聲,指前線快要撐不下去了,很多新聞報導不斷放送醫護人員的咬牙苦撐以及堅守崗位,這才是真正令人心疼的現實。還有正在被病毒折磨的人們,也令人擔憂難過。

還記得那本被民進黨政府強勢下架的童書《等爸爸回家》嗎?裡面描繪身為醫護人員的父母,在疫情面前,顧不得年夜飯與年幼子女,奔赴抗疫前線,小朋友只能隔著玻璃,給爸爸看他寫的紙條:「爸爸加油!你是最好的爸爸,我等你回家」。這樣的大愛精神與動人場景,台當局官員卻說是「美化中國防疫」「統戰大外宣」「不要與言論自由混為一談」。

這樣的畫面不是虛構的,如今也正在台灣上演。武漢的醫護爸爸媽媽已經回家了,台灣的醫護爸爸媽媽一定也會有回家與家人團聚的一天。但這個畫面本來可以不會在台灣發生的,何以致此?又是誰禍害誰?這可能不是蔡英文一句「中國惡意阻擋」就說得過去的。

不只是許多西方媒體在問,很多大陸朋友也相當好奇,台灣這個所謂的「防疫資優生」,何以在此時此刻面臨如此大的疫情挑戰?個中原因有很多,許多媒體和專家都做了剖析。

但有一個因素是被忽略的,那就是「逢中必反」的心態。連明明是科學層面的問題,卻因為來源是中國大陸,在台灣就被否定,否則就會被指責為中共的認知作戰。如果沒有這層意識形態的制約,以兩岸的地理位置與台灣的醫療優勢,超前部署可能真的就是世界榜樣,而不會到了今天反而成為西方媒體群起嘲諷的對象,台灣人民也不用苦苦追問疫苗在哪裡。

台灣這種「逢中先反」「逢中必反」的心態,在經歷過疫情衝擊後是不是可以放下偏執呢?我是悲觀的。因為連有些專家都在一年多之後,還在說「我們防疫經驗很足夠」、「可以討論一下台灣有什麼可以教給中國大陸的」。

甚至連官方都還在堅稱,台灣是第一個示警新冠肺炎會「人傳人」的地方。但我還是相信,台灣慢慢會有人開始發問,我們的思想和心靈,是不是被什麼東西給死死綁住了?

台灣當然可以示範給世界看,但在此之前或許可以想一想,中國大陸不只給台灣、也給全世界做了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