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別再讓美國利用了
文/蕭衡鍾
英國老牌國際政經雜誌《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五月刊封面將台灣稱作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在一個以台灣為中心的雷達屏幕掃描下,分別標有大陸、美國國旗的大量光點出現在台灣西北與東南角,呈對峙之勢,暗示了在這一地區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
不知是否為了呼應《經濟學人》五月刊封面的「事實陳述」,美軍的伯克級飛彈驅逐艦「柯蒂斯魏柏號」(USS Curtis Wilbur DDG-54)就在本月18日由北向南行駛通過了台灣海峽,是美國軍艦在拜登政府上任以來第五次航經台海,而在美國軍艦通過時,也有大批美國軍機出現在台灣西南空域,為其提供情報支援。
美軍此一舉動,既印證了《經濟學人》的報導,也將美中兩國圍繞台灣的對峙局面,再次推向了國際輿論關注的焦點。
拜登上任後美軍驅逐艦通過台海的意圖
美國軍艦在美國總統拜登1月20日就任之後,今年第五度通過台灣海峽,分別為2月4日的「馬侃號」(DDG-56)、2月24日的「柯蒂斯魏柏號」(DDG-54)、3月10日的「芬恩號」(DDG-113)、4月7日的「馬侃號」(DDG-56),以及最新第五次5月18日的「柯蒂斯魏柏號」(DDG-54)。
美軍第七艦隊表示,柯蒂斯魏柏號「依照國際法」,在當地時間18日「例行性」地通過台灣海峽,證明美國對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承諾,美軍將繼續在國際法允許的任何地方飛行、航行與執行任務。
從這話來看,面對解放軍軍機不斷繞行台灣周邊的施壓與威嚇,美軍此舉試圖將台灣海峽給視為是國際公海的目的非常明顯,在美軍所主張的「自由航行」通過台灣海峽日趨「常態化」下,實已明確自打嘴巴而與「一個中國」有所牴觸了,不論是大陸一貫主張的「一中原則」、還是美國傳統抱持的「一中政策」。
在柯蒂斯魏柏號航經台灣海峽的同時,也大批美國軍機出現在台灣西南空域飛往南海活動,包括有美國海軍P-8A反潛巡邏機、EP-3E電子偵察機及美國空軍RC-135W電子偵察機在內等美軍偵察機 ,為柯蒂斯魏柏號提供情報支援,而美軍航空母艦雷根號(USS Ronald Reagan CVN-76)本月16日還在菲律賓海與日本海上自衛隊最新一代的神盾驅逐艦「摩耶號」(DDG-179)進行聯合演訓,秀「軍事肌肉」與大陸「叫版」、較勁的意味濃厚。
有論者認為,由這些跡象來看,從川普政府到拜登政府的連貫作為顯示,美國過去對於台灣在美中台戰略三角上的模糊性似乎正在瓦解,美國開始擔心可能不再能夠阻止大陸用武力統一台灣。因此,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戴維森(Philip Davidson)在 3月10日出席美國國會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時便表示,他擔心大陸最快將會在2027年時進攻台灣。
戴維森的理由是,在過去的一年裡,大陸推行了一項經過協調的外交、信息、經濟以及越來越多軍事手段的策略,他認為大陸的目的是「將台灣從國際社會中孤立起來,並在必要時迫使其與中國統一」,他也指出在未來的五到十年內,台灣將會是大陸軍事行動的頭號目標,「尤其是在習近平主席的任期內,我會說台灣是第一個(目標)」。
由此顯示,在整個2020年,解放軍已擴大其在台灣附近和周圍地區的兵力態勢,將包括使用轟-6轟炸機在內的各式軍機,以過去25年來近乎最快的速度飛入台灣上空、穿越所謂的「海峽中線」,對台灣進行航行繞巡。這樣的動作,就大陸來說是宣示主權,但也著實讓美國明確感受到了壓力。
台灣在美國戰略利益中的位置
過去數十年來,台灣海峽一直是保持著維持「現狀」的情況,但其實暗濤洶湧。過去五年來,大陸製造了90艘大型船艦與潛艦,是美國在西太平洋部署軍事資產的四到到倍。此外,大陸每年生產超過百架戰鬥機,發展太空武器以及精密飛彈,射程涵蓋台灣,以及美國在日本、韓國和關島的基地在內。
倘若有朝一日,當美中雙方軍事實力與綜合國力對比徹底換位後,而這個由美國所建立、美國及其盟友都將捍衛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又與大陸的「核心利益」在台灣事務上明確衝突而無法化解時,美國是否會願意為了協助防衛台灣而與之一戰,似乎存有不確定因素。
作為現狀強權與崛起強權間的戰略競爭,台灣無疑是大陸的「核心利益」沒錯,但卻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不論美國的兩岸政策與印太戰略如何擺盪,或許在美中關係上是會朝向「戰略清晰」發展,但對於美台關係則仍將會以「戰略模糊」為主。
因此在美中雙方軍事實力與綜合國力對比徹底換位後,軍事上的優勢、還有對於「和統」可能性的縮小甚至消失,遲早會迫使大陸攻擊台灣落實「武統」,這不是因為大陸萬不得已,而是因為大陸可以。
顯然,台灣是大陸和美國的競賽場。儘管美國並沒有立下捍衛台灣的白紙黑字承諾(比如條約),但大陸的對台攻擊壁將考驗美國軍力以及外交和政治決心,對於美國而言,美國在軍事優勢縮小之際,卻益發強化對台灣的承諾,不但是情況危險,若輕易在口頭許下「堅若盤石」的承諾、但在實際上卻是散沙,很容易讓美國與台灣因誤判釀出危機。
所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在4月30日出席夏威夷的印太司令部司令交接儀式時指出,「美國國防的基石仍然是威懾,確保我們的對手明白(與美國發生)直接衝突是愚蠢的」,要注意奧斯汀在這裡玩了一個文字遊戲,那就是他講的是與美國的「直接衝突」,而他口中所稱的「對手」指的是誰,自然不用多說。
奧斯汀的副手,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希克斯(Kathleen Hicks)在當天出席活動時也表示,應對大陸所帶來的挑戰,為美國的大多數國防需求設定了節奏,但她對於美中之間發生衝突的議題也表示,這是「既不可取,也是可以避免的」,可見,美國內部仍在試圖將台海的「戰略風險」給定位在可以控管的範圍之下,避免台海戰爭問題擴大化後,波及美國自身的國家利益與戰略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