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政治

中國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 台灣強調民主及古寧頭大捷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德正

10月24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將10月25日設立為「台灣光復紀念日」。台灣陸委會發表聲明,呼籲中共放棄對台脅迫施壓,與台灣民選政府平等對話。

周六(10月25日),中國在北京召開「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大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在講話中稱「共同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絕不為各種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

同日,台灣陸委會發表聲明,稱「中共今日再次引用二戰歷史文件,虛構台灣於二戰後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謬論」,「兩岸關係症結在於制度差異,中共所謂「統一後的好處」對台灣人民毫無吸引力」。

兩個紀念日:同日不同名

1945年10月25日,台灣舉行日本戰敗受降典禮。次年,這一天被統治台灣的中華民國定為「光復紀念日」,也稱「光復節」,作為公共假日。1949年10月25日,中共軍隊在進攻金門的戰役中大敗,國民黨贏得內戰後期少有的一場大捷,使台灣局勢得以穩定。隨後,這一天的假日被正式命名為「台灣光復暨金門古寧頭大捷紀念日」。

今年10月24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將10月25日設立為「台灣光復紀念日」,表示要透過多種形式舉行紀念活動。人大常委會官員稱,此舉有利於「鞏固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的格局」。

王滬寧在講話中說,中國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展示了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立場」。王滬寧提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等四項主張。他稱,「任何外來勢力干涉中國內政、挑戰聯合國2758號決議,都注定徒勞」。

兩岸關係的本質在於體制之爭

台灣陸委會在聲明中表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中共也從未統治過台灣一天,這是不容否認的客觀事實」。

聲明說,兩岸關係的本質在於體制之爭,民主與專制不能相融,台灣人民向來堅持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香港經驗也已經證明,「一國兩制」最終就是中共專制統治,中共所謂「統一」後發展前景對台灣人民毫無吸引力。

聲明呼籲中共放棄對台脅迫施壓,與台灣民選政府平等對話。

當日,台灣總統賴清德在臉書上寫道:「76年前,在金門的古寧頭,爆發了扭轉台灣歷史的重要戰役,來自大江南北、以及在台灣受訓的國軍,抱著捍衛主權、國土寸土不讓的決心,擋下中共的入侵,塑造了數十年的和平」。

連結:中國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 台灣強調民主及古寧頭大捷 – DW – 2025年10月25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