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直播台灣「大罷免」首輪投票 傅崐萁、徐巧芯、王鴻薇成焦點

文/BBC中文

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的「大罷免」舉行首輪投票,全台灣九個縣市的選民,決定是否撤職31名國民黨立法委員與一名新竹市市長。

概要

  • 第一輪投票涉及24名國民黨立委,與曾是民眾黨黨員的新竹市市長
  • 罷免案的通過門檻是「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及「同意票數達到原選舉區選民總數四分之一(25%)以上」,因此投票率是成敗關鍵
  • 罷免案焦點人物有花蓮傅崐萁,台北徐巧芯、王鴻薇、羅智強等
  • 外界關注投票結果會否改變2024年大選後的「朝小野大」格局,若國民黨這次失去六個立委席次,民進黨將重新主導國會

現場直播

  1. 1 分鐘前趙少康「亮票」涉違《選罷法》趙少康圖像來源,趙少康 META圖像加註文字,趙少康(左)投票日早上,國民黨前副總統參選人趙少康,在大安區立委羅智強陪同下前往投票,卻鬧出「亮票」事件。台北市大安分局,趙少康在圈票後,當場將選票正面展示給媒體拍攝,並經媒體報導。該行為經台北市選委會監察小組委員認定違法。根據《公職人員選罷法》,投票屬秘密行為,選民不得將圈定內容出示他人,違者可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20萬元以下罰金。趙少康中午發表聲明指,稍早投票時因看到記者拍攝,誤將選票背面當作正面展示,是「錯誤示範」。他強調外界已明瞭他對此次大罷免的立場,並對此失誤感到抱歉。
  2. 9 分鐘前北京有何表態?中國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中新社圖片)圖像來源,CHINA NEWS SERVICE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6月25日曾評論指,大罷免是民進黨當局為了打壓在野勢力的政治行動,質疑賴清德政府假借民主之名行獨裁之實,大搞政治惡鬥,打壓在野政黨以及支持兩岸關係發展的團體和人士,「變本加厲強化『綠色恐怖』、製造寒蟬效應」、「為謀求『一黨獨大』,推進『台獨』分裂」。首輪投票舉行前夕,民進黨有地方議員稱,中共統戰單位出面推出優惠機票,鼓勵大陸台商與家眷返台。台灣大陸委員會(陸委會)發言人梁文傑星期四(7月24日)評論說「時間非常湊巧」,又指不只是東莞,其他各地台辦都透過當地台商協會動員台商回來投票。他強調,誰該罷誰不該罷,都是台灣人民自身的決定,要求中共不要插手。罷免案最初由公民團體自主發起,但難以撇開政黨色彩。民進黨內部最早由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公開點名,他今年1月4日召開記者會提出「41席國民黨區域立委一定要罷免掉」,不過黨中央對於是否全面介入罷免持保留態度。直到6月底罷免連署期結束,賴清德在民進黨全國黨代表大會上首度表態,強調民進黨「必須與公民力量同行」。他又下達動員令,要求全體黨公職支援罷免團體。
  3. 25 分鐘前投票日解放軍軍機擾台台灣國防部公布,星期五(7月25日)台北時間06:00(星期四22:00 GMT)至星期六(26日)06:00之間,中國解放軍合計派出軍機17架次及軍艦7艘,其中8架次軍機逾越海峽中線進入西南空域。台灣軍方稱,國軍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
  4. 50 分鐘前午飯時間,投票過程已過半中午已過,來看更多台北的投票情況。投票將在台北時間下午4點結束,屆時全台灣5947處投票所會就地點票。台北某投票站包括佛教僧侶在內的選民排隊等候投票(26/7/2025)圖像來源,REUTERS台北某廟宇內選民排隊參與「大罷免」投票(26/7/2025)圖像來源,REUTERS台北某投票站選民走出圈票處(26/7/2025)圖像來源,REUTERS台北某學校選民完成「大罷免」後離開投票站(26/7/2025)圖像來源,REUTERS台北某投票站選民將「大罷免」選票投入票箱(26/7/2025)圖像來源,REUTERS
  5. 1 小時前法院駁回柯文哲投票申請黃國昌(左二)與高虹安(右四)陪同何瑞英(前中)在新竹市投票(台灣民眾黨發放圖片26/7/2025)圖像來源,TAIWAN PEOPLE’S PARTY圖像加註文字,黃國昌(左二)與高虹安(右四)在新竹市陪同柯文哲母親何瑞英(前中)投票。民眾黨創黨主席柯文哲,目前因政治獻金案被收押候審,他透過律師申請投票並上訴至最高行政法院,法院在投票日上午裁定駁回,柯文哲無法參與是次投票。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到新竹市,陪同創黨主席柯文哲的母親何瑞英投票,罷免案對象新竹市市長高虹安亦有在場。何瑞英沒有回應在場記者提問,僅禮貌微笑。柯妻陳佩琪醫師也到台北市金甌女中投票,由台北市立委羅智強等人陪同。她接受媒體聯訪時說:「心情蠻沮喪跟遺憾,以前都跟柯文哲一起來投票,今天是第一次單獨一個人來。不過,還好有羅智強陪我過來。」她表示,柯文哲之前常說自己跟羅智強有共同特質,「在任何一個比較逆境的環境中,都能夠勇敢的面對」。陳佩琪又說,今天看起來天氣不錯,呼籲大家出來散散心走走,也行使公民權,多多出來投票。
  6. 1 小時前國民黨主要人物投票國民黨多名主要政治人物已公開亮相投票,包括前總統馬英九、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台北市市長蔣萬安等。
  7. 1 小時前台灣政壇的罷免歷史過去幾年,台灣掀起了不少的罷免浪潮,包含現任立法院長韓國瑜,當年在高雄市長當選後任期不到一半,在2020被高雄市民罷免去職。前基進黨台中市立委陳柏惟以及前綠黨桃園市議員王浩宇都被選民罷免成功。民進黨立委黃捷在擔任高雄市議員期間也遭遇罷免浪潮,最終保住席次。2025年這場罷免浪潮,則首次涵蓋全台灣多個縣市,鎖定31名國民黨立委。政治學者郭泓均向BBC中文說 ,這次罷免最初主要由公民組織推動,彰顯了「台灣公民社會的活力」。「至少在初期,民進黨和反對黨一樣對這些行動感到意外,並未主導。」選舉學者蕭怡靖則認為,罷免選舉若成為「政治競爭」工具,對台灣民主政治將有負面影響,「台灣會不斷進行政治動員,對整個發展來講是高度的內耗」。他指出,若這次大罷免不成功,根據選制,未來這些國民黨立委都不能再被罷免,藍白持續在立法院掌握多數席次,「可以想像未來兩年多,他們會採用更激烈的手段跟執政黨對抗」,持續升高台灣社會的對立與衝突。罷免紀錄圖表
  8. 1 小時前罷免結果將如何影響立委任期?台灣立法院圖像來源,GETTY IMAGES7月26日首波罷免投票後,台灣中央選舉委員會8月1日將公告結果。根據台灣《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若罷免成功,被罷免人自公告日起立即解除職務、停止行使立法委員職權,不得支領任何薪資及津貼。未來四年內,也不得在同一選舉區參選同一公職,但可轉往他區或其他層級參選。換言之,被罷免的立委不僅會失去剩餘三年任期,未來四年、即2028年立委選戰也不得在同選區競選,有分析指這相當於斷送該立委七年的政治生命。倘若罷免失敗,被罷免人可持續行使立委或市長職權,剩餘任期內人民不得再對其提出罷免案,相當於獲得「免死金牌」。
  9. 2 小時前從美國飛回台灣投票的選民BBC中文記者蔣宜婷 台北報導從美國飛回台灣投票的選民圖像來源,JENN YU住在美國新澤西州的Jenn Yu這次特地回台灣投票。經歷13小時飛行,抵達位於台北市的老家時,她向BBC記者傳來其收到選舉通知。41歲的Jenn Yu在美國待了十年,先前剛完成博士學業,前三次總統大選都曾返台投票,這是她首次參與罷免選舉,「這次對我來說是嚴重的選舉,不想隔岸看著台灣發生大事」。Jenn Yu與丈夫一同回來,除了交通成本,她還需暫停求職準備,先生則必須日夜顛倒跨時區工作。2014年兩人曾透過電腦螢幕觀看台灣「太陽花學運」,她說當時無法身處其中感到惋惜,「之後只要有機會我們就會回來,我一直很關心台灣如何從威權體制走向民主」,又指選舉是民意代表、政府跟選民間維持「互信」的手段,「我不可能隔海什麼都不表達 」。她表示,長年在異鄉生活,產生了更強的台灣身份認同,相當關心國際局勢變化和台灣國防政策,「最深層是我害怕失去可以回去的地方,要維持台灣安全運作」。
  10. 3 小時前傅崐萁在花蓮投票BBC中文記者李洛 花蓮報導傅崐萁(右)與妻子離開花蓮吉安國中投票所(26/7/2025)圖像來源,BBC NEWS CHINESE / 李洛圖像加註文字,傅崐萁(右)與妻子離開花蓮吉安國中投票所早上10時許,罷免名單上的關鍵人物傅崐萁現身投票。他與妻子、花蓮縣縣長徐榛蔚,來到其戶籍所屬的花蓮縣吉安國中投票所。他在現場接受媒體的採訪時表示:「今天過後,台灣人民是希望安和樂利的生活,社會一片祥和,百姓們能夠安居樂業,這是大家共同的期待。」被問到對罷免投票是否有信心時,他回應稱「花蓮人民是有智慧的」,又指每一年的選舉造成不斷的衝突,2300萬台灣人都渴望回復原有的善良社會。傅崐萁長期主導花蓮政壇,也是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2024年1月,他在立委選舉中獲得 68,786票、得票率53.8%,高票當選後率領16名藍營立委赴北京,會晤國台辦主任宋濤,引發爭議。國民黨則多次否認「親中」的指控。傅崐萁在花蓮吉安國中投票圖像來源,BBC NEWS CHINESE / 李洛圖像加註文字,傅崐萁在花蓮吉安國中投票
  11. 3 小時前罷免如何論成敗?根據台灣《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規定,罷免成功需要同時符合兩項條件:
  12. 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25%)以上以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所在的花蓮選區為例,總投票人數為19.1萬人,需獲得4.7萬票以上的同意票、且多於不同意票,罷免方能成功。延伸閱讀:台灣「大罷免」投票流程一次看同意票門檻
  13. 3 小時前花蓮選民投票BBC中文記者李洛 花蓮報導位於台灣東部的花蓮是這次大罷免的焦點之一。投票日早上,花蓮陰天偶陣雨。在花蓮吉安國中投票所,陸續有居民前來投票。63歲的國民黨立委傅崐萁長期主導花蓮政壇,他也是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外界關注這場投票會否影響其派系勢力。花蓮吉安國中投票所(26/7/2025)圖像來源,BBC NEWS CHINESE / 李洛花蓮吉安國中投票所選民排隊等候入內(26/7/2025)圖像來源,BBC NEWS CHINESE / 李洛
  14. 3 小時前台北民眾踴躍投票投票開始後,台北市大安區建安國小的投票所出現排隊人潮,有老人搭乘私營救護車前來投票。大安區傳統上被視為深藍鐵票倉,該選區是投國民黨立委羅智強罷免案,他曾任馬英九總統府副秘書長及發言人,2022年轉戰台北市議員,2024年以52.96%得票率當選立委。投票將於下午4點結束,之後將就地點票。台灣「大罷免」台北大安建安國小投票站民眾排隊等候入內投票(26/7/2025)圖像來源,EPA台灣「大罷免」台北大安建安國小投票站一位年輕女士離開圈票處(26/7/2025)圖像來源,EPA台灣「大罷免」台北大安建安國小投票站民眾將選票投入已貼上封條的投票箱(26/7/2025)圖像來源,EPA台灣「大罷免」台北大安建安國小投票站民眾將選票投入投票箱(26/7/2025)圖像來源,EPA台灣「大罷免」台北大安建安國小投票站外一位老人由私營救護車接載抵達(26/7/2025)圖像來源,AFP台灣「大罷免」台北大安建安國小投票站外兩位老人離開投票站(26/7/2025)圖像來源,EPA
  15. 4 小時前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的罷免選舉大罷免第一波罷免投票,涉及24名國民黨籍立委。相較過往針對市長或單一民意代表的罷免案,這次為台灣民主政治史上最大規模的罷免選舉,約佔全台灣立委選區的三分之一,主要集中在北部和都市地區。24名立委
  16. 4 小時前國民黨基本盤受考驗傅崐萁圖像來源,AFP圖像加註文字,國民黨黨團總召傅崐萁7月26日第一輪投票涵蓋24名國民黨立委及一名縣市首長,選區橫跨台灣北中南東。值得關注的是,他們有過半數在2024年立委選舉中得票率超過50%,包括最有爭議的「花蓮王」國民黨黨團總召傅崐萁,台北王鴻薇、徐巧芯,還有新北林德福、台北賴士葆等蟬聯多屆的地方政治老手。外界關注大罷免會否改變穩固的選民結構,甚至影響2026年的地方選舉。延伸閱讀:24名國民黨立委是誰?背後代表多少民意?
  17. 4 小時前大罷免將如何影響立法院席次版圖?台灣立法院共113席,單一政黨須有至少57席才能過半。目前執政民進黨有51席,在野的國民黨52席、民眾黨8席、無黨籍2席。這次大罷免,有31名國民黨立委面臨去留挑戰。若有6名藍營立委在罷免、補選過程中,被綠營立委取代,在野黨將失去議會多數優勢,國會主導權重新落在民進黨手中。立法院席次版圖
  18. 4 小時前「大罷免」浪從哪來?台灣立法院圖像來源,AFP這一切,源自2024年1月大選後台灣政壇的「朝小野大」格局。民進黨賴清德擊敗國民黨侯友宜與民眾黨柯文哲,延續民進黨過去八年執政。但在立法院選舉中,民進黨僅取得113席中的51席,未能獲得過半;在野的國民黨與民眾黨則分別取得52席與8席。「三黨不過半」之下,在野黨透過藍白合作在法案表決上取得多數優勢,過去一年曾引起爭議的法案包括《國會職權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憲法訴訟法》、《財政收支劃分法》、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朝野在議會衝突不斷,民進黨支持者及公民團體多次發起「青鳥行動」抗議,並醖釀「大罷免」,國民黨也因此發起「以罷制罷」。雙方陣營經過連署階段,最終進入投票階段的31起罷免案全是國民黨籍立委。民進黨中央響應及全力支援公民團體的行動。
  19. 5 小時前歡迎瀏覽台北某立委選區的罷免案投票公告(BBC News中文圖片)圖像來源,AFP歡迎收看BBC中文多媒體直播。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的「大罷免」浪潮舉行首輪投票,選民將決定24名國民黨立法委員及新竹市市長的去留。
  20. 投票從台北時間08:00(00:00 GMT)開始,至16:00結束,隨即展開點票。

連結:台灣「大罷免」多媒體直播:首輪投票舉行 傅崐萁、徐巧芯、王鴻薇成焦點 – BBC New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