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圖謀「過境美國本土」將自取其辱?

文/富權 (澳門資深媒體人)
對於賴清德計劃籍著出訪幾個中南美洲國家而對美國進行「過境美國本土外交」的圖謀,繼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前日表態,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來,堅決反對台灣當局領導人以任何名義、任何理由竄美,堅決反對美方以任何形式縱容支持「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行徑,呼籲美方應認清台灣問題的高度敏感性,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慎之又慎處理台灣問題之後,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昨日也表示,我們堅決反對美國與中國台灣地區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堅決反對賴清德以任何由頭、任何形式「過境」竄美。美方應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慎之又慎處理台灣問題,不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
民進黨當局不要以為,林劍和陳斌華的表態談話是「低層級」的「例行公事」,而滿不在乎。其實,在此背後,卻隱藏著美國白宮在「掂量」賴清德「過境美國本土」的請求時,必須要注意比此請求更重大的戰略訴求,就是美國總統川普正在籌劃訪問中國,進行中美兩國元首的會晤,及川普希望中美兩國的貿易談判獲得對美方有利的成果,尤其是在稀土進口方面。如果因為滿足對美國利益不大的賴清德「過境外交」的要求,從而衝擊川普的戰略訴求,那就是「因小失大」,「虧大了」,這盤「蝕本生意」做不過。
但是,賴清德卻是「勢在必行」,正在策劃去程時「過境」紐約,回程「過境」達拉斯的計劃,而且還為了能夠實現這個計劃,正在以「變相買過路費」的方式,向美國獻出「投名狀」,包括將會宣布向美國大規模購買民航客機,及在達拉斯宣布電子、資通訊、石化、農產品及天然氣等產業的投資計劃等。
為何賴清德對這次「過境美國本土外交」是「勢在必行」?可能有如下幾個原因。其一,是要以「代替宣示」的形式,打破人們仍然存在的美國方面尤其是川普的「疑賴論」,而且同時在台灣地區內部清除人們仍然存在的「美疑論」。
實際上,川普就任已經有半年,但卻在對台政策方面沒有任何表述,這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這除了是川普出於其本人「台灣只是筆尖」的固有認知之外,也可能是對賴清德「台獨工作者」的政治立場有所顧忌,畢竟包括美國在內都沒有任何國家敢於公開表態支持「台獨」,這與「友台」是不同性質的兩回事。而賴清德近來的民調大幅走低,除了是其在台灣地區的內部事務倒行逆施之外,也因為台灣民眾都抱有「美疑論」,亦即認知到美國及其現任總統存在著嚴重的「疑賴論」,這也使得台灣民眾認為賴清德是台灣地區歷任領導人中,與美國關係的開展是最無能的。因此,賴清德要以實現「過境美國本土」,來打破這些「迷思」。
其二,是要「爭翻啖氣」。從李登輝「發明」對美「過境外交」後,歷任台灣地區領導人,無論是國民黨的馬英九,還是民進黨的陳水扁、蔡英文,都能夠程度不同地實現對美國的「過境本土外交」,惟有賴清德至今「吃零雞蛋」,去年的首次「過境美國」,籌備了大半年,美國硬是不讓他「過境」本土,只是讓其中途分別在夏威夷和關島停留,這讓曾經叫嚷要「走進白宮」的賴清德情何以堪。因此,他要在川普上任後自己的首次「過境美國」,不但是實現「過境本土」,而且還要實現「過境美國」最高層次的停留紐約。否則,他就在與其存有「瑜亮情結」的蔡英文的面前,抬不起頭。
實際上,自李登輝「發明」包括對美國進行「過境外交」在內的「務實外交」起,美國對台灣當局領導人「過境外交」的安排,有幾種「規格」,從停留本土到外島,從「加油」的單純技術安排,因而不能下機,到可以下機,甚至「入境」進行參訪,有著不同的規格。在華府一直有不允許台灣現任的正副「總統」、「行政院長」、「外交部長」與「國防部長」等五人,踏入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不成文約束的情況下,聯合國總部所在地的紐約,也就成為台灣高層「過境美國」的首選,之後則是西岸的洛杉磯或舊金山,再次一級是邁阿密、西雅圖等其他大城市,最末一級就是「沒有魚,蝦也好」的阿拉斯加、夏威夷和關島等美國本土以外的地區了。而且,除了城市安排的差別外,美國國務院批准台灣地區領導人「過境美國」的停留時間與活動範圍,也是美台關係重要的指標,及檢驗華府對台灣地區領導人個人的態度的「試金石」。實際上,美方就曾經對李登輝、陳水扁實行過頗為嚴苛的「過境」限制措施,包括只能在酒店不公開行程,甚至僅准許在機場等待班機加油不得落地入境。就連隨團的台灣媒體也都曾被要求不得在美國境內進行採訪,或者不得在行程結束、離境之前發佈現場新聞。
去年十一月底賴清德「過境美國」不獲進入美國本土,只能是來回經過關島和夏威夷,使其成為在李登輝實施「過境外交」以來,三十年來首位未能在就職後第一年「過境美國本土」的台灣地區領導人。而且因為路途較遠,也未能接觸到一些美國政客,連在「程式」上例行的「AIT」主席的會面,都未能進行。這讓賴清德認真「落面」,因而今次就千方百計要「攞番個彩」,務求能夠實現「過境紐約」,不要被蔡英文等人「比下去」。
但是,基於種種主客觀原因,賴清德可能難以如願以償。即使是能夠在紐約落地,可能也將會被嚴格限制活動範圍,無法與馬英九、蔡英文相比。倘此,就將是自取其辱,還不如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