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焦點

卜睿哲:美訪團赴台或為讓台灣安心

卜睿哲:美訪團赴台或為讓台灣安心並理解拜登政策

文/美國之音鍾辰芳

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卜睿哲說,3名美國前議員及官員應拜登總統要求訪問台灣,可能是為了讓台灣對美國新政府的政策立場更加放心,期間或有私下傳遞資訊的機會,美台關係可因此不至缺乏政策清晰度。

在美國氣候特使克裡訪問中國的同時,曾與拜登在參議院長期共事的前美國參議員陶德(Chris Dodd)和兩位前美國副國務卿阿米蒂奇(Richard Armitage)、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也在台北時間星期三(4月14日)下午抵達台北,訪團預訂星期四與台灣總統蔡英文會面。

這是拜登政府上任後首次有高層代表團訪問台灣,雖然白宮資深官員在關於這個訪問的背景說明中稱這是「應拜登總統要求」,為紀念他曾經投票支持的《台灣關係法》42周年的「非官方代表團」,但訪問仍然遭到北京當局的反對並提出「嚴正交涉」。

對於拜登此時派出他的好友陶德和兩名重要前任決策官員赴台,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認為,這個訪問或許是美國新政府為了讓台灣更瞭解美國的政策立場以便台灣能更加安心。

星期三,現為布魯金斯學會客座研究員的卜睿哲在該智庫發佈他的新書:「困難的抉擇:台灣對安全與美好生活的追求」(Difficult Choice: Taiwan’s Quest for Security and the Good Life)時,答覆了美國之音關於美國代表團此時訪台有何意涵的提問。

卜睿哲以自己的經驗表示,當他還是美國在台協會主席時就曾經做過這種訪問,通常美國政府派出高層代表赴台訪問有兩種性質,一個是為了讓台灣放心(reassurance),例如在1997年江澤民訪美、克林頓總統1998年訪問中國說出「三不」(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一中一台、不支援台灣加入需要主權國家身份的國際組織)之後,「任何時間只要中國國家主席與美國總統有這種高層接觸,台灣都會有高度焦慮,不知道這對他們有什麼影響。」

在這種情形下,卜睿哲說,派一個能代表美國政府的人到台灣,向他們清楚說明那些峰會的內容(readout)非常重要,他記得有一次一位台灣外交部長就對媒體表示,「卜睿哲的報告好像他就在會議桌下做筆記一樣」。他說,有時候比報告內容更重要的是「被見到去向我們的台灣朋友做報告」的行動,因為這表示美國認為讓台灣充分瞭解峰會內容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另一種訪問性質,就是為處理一個很困難的情況,這是要確保台灣領導層理解美國政府最高層的感受,例如在1999年李登輝說出台海兩岸是「特殊國與國關係」之後,卜睿哲說,他就曾為此訪台,因為那個說法使中國警戒也讓美國不安,美國擔心它製造的緊張可能導致某種衝突,因此他帶著「非常精確的談話要點」赴台,離開前他也確認能代表美國政府說話,因此他與台灣方面有坦誠及建設性會談,這對建立「護欄」和向台灣民眾傳達美國政府的基本看法極有幫助。

卜睿哲說,他不知道這次訪團的任務是什麼,但他認為可能最主要的作用是要讓台灣安心,「以便台灣領導層和台灣民眾能從這些美國資深外交參與者和外交明星,聽到美國政策的最關鍵要點。」他說,或許會有一些私下傳遞資訊的機會,這樣台灣任何人都不會不清楚美國的政策。

對於陶德一行人訪問台灣,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星期三的例行記者會上再次表達中國反對美台任何形式官方往來的立場,並稱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關於訪問團將與台灣總統蔡英文會面一事,他說,「蔡英文只是中國的一個地方領導人。」

《台灣關係法》42周年 拜登派「好朋友」非官方訪問團傳達看重對台承諾

文/法廣

《台灣關係法》頒布42周年之際,據路透社披露,美國政府4月13日派遣一個非官方代表團出訪台灣。白宮稱,「這一行程以非官方的方式顯示出,拜登總統看重對台灣及其民主的承諾。」 不過比起川普派遣政府衛生部長阿札爾與國務院次卿克拉奇到台灣還是略遜一籌。

到訪台北的代表們分別是:前美國參議員陶德(Chris Dodd)丶及兩位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和史坦伯格(James Steinberg)。

據美國之音稱,現年76歲的陶德是民主黨人,從1981年到2011年長期擔任代表康涅狄格州的參議員,並與拜登交情深厚,拜登曾形容他是「最好的朋友」。陶德過去在美國國會任職長達36年,前6年擔任眾議員,之後30年轉任參議員,長期跟拜登在參議院共事。去年拜登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後,陶德也參與他的副手人選挑選過程。

而阿米塔吉在共和黨總統小布什政府內擔任過常務副國務卿;史坦伯格則是歐巴馬政府時期擔任過美國國務院的第二號領導職務。

在白宮做出這番宣布之前,美國國務院上星期五(4月9日)公布了美國官員與台灣交往的新準則。這些新的指導方針將允許美國官員在會晤台灣官員時有更多的自由空間。

拜登政府一位不願具名的高級官員先前告訴路透社,派遣這個「非官方」代表團前往台灣也是為了紀念《台灣關係法》頒布42周年。拜登在擔任美國參議員時曾投票支持該法案。

代表團將與台灣高級官員會晤,這符合美國歷屆政府派出高級非官方代表訪問台灣,以及最新對台交往準則。前述官員並表示:「這三個人長期是台灣的朋友,並且與拜登總統個人關係密切。所以說,此舉發出了一個美國對台灣及其民主承諾的重要信號。」

拜登政府的官員說:「美國致力於與台灣接觸,並根據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深化我們在共同利益上的合作。」 但這位官員拒絕證實派遣此代表團訪台是否與美國氣候特使克里本周訪問上海有關。

路透社報導提到,當被問到代表團訪問台灣是否在時機上與美國氣候特使、前國務卿克里本星期到訪上海一事有所協調時,那位美國行政當局的高級官員表示不以為然。這位官員指出,與中國的氣候會談「不應與這種關係的其它領域聯繫在一起」。

他又稱:「這次出訪當然也不是為了減少我們對北京行為的任何擔憂。美國與台灣的非官方接觸應該獨立存在。」 當被問及國務院宣布後未來擴大與台灣的官方層面接觸時,該官員則回答:「我們現在還沒有具體的計畫,特別是出訪,但是我當然希望我們會有符合我們一個中國政策的接觸和出訪。」

這名官員還說,當日本首相菅義偉本周晚些時候訪問華盛頓與拜登舉行會談時,台灣和維持兩岸現狀將是會談的一部分。此外,美國國務院已發布一項新的指導方針,以便美國官員能更自由地與台灣官員會面。有分析認為,在中國加強擾台軍事行動之際,美國這一連串的舉動加深了與台北的關係。

另據中央社今天援引一名知情人士透露,在為期三天的逗留期間,美國代表團將會見台灣總統蔡英文和其他高級官員。中央社消息稱,台灣官員將向美國代表團介紹中國最近對台灣及整個地區的挑釁行為,例如中共解放軍連續多天進入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周一更是飛入25架次創下單日新高。台方也將籲請美方在貿易、安全和經濟事務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眾所周知,與美國政府有關的高層人士訪台,即便是前官員,對北京來說,都是高度敏感的。中國將台灣視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近些年來,對台灣蔡英文政府的立場也越來越強硬。

針對拜登的「非官方團」訪問台灣,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周二已評論過美國放寬美台官員交流一事,重申中國堅決反對美國的決定。他說,中方敦促美方認清形勢,不要在台灣問題上玩火,以免給中美關係和台海和平穩定造成顛覆性的影響和破壞。

另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副教授黃奎博告訴該台:《台灣關係法》42周年不是逢5或逢10的整數,而且消息公開當天,亦即14日訪團已經抵台了,這樣的安排極為少見。

黃奎博認為,美國選在《台灣關係法》立法42周年派團來台,恐怕只是表面理由,更深層的原因是「兩岸關係日益緊張,拜登傳遞在《台灣關係法》下全力支持台灣人民以及協助台灣自我防衛能力的政治訊息。」

黃奎博還指出,美方可能是受到北京方面的壓力,雖然還是派團到台灣來,但要求民進黨政府事前保密、訪問活動進行時不高調。總之,美國願意釋出繼續與台灣保持某種程度的互動,是值得支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