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可能拋棄台灣?專家:不脫戰略模糊 台灣應該放心

文/自由時報
美國和烏克蘭關係近期出現裂痕,加上華府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盟邦關係重整,以及美國總統川普希望與俄羅斯和中國改善關係,讓美國盟友和夥伴開始質疑,是否能夠完全相信美方的安全承諾。但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高級國防分析師葛羅斯曼(Derek J. Grossman)指出,台灣應該冷靜下來,因為自川普政府上台以來,對台灣的言行其實與過去歷任美國政府一致,對台態度普遍友好。
葛羅斯曼在「日經亞洲」(Nikkei Asia)撰文指出,儘管台北可能感受到美國將放棄台灣的威脅升高,但就目前針對台灣的事實而言,這種直觀判斷尚無明確依據。例如,儘管川普在總統選戰期間曾批評台灣,但他也暗示,他反對中國入侵台灣。
去年10月,川普在談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時表示:「如果你進攻台灣,很抱歉,我會對你加徵150%到200%的關稅。」選後的12月初,川普在受訪時被問到若中國攻台是否會出兵協防,他回答:「我希望他們不要這麼做。」
葛羅斯曼認為,川普前述談話稱不上是對防衛台灣的明確承諾,尤其對照前總統拜登曾4度公開表明將會防衛台灣的立場。但川普的態度並未脫離「戰略模糊」政策。事實上,在前述12月的訪談中,在被問到是否會防衛台灣時,川普說:「我從來不會明說」。
川普政府高層也表示將繼續支持台灣。例如,當被問到美國是否維持台海現狀政策時,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表示:「這就是美國的政策,這仍然是美國的政策…這是川普總統的政策,今後也會是如此」。
上月,7大工業國集團(G7)外交部長會議中,美方同意刪除過去為安撫北京所採用的「一個中國」措辭。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在訪問夏威夷並前往關島、菲律賓與日本途中也表示,面對中國近期在台灣周邊舉行軍事演習,「我們堅定維持嚇阻」。
更重要的是,美國也展現實際行動支持台灣。例如,美國軍艦上月通過台灣海峽,強化對中國的嚇阻。川普政府也試圖加速對台軍售,打破過去幾年由於行政程序導致的交付停滯。儘管美國大幅削減對全球援助,台灣卻獲得特例,允許向台北提供8.7億美元援助款項。此外,美國國務院也悄悄更新美台關係現況,刪除長期存在的「我們不支持台灣獨立」等語句,引發北京強烈不滿。
從更廣泛的層面來看,川普政府也致力於與台灣周邊盟邦維持緊密關係。今年2月,日本首相石破茂訪問白宮;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預計未來數月也將訪美,以鞏固雙邊關係。美國防長赫格塞斯上月底訪問日菲兩國,重申美方將履行安全承諾。國務卿魯比歐與國安顧問瓦爾茲(Mike Waltz)也與這些盟邦領袖會晤表達支持,因為若美中兩國因台灣爆發衝突,這些國家將首當其衝。
本月1日,當中國對台軍事威脅升級、實施模擬封鎖與實彈演習時,川普政府再次重申對台承諾。國務院表示:「面對中國的恐嚇手段與破壞穩定的行為,美國對我們盟邦與夥伴的承諾依然堅定,包括台灣」。
葛羅斯曼認為,這是好的開始,但美國的實際行動無疑才是關鍵,且須保持一致。川普對台灣加徵32%的關稅傳遞錯誤訊息,更應該做的是持續推動軍售與安全合作,以消除台北的疑慮,即使目前這種疑慮並不完全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