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言川普32%關稅「台股集體下挫」旅美學者示警3大問題

文/中時新聞網陳政嘉
美國總統川普當地時間2日下午4時(台灣時間3日凌晨4時)正式公布以國家為基礎課徵「對等關稅」,台灣被列入關稅比例32%。對此,旅美學者翁履中表示,川普的互惠主義是精算過的貿易懲罰,即便是盟友會也被清算,對等關稅實施後,台灣出口導向產業首當其衝,台股面臨集體下挫壓力,台灣要思考政府如何立即進行產業衝擊評估、台美關係是否還是相互理解的極佳狀況、台灣對美談判籌碼是甚麼。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宣布將以國家為基礎課徵對等關稅,其他國家對美國課徵多少稅,美國將回敬約一半的「折扣」關稅,其中對柬埔寨課徵49%、越南46%、中國34%、印尼及台灣32%,南韓25%、日本及馬來西亞各24%、歐盟20%。
旅美學者、美國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解讀,川普版本的「互惠主義」不是理念性的外交語彙,而是精算過後的貿易懲罰表格。即使是盟友,只要數據上看來不對等,就會進入清算機制。這是川普「交易式外交」的核心思維。
翁履中分析,從結果來看,台灣被放在與中國(34%)幾乎同等的關稅區段,雖然低於許多東南亞國家(例如柬埔寨49%、越南46%、孟加拉37%),但高過南韓(25%)、日本(24%)與以色列(17%)等美國核心盟友,對台灣產業競爭力造成衝擊。更具體來說,令人擔憂的包括:台灣與川普政府的對話管道?日本、南韓比台灣更有競爭力?
在川普公布對台課徵32%關稅後,台指期夜盤下殺逾800點,翁履中指出,對等關稅實施後,台灣的出口導向產業首當其衝,尤其是電子、機械、金屬、原物料等關鍵項目,台股勢必面臨集體下挫壓力,不只是投資信心問題,更是結構性風險的反應,特別是那些「以出口美國為主力市場」的上市櫃企業,恐在短期內面臨獲利模型重估與產線轉移壓力,可以預期「指數短期回跌,投資人信心動搖」、「外資可能調整台灣權重配置」、「政府需緊急提出穩市機制與出口保護補充方案」。
翁履中也指出接下來要思考3個核心問題:「政府如何立即進行產業衝擊評估:哪些產業風險最高?能否立即啟動出口融資、保險、退稅、租稅減免等複合工具來緩解?」「台美關係是否仍處於相互理解的極佳狀況:在攸關全產業命脈的政策中,台灣是否像過去幾年一樣有暢通的溝通管道?是否也機會透過台美溝通網絡盡快溝通?」「美國對全球宣告關稅戰開打的同時,台灣手上的談判籌碼是什麼:台灣的晶片、地緣戰略價值是否能換來經濟友善?還是我們已經流失了籌碼?」
翁履中總結,互惠關稅是新一輪美中經濟博弈與產業重組的起點。台灣雖然與美國關係密切,甚至台積電投資美國也被川普再次提及,但台灣仍被納入高級距的關稅名單,代表未來台美經貿對於台灣產業,尤其中小企業界的挑戰將會更多,是否會跟台積電一樣,因為客戶需要而出現產業赴美外移的狀況,台灣需要謹慎面對。無論軍事或貿易,台灣確實不能沒有美國,但真的不能只希望美國講道義,而不面對現實,想辦法在壓力下勇敢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