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應「擋解放軍登陸30天」 美專家:增軍費至GDP 3.4%

文/中時新聞網 吳映璠
美國中國軍事專家梅惠琳(Oriana Skylar Mastro)3月26日在參議院聽證會上建議,台灣應該發展出延後中國大陸解放軍登陸台灣30天的能力,此外,台灣的國防支出至少應該調升至GDP的3.4%。
美國史丹佛大學史帕格里國際研究中心(Freeman Spogli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中國軍事專家梅惠琳,26日出席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名為「共同的威脅:當前地緣政治下的印太聯盟及責任分擔」的聽證會。
台灣面臨真正侵犯威脅 美應要求台承擔更多責任
根據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官網公布的梅惠琳書面證詞,有關台灣方面,梅惠琳建議華府應該要求台灣承擔更多安全責任,因為台灣面臨「中國大陸侵犯的真正、急迫威脅」,「如果台灣期待美國在衝突中協助,進而冒著與中國爆發戰爭的風險,台灣必須在嚇阻戰爭發生、甚至必要時獲勝方面付出更多」。
解放軍或3、4年內做好奪台準備 希望3、4周奪台
關於防衛支出,梅惠琳認為美軍恫嚇中國的常規威懾力已經減弱,在美軍能夠馳援台灣之前、花費3至4周就控制台灣的念想,對北京愈來愈有吸引力,她解釋解放軍已經運用數十年讓軍隊現代化,目前正在進行訓練指揮、控制、後勤的最後階段,一旦這些問題解決,解放軍可能在未來3至4年,向習近平彙報已經準備好動武奪台。
台灣要能延後解放軍登陸30天
梅惠琳指出,儘管她主張美軍大幅度改變軍力部署,以讓北京相信迅速行動難以成功,但事實是改變部隊發展等努力通常須耗費數年、甚至數十年,「最好的近期解方是台灣發展出延後中國大陸登陸30天的能力」。
沒有美軍介入 台灣不可能贏
梅惠琳強調,台灣與解放軍的軍力嚴重懸殊,「台灣永遠不可能在缺乏美軍協助的情況下完全自我防衛,在缺乏美軍直接軍事干預的情況下,台灣也不可能贏得與大陸的戰爭」,因此,如果台灣延後解放軍登陸的時間夠久,讓大量美軍得以進駐戰區,將是恫嚇北京的核心。
台應採購「夠多的正確武器」 軍費應達GDP 3.4%
關於台灣如何延後解放軍登陸,梅惠琳認為台灣不只要採購正確武器,數量也須足夠,這代表台灣2025年的軍事支出必須大於GDP的2.45%。
她認為台灣的國防支出不可能調高至GDP的10%,尤其台灣政府的總支出只佔GDP的13.7%,不過台灣至少應象徵性地,將軍事預算拉高至和美國同樣水準,也就是GDP的3.4%。
F-35代價高 應大量採購飛彈
關於向美國採購正確武器,梅惠琳認為台灣近年來已經認識到取得適當武器的必要性,從過往專注於傳統、成本較高的潛艦,轉為專注於非對稱戰爭能力,此外台灣也計畫編列特別預算,優先採購精準彈藥、升級防空系統、指揮控制系統等,不過美軍延遲交付,預計至2026年,包括250枚刺針飛彈在內等軍備仍無法完全交付。
梅惠琳也評論台灣採購F-35戰機確實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在戰場上損失這類戰機將是高昂代價,她認為台灣應該繼續採購大量防空、反裝甲、反艦飛彈,美國也應該加快速度,優先交付台灣這些武器。
台灣應展現自我防衛的認真態度
梅惠琳認為,要求台灣增加軍事預算,不只是關乎分擔安全責任問題,更重要的是彰顯台灣在威懾北京動武方面的獨特角色,同時如果美國人將在台灣防衛方面犧牲,那麼台灣就必須在政治上展現對自我防衛的認真態度。
連結:台灣應「擋解放軍登陸30天」 美專家:增軍費至GDP 3.4% – 國際 – 中時新聞網 (chinatim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