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罷免立委啟動 分析:民進黨仍難扭轉國會劣勢
文/voa楊安
台灣18個公民團體於星期一(2月3日)向選舉主管機關遞交罷免提議書,矛頭直指最大在野黨——國民黨的立法委員。執政黨民進黨希望借助「大罷免」行動,扭轉在立法院的劣勢。不過,分析人士認為,民進黨要通過罷免行動重奪國會主導權難度不小。然而,若能成功罷免一至兩席國民黨立委,或許能促使國民黨更加謙虛地面對民意,減少對民進黨政府的激烈杯葛。
台灣總統賴清德所屬的民進黨,因為在立法院席次不比在野黨聯手,導致行政部門過去一年來的施政屢受限制。尤其是農曆年前,中央政府總預算遭到大幅刪減,包括潛艇、無人機等多項關鍵國防專案的預算被凍結,這進一步激發了民間團體推動罷免藍營立委的動力。
根據台灣《選罷法》規定,就職未滿一年者不得被罷免。本屆立委於2月1日正式就職滿一年,因此,不滿藍營立委惡意杯葛賴清德政府的民間團體,搶在春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前往中選會遞交罷免第一階段的提議書及提議人名冊。
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則於同日放話,要在9月1日前,將國民黨的41席區域立委全數罷免。
因出資強化台灣民防體系而被中共列入「台獨頑固分子清單」並宣佈對其實施「懲戒」的台灣企業家曹興誠星期一也陪著民團遞交罷免第一階段提議書。他指出,中共以為花錢買通一些不肖立委,操控了台灣的立法院,就可以從內部顛覆台灣。
曹興誠強調,這次的罷免不是藍綠對抗,藍綠對抗已經是過時的假議題,推動罷免真正的議題是選擇反共保台還是投共賣台。
他說:「今天的罷免是反共剿匪清除內奸的聖戰,是民主對抗專制,自由對抗奴役的聖戰,我們希望所有台灣人都能站出來,加入我們的大罷免活動,今天只要填寫連署書去投一個票,我們就能確保民主憲政不被摧毀,並且讓國際瞭解,台灣人有決心和膽識來捍衛自己的民主和自由。」
藍委反批「當家鬧事」 駁斥「抹紅」
對於鋪天蓋地的罷免聲浪,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星期一受訪表示,推動罷免的民團其實就是民進黨的側翼,隸屬於民進黨的次團體。他呼籲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要以德服人,用對抗、用鬥爭並不能夠解決問題。
朱立倫強調,國民黨還是努力希望朝野用智慧來化解衝突,台灣需要「和」而不需要「鬥」,大家共同努力,希望台灣能夠越來越好,中華民國能夠越來越好。
立法院國民黨團書記長、立法委員羅智強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在野黨監督執政黨,把關政府預算支出,在任何一個民主國家都是再自然不過的現象。
他批評賴清德執政乏善可陳,只能基於意識形態抹紅在野黨。他說:「抹紅是民進黨長期的一張牌,其實抹紅很簡單,抹紅的最大效益就是因為它的議題簡單,二分法去區分敵我,去操作仇恨跟對立,它是一個所謂的速效的一個選舉的手段。」
罷免六席藍委難度高
台灣的罷免可分為提議、連署與投票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提議人數需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1%以上,第二階段連署人數應為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10%以上,至於第三階段罷免投票,同意罷免票數須多於不同意罷免票數,且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25%以上,才算罷免通過。
台灣立法院共計113名立委,本屆國民黨擁52席,民進黨51席居次,民眾黨握有八席,另有無黨籍兩席。雖然呈現三黨不過半的態勢,但是在過去一年以來的多項爭議法案表決中,國民黨、民眾黨與無黨籍立委往往攜手站在同一陣線,因此實際上是在野的62席碾壓執政黨的51席。
由於民眾黨的八席是由政黨票比例產生的不分區立委,無法被罷免,因此國民黨的41名區域立委自然成為被罷免的首要標靶。民進黨若想要在立法院奪回過半數的優勢,第一步就是要先拉下六名國民黨籍立委。
然而,分析人士認為,罷免程式本身就已困難重重,而在罷免成功後,還需在隨後的補選中勝出,這無疑是另一道嚴峻挑戰。因此,賴清德在總統任內恐怕難以借此扭轉國會中的劣勢。
台灣資深媒體人單厚之分析指出,目前罷免行動雖然由民間團體主導,看似聲勢浩大,但在沒有政黨的全力支持下,很難走得長遠。而民進黨目前對罷免行動的態度仍顯得曖昧,似乎不願全面投入。
單厚之估計,最終能夠進入第三階段、進行罷免投票的選區,最多可能也只有十個。此外,即便進入投票階段,真正通過罷免的概率也不高。
他補充說,包括賴清德在內的民進黨領導層對此也十分清楚,罷免一名立委的難度不容小覷,更何況要在多地同時發起罷免行動。在資源有限、議題分散的情況下,要想取得成功的難度將進一步增加。
單厚之告訴美國之音:「我是看不到說能夠有改變(立法院)結構的可能。我覺得其實大家都在處理內部需求。(賴清德)執政沒有什麼特殊的表現,民進黨內部也很多紛爭,內部對他的不滿也很多,可是當有罷免的時候,你就只好團結在我之下。」
罷免能量迫使在野黨回歸憲政機制
位於台北的台灣智庫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吳瑟致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表示,罷免不同于傳統的選舉模式,比較偏向負面動員,從過往的罷免經驗來看成功次數也不多,要想一口氣罷免六席以上的藍委有其難度。
不過他也指出,政治的運作並非單純的數字計算,如果能罷免一到兩席的國民黨立委,迫使他們面對反彈的民意,好好坐下來和行政部門合作協商,也算是成功挽救台灣搖搖欲墜的憲政民主。
他說,目前台灣立法院的一些運作模式有點在鑽憲法漏洞,而在審理爭議法案的過程更是屢次在傷害民主。罷免的意義在於讓在野黨知道,民眾不希望看到打著監督之名、行惡意杯葛之實的國會議員。
「這一次的大罷免,它的結果也許是罷免掉1席或2席的立法委員,但是它會對整個政黨的運作上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這個影響是在於說,政黨它要開始去思考,在過去立院的運作過程當中,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而導致了民意會有這樣的一個(支持罷免)反應。」 吳瑟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