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瑜:參加川普就職「爆出大紅盤」;美議員力挺台灣抗衡中國威脅
文/voa鍾辰芳
台灣立法院院長韓國瑜率領跨黨派立委代表團,出席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就職典禮,並在1月22日行程結束時表示,此行為台美關係帶來「具體突破」,堪稱「爆出大紅盤」。代表團成員與多位美國國會議員及智庫交流,獲得正面迴響,美國議員也承諾將持續支持台灣,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
韓國瑜率領國民黨、民進黨及民眾黨立委組成的代表團,在華盛頓展開緊湊行程。韓國瑜在下榻酒店舉行的記者會上所說:「起得比雞早、跑得比馬快」的行程,尤其在川普決定將就職儀式從室外改到室內舉行的變動後。韓國瑜說,許多人都為代表團能否順利參加就職典禮「捏一把冷汗」,擔心代表團會「鎩羽而歸」,「甚至連入場資格都沒有」。
爆出「大紅盤」獲具體突破
「結果呢?沒想到爆出一個大紅盤啊,」韓國瑜說,「不光是我們幾位委員進場了,俞代表跟我更是跟川普總統距離大概只有25公尺左右,旁邊坐著美國各州州長、各軍種的高級軍事人員,還有各國的外交使節、使節團。所以這一次可以說是中華民國對台美之間關係啊,在川普跟萬斯的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上獲得一個具體突破。」
不僅參加就職儀式得到「突破」,韓國瑜說,代表團此行與數十位美國參、眾議員會面,星期三(1月22日)一早也和美國政府「重要的負責亞洲部門的行政部門官員」及各個智庫交流,得到很好的成果。
「大家都坦率而且深入的交換意見,聚焦幾個重點,第一就是美台之間的關係,第二就是台灣的安全,第三就是美台之間未來科技、商業,甚至教育文化等有沒有可能進一步的突破與交流,」他說,代表團感受最強烈的,就是美國國會無論任何黨派,對台灣的支持強度都非常的強,美國智庫對台灣的情誼也非常堅定,讓代表團「為之感動」。
這個由八位立法委員組成的代表團除了國民黨籍的院長韓國瑜外,成員還包括三位民進黨立委王定宇、陳冠廷及郭昱晴,三位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葛如鈞及李彥秀,以及一位民眾党立委陳昭姿。
總預算朝野不同調但出訪對外一致
台灣中央社報導,立法院星期二在反對黨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合作下三讀通過2025年中央政府總預算,將執政的民進黨政府提出的新台幣3.13萬億總預算刪減至2.92萬億(約為891.5億美元),刪減及凍結的預算幅度約達7%,創下歷史新高,反對黨稱這是為人民荷包把關,但行政院長卓榮泰批評,在野黨將預算刪減凍結的程度將使政府施政「窒礙難行」。
儘管立法院內朝野政黨立場不同,但韓國瑜在記者會上感謝跨黨派委員能「捐棄政黨之間不同意見」,來到美國「一致對外」,使得這場的參訪「空前的成功」。
「為了中華民國與美國的外交關係,大家一條心,把所有拳頭化成了一個拳頭一致對外,讓美國所有跟我們接觸的友人都可以強烈感受到,我們台灣人民是非常溫暖善良,而且對外想法做法都是一致的,」他說。
美議員:力挺台灣抗衡中國威脅
美國伊利諾州民主黨聯邦參議員泰咪·達克沃斯(Tammy Duckworth) 星期三發佈聲明說,她前一天與韓國瑜及他率領的立法委員代表團會面,雙方討論了美國如何在台灣面臨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威脅之際繼續支持台灣、協助台灣加強國家安全並進一步強化雙方的經濟關係。
「如果美國想要維持全球領導者地位,我們就必須現身並支援我們的朋友,像是台灣,它在努力加強自己的民主之際正面對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日益升級的威脅,」達克沃斯說。
她說,近年來她與許多位國會不同黨派議員合作,協助台灣人民加強公民防禦、在新冠大流行最高峰時交付台灣亟需的新冠肺炎疫苗,並且從晶片製造到農業投資等,在所有事物上深化美台雙邊貿易關係。
「我很高興有機會與韓國瑜院長及他的同仁見面,我也將繼續盡我所能加強我們重要的夥伴關係,展現美國與台灣站在一起,而且將長期如此的立場,」達克沃斯說。
達克沃斯辦公室說,去年5月,就在台灣總統賴清德就職數日後,達克沃斯與阿拉斯加州共和黨聯邦參議員丹·沙利文(Dan Sullivan)共同率領一個跨黨派代表團訪台與賴清德會面,表達美國不分黨派,對台灣人民「在一個成功的民主選舉後權力和平移轉」的強力支持。
國民黨立委:見證美權力和平移轉
關於權力的和平移轉,訪團成員、國民黨立委葛如鈞也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提到參加川普就職儀式時他也有同樣的觀察。
他說,自己有幸作為代表團一員,見證到在這個和平、神聖的就職典禮中「民主價值的和平移轉」令他非常感動,「畢竟美國真的還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民主制度的國家。」
此外,本身是資訊網路及多媒體博士的葛如鈞也認為,從川普就職典禮上包括特斯拉、谷歌、亞馬遜等全及美國科技業高管雲集的場面可以顯見,在接下來四年任期中,科技應該是川普政府的主旋律之一。
「我認為這應該是非常明確的,當然對台灣來講也是一個契機,因為台灣畢竟是一個科技之島,我們是一個半導體技術重鎮,我想會是美國非常重要,也非常可以作為一起雙贏的夥伴,期望可以建立這樣可以信賴的夥伴關係,」他說。
台灣是美兩黨有共識的「紫色議題」
對於川普2.0時代台灣如何在美中大國競爭中自處,葛如鈞表示,在美國兩黨眼中,台灣是一個「紫色議題」(purple topic, purple issue),也就是藍(民主黨)、紅(共和黨)融合在一起的顏色,兩黨對台灣議題、保持台灣的穩定發展有一致共識,這也是為什麼台灣也以朝野一致的跨黨派立場來與美國保持友好關係、深化台美關係。
他認為無論是拜登政府強調要與中國對話,或是川普在上任前與習近平通話,都是希望以對話來取代對抗、降低緊張,國民黨也是朝對話的方向走,他認為民進黨的賴清德政府也可以「再更積極的踏出這一步」。
民進黨立委:台灣須在「美國優先」議程內
民進黨立委陳冠廷也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此行讓他見證到美國總統和平交接的正面訊息,儘管有人覺得民主看似混亂,但他認為與其說是「混亂」,不如用「多元」來形容民主,因為「執政黨與在野黨就是用不同的政見來爭奪政策的執行方式與政策的方向」,以此而言,美國既是一個分裂的國家也是一個團結的國家。
「在台灣也是啊,」他說:「我們有一些共同的理念是我們共同認同的,儘管是在對抗,但這是一個制度,這個制度本身就是議會的制度,那當然你會看到很多的言辭上面的交辯、言辭上面的衝突,但這本來就是民主的一部分。」
無論是對外國徵收關稅、移民政策的調整、對巴拿馬運河的主導權,或是對科技上的投資,陳冠廷說,這些都是「美國優先」主義的延伸,而這些新的政策對台灣既是挑戰,也是台灣要努力說服美國的:台灣是不是在美國優先的議程中?
「我們要說服他,我們輸出的重要產品,保護工具機、包含半導體這些,輸出給他們的是出超,但這些創造更多美國的就業、創造更多美國更高產值的生產,這符合‘美國優先’,」陳冠廷說,其次,台灣進口大量美國的裝備、武器、系統和訓練,對美國有幫助,也對台灣主權的延續與保障有幫助,「這些都符合‘美國優先’的政策」。
「我認為台灣跟美國之間是一個非常正面、也希望會穩固雙邊關係的一些基準,但是我們必須要努力去嘗試,」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