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流行

從電影《大敵當前》看公共管理

《大敵當前》劇照

文/簡鈺庭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學生)

前言與背景介紹

        《大敵當前》(Enemy at the Gates)這部電影,以蘇德戰爭(1941-1945)為背景,生動地描繪了戰爭的殘酷與人性。透過狙擊手瓦希里與德國神槍手康尼的對決,電影不僅呈現了戰爭的緊張氛圍,更深層地探討了戰爭對個人、社會乃至國家所帶來的深遠影響。

          公共管理是研究政府如何有效地運作並實現公共目標的一門學科,簡單來說,就是政府或公共部門如何有效運用資源,以滿足社會的需求。在戰爭的極端環境下,公共管理的重要性更顯著。政府必須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做出迅速且有效的決策,以維持社會秩序、穩定民心,並最終贏得戰爭。

          本文將從公共管理的角度分析《大敵當前》這部電影,藉此從電影中的人物、情節、以及政策等方面,深入了解公共管理在極端環境下的運作機制,並對現代公共管理提供新的啟示。

  • 電影內容

        《大敵當前》的故事發生於蘇德戰爭,這場戰役是蘇聯與納粹德國在東線的決戰之一。電影以蘇聯新兵瓦希里的視角展開,描述了他從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傳奇狙擊手的過程。

          為了提升蘇聯士兵的士氣以及整個國家對於戰爭的希望,政治委員丹尼洛夫向赫魯雪夫提出建議將瓦希里塑造成神一般的形象,藉由日報報導且洗腦人民蘇聯擁有一位百發百中的鷹眼狙擊手,因為國家擁有這樣的人才所以在戰事上十分順利。然而卻因為這種造神的行為導致瓦希里被德國盯上,甚至派了一位老狙擊手來暗殺他,導致瓦希里在後來的戰爭中失去了相當多的隊友。

  • 公共管理理論的探討

一、政治語言符號的應用

           在《大敵當前》中,政治語言符號的運用無處不在,這些符號不僅塑造了戰爭的氛圍,更影響了士兵的士氣和民眾的觀感。首先是口號與標語,電影中充斥著各種激勵人心的口號和標語,如「為祖國而戰」、「打倒法西斯」等。這些口號簡潔有力,易於記憶,並能迅速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和戰鬥意志。

          其次為英雄形象塑造瓦希里被塑造成一名無所畏懼的英雄,他的事蹟被廣泛宣傳,成為鼓舞士氣的榜樣。再者為將敵人的妖魔化,德國的士兵被描繪成殘暴、冷血的侵略者,藉由激發蘇聯人民對敵國的仇恨,藉此招募更多愛國的子民為守護國家而戰。

二、CIS(企業識別系統)的應用

          雖然企業識別系統(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CIS)通常應用於企業,但在《大敵當前》中,我們也能看到蘇聯政府對CIS元素的運用。首先在理念識別系統(Mind Identity System, MIS),蘇聯政府透過宣傳共產主義的理想,激發人民的鬥志。接著行為識別系統(Behavior Identity System, BIS)中,蘇聯軍隊的紀律嚴明、服從命令,這反映了蘇聯政府所倡導的行為規範。最後視覺識別系統(Visual Identity System, VIS),利用了相同的軍隊的制服、徽章、旗幟等,都具有統一的視覺形象,有助於增強軍隊的凝聚力,使人們願意為自己身上所代表的國家背水一戰。

  • 結論

電影《大敵當前》藉由政治語言符號以提升國族凝聚力,並且塑造政府的剛強形象,獲得民眾的支持,並利用動員資源,激發人們為國家貢獻的慾望,促使人民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減少國家分裂。

而其CIS的應用有助於提升政府和軍隊的形象,使其更具權威性和吸引力,也可以增加信任與認同,利用共同的理念和行為規範加強內部成員的歸屬感,也具有提升影響力的功能,VIS的統一可以增強對外的影響力,也能獲取國際間的認可與尊重。

從公共管理的理論來看,宣傳策略在政策推廣中具有重要作用,也能與現實生活中的公共管理實踐產生共鳴。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進行擴大對外宣傳時,通過設計「一帶一路」倡議的標語和使用精美的宣傳短片,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經濟實力和文化軟實力展示於世界。同樣,美國在二戰期間的募兵海報,通過鮮明的口號如「我們需要你(We Want You)」,搭配著名的山姆大叔指著觀者的形象,成功喚起了民眾的愛國熱情,並動員了大量資源,成為經典的視覺識別範例。

          在臺灣的現況下,這些理論同樣適用於公共政策的推廣與危機管理的實踐。例如,臺灣政府在推動國防軍備時,透過一系列軍事演習的直播與簡報,展現國軍的現代化裝備與戰力,強化國民對國防的信任與支持。公共管理理論能夠有效地應用於多元文化與情境之中,對於現代社會的治理具有重要價值。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