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為二度執政加快準備,對台政策是否有變引關注
文/voa鍾辰芳
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正在加快為二度執政進行準備,即將與現任的喬·拜登(Joe Biden)行政當局進行交接。隨著他的內閣人事安排陸續出爐、執政團隊雛形大致底定,關注台海局勢的專家也在密切緊盯川普第二任對台灣的政策是否有任何變化。
在月初總統大選中贏得勝利的川普,因競選口號強調將以美國優先、改變美國政府運作及政策方向而吸引許多選民支持,外界正在分析他的執政團隊人選,以便探知他上任後可能採取的政策及潛在調整方向。
由於距離2027年所謂的「戴維森視窗」(Davidson Window),也就是前美國印太司令菲力浦·戴維森(Philip Davidson)上將所稱的、解放軍可能對台灣採取行動的時間表日漸逼近,也由於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多次對美國對台政策畫下紅線,關注台海安全的學者專家也在密切注意新的川普行政當局的對台政策是否有任何變化或調整。
川普第一任對中對台政策有重大變革
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祁凱立(Kharis Templeman)在接受美國之音(VOA)採訪時表示,從川普第一任的表現來看,「他的確在美國對中國和台灣的政策上做了重大轉變,而那個轉變一直延續到拜登政府。所以我的起始假設是,我們將見到許多美國對中國及對台灣的政策會有延續性。」
身兼胡佛研究所的台灣在印太地區專案經理的祁凱立說,他比較不確定的部分是貿易,因為川普的確更堅定他認為美國不應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巨大貿易逆差,甚至對盟友和夥伴也有這樣的想法,所以「那有可能使台灣在重新平衡貿易的努力上處於不利地位,我有一點擔心那對台灣可能產生的影響,如果台灣可能要面對關稅或其他形態的脅迫性措施。」
不過祁凱立說,他猜測未來對川普提供國家安全諮詢的人對台灣將會非常友好,包括被提名出任國家安全顧問的麥克·沃爾茲(Mike Waltz)以及被提名出任國務卿的馬克·魯比奧(Marco Rubio),他們的言行都非常友台,而魯比奧實際上非常注意中國大陸和香港的人權狀況,「所以我認為他的提名是川普第二任政府(對台灣)的最佳情景。」
他認為,如果從安全和美國的硬實力利益的角度轉變到貿易和經濟利益的領域,那麼台灣的地位就會從美國的明顯夥伴和一個必須支持的地方轉變成一個美國「潛在的較有問題的夥伴」,所以經濟的層面是接下來有不確定性的部分。
對台海安全議題將保持模糊
談到安全領域,祁凱利認為這才是一個大問題,不過他說,自1979年來,幾乎每一位總統都沒有說過他們會在台海發生衝突時怎麼做,而川普也曾在一些訪談中說過,他會對台灣議題採取模糊政策,所以那並沒有偏離過去多位總統的政策。
「真正偏離的是拜登總統,他曾經更清楚說過,他將在必要時派美軍防衛台灣。所以至少到此刻,我不認為川普關於台灣的言論應該引起台灣的警覺,不過我認為的確有些領域在川普第二任的雙邊關係中會引起關切,」祁凱利說。
曾在喬治·小布希(George W. Bush)總統任內擔任美國國防部亞太安全事務台灣主任的蘇思睿(Peter Su)在以中文普通話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他認為美中兩國想要重設和穩定雙方經濟關係的目標反而有可能使台海情勢較為穩定,因為支持川普的選民要他deliver(兌現)的就是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關係,如果能讓美中貿易關係穩定就可能讓台海情勢穩定。
台海或有降溫可能
「川普當選的時候中國發出來的訊息就是,它希望跟美國再一次reset(重置)兩國間的關係,但是要reset兩邊都要hard bargain(極力討價還價),這一次他們要談,我覺得應該會讓台海穩定。」
他說,中國並非簡單的對手,但美國會觀察看它的環台軍事演習是否降低次數。
「因為川普第一任時它們也有環台,但沒有像拜登這四年次數這麼多,而且危機這麼大,」蘇思睿說,習近平如果要跟川普重新談判,就必須考慮是否也要調整中國的軍事動作。
「所以雙方都有機會談判、調整,那最後的結果希望是對美國有利,而中國也有國內的政策需求,希望兩邊可以和解一些並降溫一些。只要降溫,台灣短期內就不會有軍事危機,」他說。
目前在美國私人企業擔任亞洲市場主管蘇思睿說,美中的和解並不表示川普會放棄台灣,因為川普在第一任時對台灣的做法「突破了玻璃天花板」,讓台灣有機會再站上國際舞台,「這都是川普做的。你看他派過多少高官去台灣? 再看看拜登派了幾個?沒有半個高官去過台灣啊,」他說。
更何況,蘇思睿說,川普又已提名參議員魯比奧擔任國務卿,他在川普行政當局裡還是會繼續關心並維持台灣的利益,不會讓台灣被出賣。
川普、習近平想做世界大哥
曾經是美國政府跨部門的台灣工作組(Taiwan Working Group)成員的蘇思睿說,川普當選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讓美國經濟再次繁榮,要經濟繁榮就必須穩定美國與中國和其他國家的貿易關係。
那麼,如何穩定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呢?
「因為習近平的性格也是想當‘世界大哥’,所以現在‘世界大哥’目前是習近平跟川普兩個在對立,」蘇思睿說,他認為這一次兩人的對立應該不至於發生戰爭,因為中國近來經濟表現不佳,習近平與川普都會希望穩定市場,雖然川普說要提高關稅,但這一次可能會先以小部分範圍作為談判籌碼,先把關稅提高一些,讓中國來和美國討論,雙方再各自決定如何讓步,如此來讓兩國貿易關係得到穩定。
華盛頓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非常駐高級研究員詹益庭(Eric Chan)也認為,習近平會在川普剛上任時採取謹慎觀望態度,減少對抗,不會想去直接測試美國。
「我個人認為,習近平會在一開始對川普採取較為謹慎的看法,因為他已經感到中國已經處於一個相對脆弱的地位,所以他不想直接測試美國,因為他不認為他能控制這種對抗的所有層面,所以我實際上認為,短期內他會對美國較少對抗,但那並不意味著他不會威脅台灣,」詹益庭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
台灣紅線的談判
習近平在最近的秘魯亞太經合會峰會中與拜登總統最後一次會晤時,又對敏感的台灣議題畫下紅線,強調美方要維護台海和平,就要「慎之又慎處理台灣問題,明確反對台獨,支持和平統一」。
美國之音問詹益庭,川普上任後是否可能與習近平在台灣議題上進行談判,要求川普說出「反對台獨」或「支持統一」的言論。
「我認為它可能不會一開始就發生。因為要再說一次,習近平會要看川普想做什麼再做反應,所以很可能川普會在上任之初即祭出關稅,如果這意味著一場經濟戰,那麼我認為習近平就可能想要確定它是一場經濟戰。我不認為他會有空間在初期就與川普行政當局談判。」
在川普行政當局即將上任之際,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何瑞恩(Ryan Hass)上星期在該智庫一篇以《美國是否應更新其台灣政策?》的文章中表示,由於川普勝選是因為他誓言要改變美國政府的內政和外交做法,他在台灣議題上也展現了不受傳統既有政策的約束,他和他的顧問們「似乎對一些調整抱持開放態度,以便讓美國政策更適合用來回應中國在台灣海峽日益加大的施壓。」
美一中政策要確保台海和平穩定
不過,曾任巴拉克·歐巴馬(Barak Obama)總統國安會中國、台灣及蒙古事務主任的何瑞恩認為,美國對台策略最根本的衡量原則應該是:它是否維持或破壞跨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
「與其他大多數全球議題不同的是,美國並不謀求在台海達到一個特定的終局,美國的目的是要保持一條開放的路徑,讓台海兩邊的人民以和平而非暴力或脅迫方式去解決他們的分歧」
因此,何瑞恩說,為了有效扮演這個角色,華盛頓必須被視為是一個致力於反對任何對和平穩定造成威脅的有原則的仲裁者。
「如果北京加大對台北施壓,正如它近年來所做的,那麼美國就應該對抗這種霸淩行為;如果台灣採取進一步措施侵蝕台海狀況,那麼美國就應該準備好對那個威脅到它利益的做法做出回應,」他說。
不接受北京對台主權宣示
在「一個中國」的問題上,何瑞恩表示,美國領導人「從未接受」北京偏好的「一個中國原則」,而是遵循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這個政策「認識到北京對台灣主權的宣示但不接受這個宣示」。
「美國的政策不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控制著台灣或可以為台灣人民發言的主張。」
何瑞恩認為,川普行政當局「應該堅決認定台灣的合法及領土地位尚未解決,儘管這個立場聽來有些拘泥於法律條文,但它對美國整體策略有其重要性。」
他說,如果北京成功地說服其他國家接受它的立場,承認台灣是屬於中國的一部分,那麼世界將視台灣為中國的內部事務;但如果從另一方面來說,人們理解到台灣的合法及領土地位是尚未解決的問題,那麼台灣就會被視為是一件有關國際和平與安全的事情。
「符合美國利益的是,台灣被視為一個全球關注的議題,而不是一個中國內部事務或美中戰略競爭的附屬品,」他說,「畢竟台灣是全球經濟的跳動心臟,因為它生產全世界最先進的半導體晶片,而台灣的安全也是保持東亞和平穩定的根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