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體育

台灣棒球:30年來從打假球醜聞到世界冠軍,如何承載殖民歷史與國族認同?

「棒球英雄 台灣尚勇」大遊行26日下午在台北市登場,台灣棒球隊的成員在街上巡遊,並至總統府與總統賴清德與副總統蕭美琴見面。
圖像加註文字,台灣棒球隊在勝出世界棒球12強冠軍後,成員在台北巡遊,並至總統府與總統賴清德與副總統蕭美琴見面。

文/BBC中文記者蔣宜婷、劉子維

「中華隊贏了!台灣冠軍!台灣冠軍!」台灣棒球球評在轉播室激動大喊。「這是我國隊史上第一次的世界棒球12強冠軍!」

「世界12強」棒球賽冠軍賽11月24日在日本舉行,台灣全民關注直播,Google台灣地區的熱搜榜前20名都和棒球賽有關,中華隊隊長「陳傑憲」的名字搜尋量超過100萬次。

贏球後民間一片歡騰,餐飲業和各大超商紛紛祭出「奪冠優惠」,有本土科技公司甚至宣布全體員工放一天「慶祝假」。大批網民在網上留言稱,希望將奪冠日訂為國定假日。

球賽也獲官方高度重視,總統賴清德在臉書發文形容球隊是「英雄」,讚揚他們「團結了國家,讓全國為之瘋狂,讓世界讚嘆台灣」,他派遣四架空軍F16-V戰機伴飛迎接中華隊返台,由副總統蕭美琴到桃園機場親自接機。11月26日台北市區舉行慶祝遊行,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更於總統府接見球員與教練團。

「棒球不是體育這麼簡單。」政大新聞系教授劉昌德對BBC中文說。「棒球從2000年開始在台灣被稱為『國球』,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涵,包含台灣內部國家認同的建立,及國族認同的新象徵。」

爬出簽賭醜聞谷底的台灣職棒

世界12強棒球賽,中華隊11月24日晚間在東京巨蛋擊敗地主日本隊奪冠。
圖像加註文字,世界12強棒球賽,中華隊11月24日晚間在東京巨蛋擊敗地主日本隊奪冠

「Team Taiwan(台灣隊)!Team Taiwan!」的打氣聲響徹東京巨蛋球場,現場四萬名觀眾有近萬人是台灣球迷,另有上千名買不到門票的台灣人聚集在場外應援。

「國際賽我從來沒有放棄過台灣,只要可以我一定會收看——即使抱著有點悲觀的心情。」旅居日本的台灣球迷鄭逸揚對BBC中文說。

他支持台灣棒球超過25年,心情曾隨著球隊走過低谷時期,這次見證該隊在決勝負的第九局中,在一個「再見雙殺」後以4比0擊敗日本隊,他難掩激動:「我只能說,終於。」

台灣的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在1990年成立,一向深入台灣庶民生活,但球員多次簽賭打假球的醜聞曾重創其發展。

1996年,有球員因為沒有按照黑道的安排打球而被綁架。2008年的假球醜聞涉及球隊高層及數十名球員,被控收受現金和性招待而在比賽中放水。隔年,聯盟最受歡迎的球隊也涉嫌接受地下賭盤收買打假球。

20年間,因涉賭而遭到禁賽、無法回職棒圈的台灣本土球員,多達近100人。

「那幾年看職棒是件很丟臉的事,會被取笑。」另一名資深棒球迷林詠哲對BBC中文說。

但隨著球壇改革,職棒漸漸擺脫打假球的惡名。2013年,台灣球員在世界棒球經典賽八強賽對戰日本隊,纏鬥至延長賽才以一分之差,4比3敗給日本,其努力奮戰的表現使球迷漸漸回流。

冠軍賽結束後有上千名台灣球迷聚集在東京巨蛋外。
圖像加註文字,冠軍賽結束後,仍有上千名台灣球迷聚集在東京巨蛋外。(圖片由旅日台灣人提供)

然而,努力一直未能換來獎杯。多年來,台灣棒球在國際賽事中即使有精彩表現,也名次不佳,令許多球迷發明了許多以「雖敗猶榮」為基礎的網路用語。

今年的12強賽,球迷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直到確定台灣晉級四強赴日比賽,日本票券網餘票在兩小時隨即售罄。買不到冠軍賽門票的旅日台灣人陳哲佑站在東京巨蛋外說:「 一開始大家都不看好,有點意料之外……但當然開心啊!」

資深球迷林詠哲也說,這次賽前球迷多不看好台灣,認為不是最佳陣容,「但棒球是充滿未知,不到最後一刻不輕易放棄的運動」,比賽結果代表台灣棒球進入新的世代。

台灣棒球與韓國棒球間時常有較勁意味,台灣在12強預賽首戰以6:3擊敗韓國,被認為是場關鍵勝利。

林詠哲說,韓國隊並非高不可攀的對手,但過去十年對台灣有壓倒性優勢,今年陣容更球星雲集,「在陳晨威打出滿壘全壘打後,大家覺得這次12強是很有機會晉級的。」

韓國總教練柳仲逸賽後也指,台灣棒球變化很大,球員的基本功和各方面都朝著日本發展。

三大賽首冠的「致勝關鍵」

「台灣棒球要拿這種職業級的世界冠軍,我覺得我有生之年應該都看不見,所以這一次真的滿感動的。」現年65歲的資深球評曾文誠對BBC中文說。

曾文誠認為,今年終於獲得冠軍的關鍵,在於運作良好的情報搜集系統——20幾人組成的專業團隊歷時超過半年,進行對手情蒐,台灣球員也把依照情蒐結果擬定的戰略執行得很好。

世界12強棒球賽中華隊教練團,左起:王建民、高志綱、陳江和、曾豪駒、張建銘、林岳平、彭政閔、高國輝
圖像加註文字,世界12強棒球賽中華隊教練團,左起:王建民、高志綱、陳江和、曾豪駒、張建銘、林岳平、彭政閔、高國輝

第二個關鍵是由上個「黃金世代」組成的教練團,對球員的掌握程度。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選手王建民、彭政閔、高志綱等人,都是本次教練團成員。

但最重要的贏球因素,還是要歸功於多年來的球壇改革和產業化,讓整體職業棒球環境愈趨成熟。

2008年,球員開始自發性地發起工會復會行動,讓1995年因為簽賭事件而停止的「台北市台灣職業棒球員工會」重新開始運作,逐步挽回球迷的信任。

近年台灣職棒從四個隊伍拓展為六個隊伍,不僅選手多了、比賽強度提高,也在球隊確立主場制度,增加球迷歸屬感,及啦啦隊應援文化的加持下,吸引更多球迷進場看球。

2024年,台灣職業棒球全聯盟票房收入粗估近11億台幣(約等於3385萬美金,2.45億人民幣),台北大巨蛋平均每場吸引超過兩萬球迷進場看球。

隨著產業壯大,球員薪資大幅提高,減少了打假球的誘因。目前部分球員月薪可達新台幣50萬(約等於1.5萬美金,11.1萬人民幣)元,合約及二軍培訓制度也更為制度化。2022年,台灣的職棒球員工會與球團資方簽訂團體協約,目前有85%的球員加入工會,球員可更專注於賽場競爭。

日治時期與殖民主一較高下的運動

以棒擊球、以跑得分的運動,被移民從英國帶至新大陸美國後,1840年代開始流行,快速演變成規範化的「棒球」,職業隊、聯盟相繼出現。1903年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LB)成立。

1870年代日本明治維新,大量學習西方,棒球傳到日本。1895年台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棒球運動隨著殖民者來到台灣。

學者劉昌德指出,日本殖民初期,棒球原是日本人限定的運動,1920年後才逐漸出現本土台灣球員。

棒球在殖民者眼中有背負形塑國家認同的任務,當時日本體育期刊稱此舉可灌輸日本精神,讓台灣人民跟日本「本島」人「一起在太陽之下、大地之上從事運動」。

棒球運動從此映照台灣百年來複雜的國族認同史。劉昌德說,棒球是台灣人在日治時期學習現代化、接受殖民主思想跟生活方式的象徵,同時也有反抗意涵。

「台灣人在殖民時代藉著在棒球上跟殖民主一較長短,從壓迫中感受到作為人被平等對待,期待贏過殖民主,是認同上的自尊心。」

2014年台灣廣受歡迎的電影《KANO》便曾描述過這段歷史:1931年,嘉義農林學校棒球隊(嘉農)在日本高中生棒球賽最高殿堂「甲子園」出賽,這支由漢人、原住民和日本人組成的棒球隊打破殖民統治身份下的隔離藩籬,在比賽取得亞軍,也使台灣人首次領受到棒球與自我存在之間的關聯性。

曾背負復興民族大業使命

1949年國民黨政府遷台、建立政權後,來自中國的國民黨政府雖然對棒球陌生,卻也沿用了以棒球打造國族認同的方法。

1965年,時任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主任蔣經國接見當時日本職棒當紅的「世界全壘打王」王貞治,官方宣傳王貞治是維持中華民國國籍,熱愛「祖國」、擁戴領袖的好青年。

台灣籍的日本棒球選手王貞治
圖像加註文字,台灣籍的日本棒球選手王貞治於1971年在佛羅里達州參加對陣巴爾的摩金鶯隊的春訓比賽

劉昌德指出,在當時台美斷交、台灣退出聯合國的外交情勢下,國民黨政府將棒球視為爭取國際地位的軟手段,尤其1968年台東紅葉少棒隊擊敗實力堅強的日本關西聯隊,更於隔年參與美國威廉波特的世界少棒大賽,這些來自「自由中國」的小球員,在棒球比賽勝負外還兼具國家命脈與民族大業的英雄使命。

「棒球當時有兩個政治意涵,國民黨想鞏固內部統治,獲得打棒球的本省人的支持;並在國際上受到美國跟日本的尊重跟承認。」

1971年,聯合國通過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代表,國民黨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失去代表權。北京一直聲稱擁有台灣的主權,兩岸終會「統一」;然而,台灣擁有自己的憲法、政府和軍隊,台灣很多人視自己為獨立國家,但同時多數人希望兩岸維持現狀。

劉昌德解釋,台灣在國際外交不獲國際承認,有來自中國「一個中國政策」壓迫、兩岸政治局勢升溫下的生存焦慮,台灣民眾對棒球比賽的熱情,始終包含著渴望國際看見台灣,希望在國際賽展現台灣的軟實力。

「長期流行文化的壓迫下,台灣常常不被看見,我們渴望贏韓國、渴望贏日本,我們連美國都贏了,這些地方的流行文化是我們生活一部分,通常我們都是片面接受,很少可以把文化輸出到這些地區。」

音頻加註文字,台灣的職棒啦啦隊近年逐漸成為球賽大受歡迎的一環,產業內人士形容她們就像是「女團」、「偶像」的存在。味全龍的林襄以及樂天桃猿的陸筱晴和BBC分享了這個產業的發展以及變化。

球迷鄭逸揚說:「就是一個很小的心願,覺得棒球可以讓世界上看到,我們棒球(實力)其實很強。」他認為台灣成年選手陣容沒有美國大聯盟選手,這場比賽,終於證明了他們實力不遜於日本、韓國職棒選手。

24日晚間,日本最多人使用的社群平台X(舊稱推特Twitter),前10大流行趨勢有4項與12強賽有關,關鍵字包含「台灣優勝」,累計推文高達15萬則。

此外,台灣棒球的啦啦隊文化,也吸引日韓球迷的關注與討論。台灣揉合了日式和韓式風格,創出獨特的「台式應援」:每個球員獨有的加油歌與口號、帶動球迷氣氛的啦啦隊熱舞。

近年台灣啦啦隊聲勢之大,甚至反過來吸引了日韓女性加入,成為另一種文化輸出。

台灣棒球場上分裂的國族想像

中國對台灣國際地位的打壓,使台灣過去數十年來都用「中華台北」名號、舉著五環會旗參加奧運。在這場中國缺席的棒球國際賽事中,主辦方也是以「中華台北」稱呼台灣。

但這個名字在台灣引起爭議,部分新聞媒體沿用「中華台北」或「中華隊」稱呼台灣的隊伍;而包含台灣公共廣播媒體在內的新聞媒體,則直接正名其為「台灣隊」。

劉昌德指出,延伸到棒球場外的是近年台灣認同與中國認同的爭戰。

2000年台灣首次政黨輪替,民進黨籍、時任總統陳水扁數次公開將棒球稱為「國球」,「棒球裡的草根力量,成為台灣意識的新的象徵,與本土化、民主化結合在一起。」

根據台灣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2024年最新統計,64.3%台灣民眾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中國人」比例創新低僅2.2%,兩種身分都認同的比率則為30.4%。

隊長陳傑憲在冠軍賽轟出3分全壘打後,在胸口球衣空白處比劃。他25日晚間證實手勢的意義是「我們是來自台灣的選手」
圖像加註文字,隊長陳傑憲在冠軍賽轟出3分全壘打後,在胸口球衣空白處比劃。他25日晚間證實手勢的意義是「我們是來自台灣的選手」

台灣人如何稱呼其代表隊伍,意味著台灣人如何建構、實踐其複雜的國族身份認同。

如今,台灣人在球場上比過往更樂於直接以台灣稱呼自己。眾多球迷多以英文喊:「Team Taiwan」,取代過去「中華隊加油」的口號。

服裝方面,台灣隊不能像其他國家隊一樣在隊服胸口處繡上國名,只有左胸處的CT(Chinese Taipei)簡寫字樣,但這次有台灣球員特地在賽後記者會上,身穿一件有「Taiwan」字樣的黑色衣服受訪。

這屆賽事拿下最有價值球員(MVP)的隊長陳傑憲,冠軍戰敲出致勝三分全壘打,全台球迷一同激昂歡呼的時刻,他邊跑壘邊在胸前比劃著一個大大的引號——引號中間是球衣上的一片空白。

網民熱議手勢的意義,是否在呼應隊友此前受訪時穿的胸口印有Taiwan(台灣)字樣的上衣。25日晚間,選手們在台灣官方戰機伴飛下返抵台灣,陳傑憲在機場受訪時表示:「那個手勢是想告訴大家,我們是來自台灣的選手」。

東京巨蛋內,舉著Taiwan(台灣)標語的球迷
圖像加註文字,東京巨蛋內,舉著Taiwan(台灣)標語的球迷

台灣在國際棒球圈的地位如何?

回到棒球本身,流行這項運動的國家或地區通常與美國文化有淵源,例如美國、古巴、多米尼加(多明尼加)、波多黎各等等。東亞的台灣、韓國,因為日本殖民引進棒球文化,至今仍有強盛的職業聯賽。

據澳洲運動科學網站Topend Sports統計,棒球在全球範圍約有4億觀眾,是世界上排名第9受歡迎的運動。相比之下,排名頭三位的的足球、板球和場地曲棍球分別有35億、25億和20億觀眾。

目前棒球的三大世界級賽事分別為:奧運、世界棒球經典賽(WBC)、世界棒球12強賽(WBSC Premier 12)。

由於棒球的受歡迎程度具有地域性,近十年來的奧運,只有2020東京奧運將棒球納入賽事。

這次台灣贏得冠軍的12強賽,是由世界棒壘球總會(WBSC)主辦,邀請由WBSC統計的世界排名前12名球隊參戰,大聯盟規定名列大聯盟40人名單的球員不得參加,因此知名度超高的日本球星大谷翔平,沒有參加12強賽。

中華隊2024年在東京巨蛋打出台灣棒球史上第一座世界冠軍
圖像加註文字,中華隊2024年在東京巨蛋打出台灣棒球史上第一座世界冠軍

根據世界棒壘球總會(WBSC)的排名,日本位居世界第一,台灣和墨西哥並列第二,委內瑞拉第三,美國第五。中國排名第20,香港排名第32。

美國作為棒球運動的發源地與引領者,世界其他國家的棒球聯賽,常對標美國的分級標準。美國職棒大聯盟(MLB)為最高級別,MLB旗下的小聯盟球隊依實力區分為六個級別,由高到低為:3A(AAA)、2A(AA)、高階1A(Advanced A)、1A(A)、短期1A(Short A)、新人聯盟(Rookie)。

學者劉昌德指出,外界普遍認為,日本職棒水準在3A之上,韓國職棒接近3A,台灣的中華職棒,在前MLB紐約洋基隊投手王建民仍在場上時期,頂多達到1A水準。這次12強賽奪冠,證明台灣的職棒球員「有3A水準」,有打贏日職選手的實力。

劉昌德並表示,真正意義上「強度最高」的世界級棒球賽,是2026年的WBC經典賽,屆時將有大聯盟的球員在場上一較高下。

連結:台灣棒球:30年來從打假球醜聞到世界冠軍,如何承載殖民歷史與國族認同? – BBC New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