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政治

美日澳在台海問題上缺乏實質性合作,難以改變北京的決策?

美制F-16V戰機在台中彰化一條高速公路上降落。(2019年5月28日)

文/voa薛小山

8月27日到29日,在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蘇利文(Jake Sullivan)訪問中國期間,中國官員再次就台灣問題強硬表態。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強硬態度以及近來不斷加強台灣海峽及其周邊地區的軍事活動和經濟脅迫,增加了台海衝突爆發的可能性,已經引發包括美國、日本和澳洲在內的全球很多國家的擔憂。

在華盛頓一家著名智庫星期三(8月28日)舉辦的一場有關美日澳在台灣問題上可能的三邊合作的研討會上,專家們指出,美日澳三國間的經濟和至軍事合作是增強對中國威懾力的重點,但目前由於缺乏實質性的政策和協調機制,導致對於台灣的言辭和外交支持難以落地生根,因而,難以真正改變北京領導人在台灣問題上的決策。

美日澳在台灣問題上逐漸「同心」,但缺乏實質性合作

8月28日(星期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長王毅在會見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蘇利文(Jake Sullivan)時再次強硬指出,「台灣屬於中國,中國必將統一」,並要求美國「停止武裝台灣」。

在8月29日中國國防部發佈的有關中共軍委副主席張又俠與蘇利文會晤的聲明中,張又俠警告美國,台灣問題是「中共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

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一直的強硬態度以及持續不斷的挑釁行為引發美國及盟友的積極回應。澳洲參議院上星期通過動議,認為聯大2758號決議並未確立中國對台灣的主權。日本跨黨派國會議員也于本月中旬訪台,討論日台如何共同提升威懾力。

然而,專家們認為,雖然美、日、澳三國在台灣問題上有著共同的利益,但是,三方在如何預防和應對台灣危機方面的討論並不充分,更不用說有實質性的合作。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澳洲主席查理斯·埃德爾(Charles Edel)星期三在CSIS舉辦的一場線上研討會上說:「儘管這三個國家擁有強大的綜合實力,並且在維護兩岸貿易穩定方面有著共同的利益,但在台灣問題上的三個國家各自的討論卻各有不同,華盛頓、東京和坎培拉之間關於預防和應對台海危機的討論仍未充分展開。」CSIS這場研討會聚焦美國及日本、澳洲可以共同採取哪些行動進一步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

習近平最有可能對台灣進行「經濟扼殺」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上星期還發佈的一份新研究報告重點探討了發展和深化美澳日合作的一系列途徑, 彙集了來自二十多位專家的六十多條建議,聚焦如何最好地應對中國日益增加的灰色地帶脅迫和武統威脅,促進台海戰略穩定。

前美國駐澳洲代理大使詹姆斯·卡盧梭(James Carouso)在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很可能會選擇通過經濟扼殺的策略迫使台灣放棄主權。」

他解釋說,鑒於到在台灣衝突中可能造成大量漢族人的死亡,會玷污習近平同意中國的成就,同時,因為許多中國士兵是獨生子女,他們的死亡會引起嚴重的社會後果。

過去幾年,台灣經濟對中國大陸的依賴不斷下降。2023年台灣對中國大陸市場的出口總額占比從2010年的42%降至35%,為21年來最低水準。但是台灣經濟仍然十分脆弱,中國大陸仍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和最大出口市場。

北京此前已多次運用經濟報復的手段向台灣施壓。2023年12月,台灣大選前一個月之際,中國突然宣佈認定台灣對大陸貿易採取的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規則。2022年8月,美國前國會眾議院議長南茜∙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中國宣佈暫停進口台灣鳳梨、石斑等2000多種台灣食品。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計畫主任葛萊儀(Bonnie Glaser)也在該報告中表示,如果習近平得出結論認為「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已經完全耗盡」,並證明使⽤「非和平手段」是合理的,那麼中國可能會關閉與台灣的很大一部分貿易往來,使其經濟關鍵部⻔癱瘓。

日本和澳洲都曾是中國經濟制裁的受害者。她建議,華盛頓、東京和坎培拉可以聯手應對中國對台灣日益加強的經濟脅迫,例如為受到中國制裁的台灣產品提供優先進⼊其市場的優惠,並通過購買承諾和出口信貸來支援受到中國壓⼒的台灣企業,還有在數字貿易、供應鏈、國際標準制定、關鍵基礎設施和⽹絡安全方⾯加強與台灣的雙邊或多邊對話等等。

美日澳應該加強與台灣的經濟合作

2023年,台灣分別是日本、澳洲和美國的第四、第七和第九大貿易夥伴。葛萊儀建議,這三個國家都應優先考慮與台灣就經貿問題進⾏談判,最終⽬標是簽署雙邊⾃由貿易協定(BFTA)。她表示,拜登政府應盡⼒在今年完成美台 《21世紀貿易倡議》,下一屆美國政府應在此基礎上啟動簽署雙邊⾃貿協定談判; 坎培拉和日本也應恢復與台灣的相關談判。

在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研討會上,專家們認為,日本和澳洲還能在鼓勵《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其他成員國批准台灣的加入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CPTPP目前的成員國有11個,包括澳洲、日本、汶萊、加拿大、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越南等。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宣佈不競選連任之際,被視為下任首相熱門人選之一的眾議員石破茂(Shigeru Ishiba)8月13日訪台,賴清德與其會面時表示希望日本能夠持續支持台灣加入這一協定。

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日本研究專案的博士後研究學者寺岡步美(Ayumi Teraoka)在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線上討論會上指出, 日本國內在社會和政治層面都對台灣給予了廣泛而有力的支持,但是這種高層訪問和公開聲明尚未轉化為有效的實際政策和對台灣的物質支持。

「我也呼籲美國、澳洲、日本將這種萌芽中的國內支持轉化為實際政策,以實質地和持續地支持台灣。因此,這包括通過將台灣納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來幫助增強台灣的經濟韌性,同時也考慮與此相關的雙邊自貿協定。」她說。

寺岡步美指出,擔憂北京的報復是很多國家還沒有將對台灣的言辭支持轉化為實際行動的原因之一,美日澳需要就推進和台北合作的行為加強溝通,同時考慮好反制措施。

雪梨麥考瑞大學安全研究與犯罪學系的高級講師拉維娜·李(Lavina Lee)在會上表示, 坎培拉對於推動台灣加⼊《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的興趣很低,並就台灣的加⼊資格發出了含糊不清的資訊,而且也沒有尋求擴大與台北的雙邊貿易或政府間的合作,因為這樣做有違澳洲目前的對華政策。

「我們可能在抽象層面上達成了共識,認為(台灣問題)這很重要,我們需要做點什麼。但澳洲真正優先考慮的是與中國建立穩定關係,這實際上阻礙了澳洲真正採取各種措施,即使在非軍事領域,支持台灣的韌性並為威懾做出貢獻。」她說。

美日澳對台灣的軍事支持也有限?

已故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2021年表示,「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也就是美日同盟有事。」近年來日本多份國防檔開始將台海和平與穩定列為對日本自身安全的重要因素。澳洲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今年6月表示, 台海戰爭將像二戰一樣改變世界。美國也在靠近台灣的澳洲北部加強兵力部署和基礎設施建設。

8月29日,在離開北京前的記者會上,蘇利文被中國官媒問到有關美國對台軍售的問題表示,此一政策歷經兩黨多屆政府支持,「實際上幫助維持了跨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美國打算繼續保持這個政策。

截至今年7月,拜登政府任期內,美國已經完成了第15次對台軍售。台灣已經向美國訂購了約190億美元的美國導彈、火箭發射器和其他武器,但美國對其中很多訂單的交付要拖到多年以後。

不僅美國對台灣的軍事支持受到限制,在CSIS的研討會上,有專家認為,是日澳對台灣的軍事支持更是寥寥。

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告訴美國之音,目前,日本、澳洲和台灣在武器出口、生產和國防工業合作也非常有限。

「在日本公司參與台灣國內國防工業系統或子系統的問題上,日本的政策仍然是零容忍,在那個領域,我還沒有看到任何活動。」他說,「也許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所改變,趨勢看起來是積極的,但會很緩慢。」 他還說,澳洲國防工業由美國國防主承包商主導,專注於澳洲自身的國防需求,很少出口到其他國家。

多位專家認為,日本和澳洲在跟台灣的軍事合作、物資支援、情報共用和共同演習等方面還可以做到更多。

美國海軍陸戰隊退役上校格蘭特·紐山姆(Grant Newsham)22日發文指出,「人們必須發問,日本政府究竟採取了什麼實際行動為台灣的防禦提供公開(甚至是秘密)的支援。答案是:幾乎沒有,甚至什麼都沒做。」

他指出,日本自衛隊(JSDF)實際上與台灣的武裝部隊沒有任何關係,東京甚至不願派一名現役軍官擔任國防武官或聯絡官,而是依賴於一些作用不大的退役日本自衛隊高級將領。

英國媒體《經濟學人》撰稿人、身居台灣的記者簡·裡卡茲(Jane Rickards)將日本的這種言行落差形容為中國俗語中的「光打雷,不下雨」。他說:「缺乏合作意味著,台灣空軍無法與日本協調在與中國開戰時各自應當防禦的空域。兩國也沒有共同開發軍事裝備,也沒有通過聯合演習的機會提升各自的軍隊表現。」

哥倫比亞大學的寺岡步美最近到訪沖繩時也發現日本自衛隊僅僅根據美國提供的資訊行動,不瞭解台灣人對戰時應急、平民救援等各種行動的想法。「我們應該考慮通過與台灣官員進行非正式對話以及與台灣政府同行共用情報來改善與台北的協調機制。」她說。

澳洲對台海穩定以及澳洲在危機中可能發揮的作⽤,相比日本更加有限。雪梨麥考瑞大學的拉維娜·李指出,儘管習近平已要求解放軍在2027年前做好吞併台灣的準備,澳洲政府⽬前的任何採購決定都⽆法在2030年前對遏制中國作出重大貢獻。

「澳洲目前沒有為台海的可靠威懾做出足夠的貢獻。……在我看來,我們可能所有的戰略評估都是正確的。但在本世紀末之前,澳洲目前的採購決定都不會對遏制中國產生重大貢獻。」她說。她說,她擔心中國會關注澳洲的緩慢進展,自己做出類似的評估。

她指出,澳洲最早將在2032年後接收第一艘維吉尼亞級潛艇,並在2034 年接收六艘新型亨特級護衛艦中的第一艘。鑒於澳洲國防採購項⽬成本超支和延誤的歷史,水⾯艦隊的規模不太可能在2030年代中期之前擴大。此外,澳洲獲取遠端打擊能⼒的計畫取決於美國國防工業能⼒的擴張。

在公眾輿論方面,拉維娜·李指出,澳洲政府在努⼒穩定與中國的關係的同時,避免向公眾直⾔台海衝突的真正風險和後果,以及澳洲在威懾中的作⽤。「澳洲普通民眾對台灣瞭解不夠多。除了台灣可能是一個問題和引發衝突之外,我們對台灣的瞭解並不多。」她說。

拉維娜·李認為,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澳洲政府甚至很難在政治層面上證明 「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奧庫斯,AUKUS)等重大採購決策和急需擴大國防預算的合理性。「奧庫斯」是美英澳為了應對中國在印太地區日益增長的實力而於2021年簽訂的安全夥伴協議。

美國國務院常務副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今年4月罕見地表示,奧庫斯的潛艇專案可能有助於阻止中國對台灣採取任何行動。

很長一段時間,有人說,AUKUS可能將日本納入,使其變JAUKUS。澳洲駐美國大使館的奧庫斯部長顧問菲比·格林特裡(Phoebe Greentree)8月28日在哈德遜研究所舉辦的活動上說,雖然日本和奧庫斯都願意合作,但雙方尚未採取步驟使這一合作成為現實。

日本、澳洲和台灣之間的軍事合作潛力上升

不過,美國國防部前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部長兼海軍陸戰隊準將華雷斯·葛列格森(Wallace “Chip” Gregson)星期三在全球台灣研究所(GTI)舉辦的線下討論會上對美國之音表示,日本、澳洲和台灣之間的合作潛力正在上升。他說,從日本方面說,以前被認為在政治上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已經發生,比如日本先後與澳洲和菲律賓簽署的《互惠准入協定》等。

如果台海戰爭爆發,即便日本和澳洲不直接參戰,但兩國的參與和保護自己的利益對美國和台灣都有利。

「如果日本因台灣而開戰,其主要責任是保衛組成日本國的6852個島嶼,根據國家地理資料庫。澳洲和日本是環太平洋軍演(RIMPAC)等大型美國軍演的共同參與者,雖然我們可能沒有直接談論適用於台灣的應急計畫,但我們正在談論應急計畫和制定戰術、技術和程式,所有參與的國家都將非常有用和必要,這也適用於跟習近平發生的緊急情況。」

連結:美日澳在台海问题上缺乏实质性合作,难以改变北京的决策?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