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政治

太平洋島國論壇將登場 中國與台灣持續外交角力

2022年7月12日,太平洋島國領導人于蘇瓦召開的論壇聆聽開幕致辭。

文/美國之音

太平洋島國論壇(PIF)峰會舉行前夕,台灣外交部星期日(8月25日)公佈,台灣外交部政務次長田中光率團赴東加出席論壇活動,也將於峰會期間和太平洋盟友互動。中國和美國持續爭奪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太平洋島國論壇(PIF)有18個會員國,另有副會員、觀察員,以及包括美國、中國、日本、及歐盟等21個「對話夥伴」。

台灣並非PIF的會員國、觀察員或對話夥伴,不過台灣自1993年起以「發展夥伴」名義與會,並在峰會期間舉辦與太平洋盟邦的對話會議。

台灣外交部說,田中光將代表政府與太平洋盟友領袖對話,也將和「理念相近國家」代表團互動,旨在繼續推動合作關係。這裡的「理念相近國家」通常指的是美國和澳大利亞等民主國家。

台灣外交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國高度重視太平洋地區的和平、穩定、發展及繁榮,將結合台灣科技及經貿優勢,積極推動各項雙邊及多邊合作計畫。」

太平洋區域是台北與北京的競爭區域之一,因中國持續致力於削減台灣的邦交國數量。

目前只有12個國家與台灣保持正式外交關係,其中包括三個太平洋島國–帛琉、吐瓦魯和馬紹爾群島。

今年1月,台灣總統賴清德當選的兩天后,太平洋島國諾魯宣佈與台灣斷交、轉向北京。台灣政府表示,這是中國持續打壓台灣外交空間的結果。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澳大利亞主席項目實習生阿萊娜·帕勒維利特(Alayna Parlevliet)在該智庫發表的專文中指出,太平洋島嶼國家通常為了中國給予的經濟利益而與台灣斷絕關係,例如政治資金或建造華麗的體育場。相較之下,台灣著重提供醫療、農業和畜牧合作專案,雖然不是大型建設,但對太平洋島國來說很有價值,尤其在氣候變化領域。

中國聲稱民主治理的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無權與其他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台灣政府不接受中國的主權主張,強調台灣海峽兩岸「互不隸屬」,台灣的未來只能由台灣人民自己決定。

「和平之海」的倡議

長期以來,太平洋地區一直是各大國爭奪影響力的地方,尤其中國在過去十年加強了與太平洋島國的接觸,引起傳統安全盟友美國和澳大利亞關於駐軍的憂慮。中國今年為PIF主辦國東加援建了作為峰會主會場的一座室內體育館,並捐贈20輛全新禮賓車。

斐濟總理西蒂韋尼·蘭布卡(Sitiveni Rabuka)去年開始倡議「和平之海」(Ocean of Peace)願景,該政策設想太平洋島國與所有強權大國交往,擺脫被強加為大國戰場的形象,旨在避免軍事化、加強自主性。

「和平之海必須體現太平洋的方式,謙遜、沉靜的領導、和解與溝通,」蘭布卡說,「無論誰進入太平洋區域,都將必須放低姿態,適應太平洋的處事方式。」

目前,蘭布卡的提議更像是一個理想,而不是具體的計畫。他已預告將在峰會上提出他的願景,希望被太平洋國家領導人們採納。

蘭布卡在出席PIF前訪問了中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當面向蘭布卡表示,他支持其提出的「和平之海」願景,且「致力於一道為國際和平和安全作出貢獻。」

今年PIF將討論太平洋區域面臨的「多重危機」,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將出席,或將對推動氣候融資籌款帶來助益。美國副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將代表美國出席。

美國國務院一名發言人對美國之音說,美國已將與太平洋島國更廣泛、更深入的接觸作為其外交政策的一個關鍵優先事項。

連結:太平洋岛国论坛将登场 中国与台湾持续外交角力 (voachinese.co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