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

拜登、川普對台政策比一比,誰更挺台?

台灣-台海-美國大選-拜登-川普

文/天下Web only張詠晴 

美國總統拜登和前總統川普將在台灣時間6月28日進行第一場總統辯論,《紐約時報》整理全國民調平均值發現,兩人以46%支持率不分上下。

川普縱然在7個關鍵州都有些微領先,但相較前幾屆選舉,川普的領先幅度比大多數候選人都小。

2020 年的對決要再來一次,但近四年來,世界和美國國內都發生了巨變。在美國國內,川普描摹的理想政府機制,挑戰民主價值。墮胎和移民問題加劇美國對立,經濟、社會安全和醫療保險問題也亟待解決。

而在世界舞台上,兩人所認定的美國角色,天差地遠,不論是在貿易或氣候變遷上皆如此。於此同時,烏克蘭與俄羅斯仍交戰,以色列和哈瑪斯戰爭屢屢威脅點燃中東煙硝,中國也愈來愈強勢與武斷,對台恫嚇有增無減。

白宮2025年新主人將如何影響美國對台政策?《日經中文》整理了兩人的中國和台灣政策立場。

川普任內做了什麼?

川普對台策略缺乏一致性。2016年12月初,剛剛當選的川普接起了蔡英文的祝賀電話,這是1979年以來,美國總統或總統當選人首次與台灣領導人直接對話。

幾天後,川普表示,「美國並不受一中政策束縛」。這樣的說法,標誌著美國近四十年政策的潛在轉變。

但川普正式就職後不久,川普又在與習近平的電話中表示,將尊重一個中國政策。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川普對台灣不在意,認為他只是將台灣視為促使中國讓步的籌碼。

但其他人認為,這種模糊性可能是刻意為之。2023年7月,川普接受福斯新聞(Fox News)採訪時說,他不願透露是否會在第二任期內保護台灣免受中國侵略,因為把一切講白了,只會限制他的選擇。

「如果我回答這個問題,會讓我處於非常不利的談判位置,」川普說。

川普儘管時常髮夾彎,但這非常可能是他的真心想法。因為他於《時代》今年五月出刊的訪問又說了一次,他不想透露底牌。

當被問及,是否會協防台灣,川普說,「中國很清楚我的答案。但他們必須理解,這樣的事沒那麼容易。但我要說的是,我從未公開表示過立場,儘管我想這麼做,原因是我不想透過向任何記者提供這樣的訊息來放棄任何談判的能力」。

拜登任期內做了什麼?

與川普相比,拜登對於如果中國入侵台灣這一題,明確得多。

拜登已經5度公開表示,美軍會協防台灣,而且在這個月上線的專訪也還這麼說。

當被問及,會如何協防台灣,拜登說,會視情況而定,我們持續提供防衛能力,也一直與區域盟友協調。

「不排除出動美國軍力,但這跟在台灣部署地面部隊、空中戰力或海上戰力是有很大的分野的。」

《時代》記者說,所以是從菲律賓或日本基地……

拜登這才說,「這我就不說了」。

拜登的對台立場也有別以往。數十年來,美國一直保持「戰略模糊」政策,這使得中國和台灣都不確定美國軍隊會在台海衝突中介入到何種程度,而這種模糊性某種程度阻止雙方採取行動改變現狀。

拜登的明確立場也影響了軍方高層。在2023年2月的任命聽證會上,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Samuel Paparo)並沒有像前幾任司令一樣,為戰略模糊的效力辯護。

帕帕羅指出,「對聯合作戰部隊來說,沒有模糊性。僅有《台灣關係法》當中包含的任務明確性」。這意味著,緊急情況下,美國會援助台灣。如果拜登連任,明確性可能會繼續。

如果川普獲得第二任,對台政策會是怎樣?

川普任內最後一位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近期在《外交事務》的撰文,延續了他前老闆的曖昧模糊。

歐布萊恩一方面認為,台灣應該受邀參與環太平洋軍演。但他也說,如果想要有美國的支援,台灣應該要做更多,包含增加國防支出,以及擴大徵兵。

在外援問題上,一個經常被討論的議題是,川普如果真的再度入主白宮,是否會削減對烏克蘭的援助,而更聚焦在印太上。

川普任內擔任國防部副助理部長的科爾比(Elbridge Colby)被外界看好,一旦川普勝選,將獲任命為國家安全顧問。科爾比最近在一場外交關係委員會研討會上表示,拜登針對烏克蘭、以色列和台灣的軍援優先順序是錯誤的。這項法案於4月通過,預計軍援烏克蘭610億美元,印太80億美元。

科爾比認為,「應該要顛倒過來。我們應該補助『第一島鏈』 600億美元,烏克蘭100億美元」。

所謂「第一島鏈」 (The First Island Chain)即從北太平洋千島群島開始,向南經日本,台灣,菲律賓到加裏曼丹島等在西太平洋的島嶼。最早於1951年提出,目標在海上遏制共產主義蘇聯和中國。

連結:拜登、川普對台政策比一比,誰更挺台?|天下雜誌 (cw.com.tw)

保護台灣…川普拒絕表態 拜登願伸援

文/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拜登與前總統川普進行首場電視辯論,華盛頓郵報21名專欄作家對兩人提出可能左右未來四年的政策問題,包括是否於中國犯台時出兵介入。拜登數次表態將協防,川普則不願講明。日經亞洲指出,有別於拜登態度明確,川普執政期間在台海問題上缺乏一致性。

華郵邀請為「意見」(Opinions)專欄撰文的作家提出「沒有簡單答案」的內政、外交及貿易等議題大哉問。關注台海局勢的羅金(Josh Rogin)寫道,這兩位準總統候選人應回答「如果中國進攻台灣,你會派美軍介入嗎」?

羅金說,派遣美軍保衛台灣可能會引發與中國更大規模的戰爭,並使美國主要區域盟友捲入,但若未能阻止中國強占台灣,可能對全球民主帶來危險後果。

羅金表示,直球回答這個問題,將牽動美國是否放棄數十年來的「戰略模糊」政策。拜登數次表示,如果中國侵台,他將派遣美軍援助台灣。但具體細節不明確。美國援台是否會類似拜登對烏克蘭的支持,包括提供武器及經援,但不派美軍?「這種策略在台灣是行不通的」。

日經亞洲報導,部分分析師認為,川普並不關心台灣主權,而是將台灣作為要求中國讓步的籌碼。另一派評論員認為,川普模糊立場是刻意為之。川普卸任後在去年七月接受福斯新聞網專訪提到,他第二任期不會表態是否保護台灣免於中國侵略,因為明確表態會限制可能選項,「如果我回答這個問題,會讓我在談判中處於劣勢」。

至於川普可能的第二任期對台政策,其任內國安顧問歐布萊恩近來在外交事務雜誌撰文,一方面建議邀請台灣參加一年一度的環太軍演,但又表示,如果台灣希望得到美國支持,就應該做得更多,包括增加國防開支和擴大徵兵。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