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政治社會政治

AIT處長孫曉雅離任前警告北京:挑釁可能引發更大的衝突

即將卸任的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在台北舉行的一個記者會上講話。(2024年6月14日)

文/美國之音

美國在台協會(AIT)駐台北辦事處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週五(6月14日)在台北警告說,中國在台灣、日本周圍和南中國海的「挑釁」行動有可能會無意中引發更廣泛的衝突。

孫曉雅是在作為美國駐台灣的最高外交官在卸任前舉行的最後一次記者會上發表這番評論的。她告訴媒體,美國「堅定地致力於」台海及更廣泛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現狀。

孫曉雅是在2021年7月擔任美國在台協會駐台北辦事處處長的。接替她擔任這個職務的是美國駐日本大使館公使谷立言(Raymond Greene)。

孫曉雅稱谷立言「非常熟悉」台灣的情況。

孫曉雅在該協會台北辦事處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這就是我們為什麼一再敦促中華人民共和國避免在台灣海峽、南中國海,和日本附近海域採取脅迫或挑釁行動。」

「因為挑釁行動的定義就意味著危險。這些行動帶有發生誤判或者可能導致範圍更大衝突的意外。」

美國是台灣最重要的國際支持者和武器提供者,儘管雙方之間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

在孫曉雅擔任美國駐台最高外交官職務的的幾年中,中國加大了對民主台灣的軍事和政治壓力。上個月,被北京定性為「分離主義者」的台灣新總統賴清德正式上任,中國軍隊在台灣周邊海域舉行了大規模的軍事演習。

雖然台島孤懸海外上百年,與北京中央政府基本上沒有任何隸屬關係和行政關係,但中國一直將台灣視為中國的領土,並堅持統一台灣的訴求,甚至不惜通過武力實現兩岸的統一。除此之外,北京在南中國海與越南、菲律賓等國家也存在主權糾紛,這種糾紛時常會導致對抗和緊張關係升級。

中國反復強調,台灣問題是美中關係中最重要也是最危險的問題。

台灣政府拒絕北京對台灣的主權要求,稱只有台灣人民才能決定台灣的未來。

孫曉雅說,美國非常歡迎賴清德在贏得台灣大選後和就職演說中作出的承諾,也就是繼續維持台海和平穩定以及兩岸關係現狀。

孫曉雅的任期下個月結束,她表示,加強台灣的自衛能力是美國在台協會工作的優先事項,但她沒有回答美台軍方如何進行合作的問題。

台灣抱怨說,它向美國發出的武器訂單總是出現拖延。孫曉雅表示,「像所有製造業一樣,美國的武器和其它軍事裝備的生產在新冠病毒大流疫期間因供應鏈問題而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目前正在好轉。」

「我們期待台灣在過去幾年(從美國)採購的軍事設備(逐步)交付,我只想說,請繼續關注這方面的情況。」

連結:美国在台最高外交官孙晓雅离任前警告北京:挑衅可能引发更大的冲突 (voachinese.com)

美在台協會處長孫曉雅:美將盡速交付軍售武器

文/voa楊安

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三年任期將於今年7月劃下句點。她在6月14日的告別記者會上以「美夢成真」回顧這段職涯經歷。(美國之音特約記者李昕儒攝影

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三年任期將於今年7月劃下句點。她在6月14日的告別記者會上以「美夢成真」回顧這段職涯經歷。(美國之音特約記者李昕儒攝影

三年任期即將屆滿的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星期五(6月14日)在告別記者會上表示,隨著軍工產業逐漸複產,美方將儘快交付延宕多時的對台軍售。她重申,美國兩黨對台灣的支持不變,將支持台灣強化防衛能力。

孫曉雅擔任美國在台協會處長三年期間,中國對台灣實施過三次恫嚇性十足的環島軍演,其緊張程度恐是歷任美國在台協會處長未曾經歷過的。

回顧這些驚險時刻,孫曉雅語帶冷靜地強調,美國致力於維持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也不斷呼籲中國停止在台海、南中國海及日本周邊的脅迫和挑釁行為,因為任何軍事誤判的風險恐引爆進一步的衝突。

基於美國對台海的安全保障,美國何時交付延宕多時的對台軍售一再受到各方關注。

對此,孫曉雅在星期五記者會上重申,「我們將儘快交付台灣在過去幾年所購買的武器」,因為美國仍致力支持台灣強化自我防衛能力及其作為區域夥伴的角色。台海的和平穩定是美台共同利益,也對印太區域以及全球的安全與繁榮至關重要,美國會持續依循《台灣關係法》支持台灣的自我防衛需求。

美國軍工業產能漸複產 盡速交付售台武器

美國近年對台軍售延宕的總價值近200億美元,不僅台灣軍方憂心,美國議員也頻頻關切。

孫曉雅表示,疫情期間,美國軍工業因為供應鏈問題受到嚴重影響,不過現已逐漸複產中,且美國正與台灣夥伴合作,通過多種管道支持台灣強化自我防衛能力。

針對美軍購延宕恐引發台灣防務真空的困境,部分分析人士曾建議,美國將部分軍火彈藥生產線移至台灣生產。

對此,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星期二(6月12日)證實,美台正朝「可能共同生產的方向進行。」

前美國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2049計畫研究所」主席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也曾告訴過美國之音,美台聯合生產武器值得探索,特別是考慮到台灣對儲存彈藥的需求,雙邊合作是有意義的。

美國國會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首席民主黨議員拉賈·克裡希納莫提(Raja Krishnamoorthi)今年2月訪台時也表示,美國可考慮與台灣共同生產一些無需轉讓智慧財產權的武器,如大量用於烏克蘭戰爭且全球都需求孔急的155毫米火炮。

被問及台灣國防產業能否成為美國軍工業的一分子時,孫曉雅回應說,隨著國防產業的高科技應用增多,台灣可扮演零元件供應商等角色,但台灣民企仍須達到多項標準,才能加入美國國防工業基礎或國防供應鏈。

美台國防工業聯合生產 美國首重保密

孫曉雅于記者會上說:「多個(美國)訪問團已來過台灣參訪資安和無人機等產業,看得出來雙方有合作意願,但對於美國列出的國防產業標準,台灣民企仍須達標才能加入。」

對此,在台北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表示,台美國防廠商若要擴大合作,技術層面的問題不大,關鍵仍在於公司治理,美方對於台廠可能洩密的風險始終抱有疑慮。

蘇紫雲告訴美國之音:「包括公司內部的機密保守、人員安全控管、資訊網路的安全,這會是三大指標,同時還要政府法律的對接。這些法規面還有管理面都可以跟得上,台廠要打入美國的國防供應鏈,相對機會就很穩固了。」

雖然台美關係日趨緊密,但美國明年白宮若易主,對台政策是否生變也引發關注。對此,孫曉雅說,台灣享有美國跨黨派的普遍支持,也唯有台灣議題可讓兩黨摒棄歧見,達成共識,因此她說,不論總統大選結果如何,美國對台灣的支持都不會改變。

台美關係熱絡,但也屢遭中國分化,衍生台灣境內「疑美論」的興起,孫曉雅曾說,她在台的工作之一就是消除各界對美國的懷疑。

孫曉雅:美台共同打擊「疑美論」

對此,孫曉雅在記者會上表示,適度懷疑是民主社會的常態,美國不會要求全球夥伴盲目相信美國,且聽從美國的指揮,因為美國相信,基於共同價值與目標合作時,美國與其夥伴都該將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擔憂納入考慮,只不過,數個公民團體近期發現,部分台灣人士刻意散播錯誤與不實資訊,企圖誤導台灣人對美國的認知。

她強調,這種疑美論令人感到不安,雖是開放社會必然面臨的挑戰,但也是美台須共同打擊的議題。

孫曉雅表示,美台非官方關係穩固,美國在台協會向來致力推動共用願景,就是一個相互連結、繁榮、安全、具備韌性、自由且開放的印太策略。她說,基於共用利益與價值,美台拓展並深化合作,美國也支援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社會,這些發展都不違背美國的一中政策。

回顧三年的美國在台協會處長職涯,孫曉雅以「美夢成真」形容。她說,她十分榮幸能代表美國人民,也感謝台灣過去三年來對她的厚待。

孫曉雅說,美台關係處於史上最好的時刻,雙方關係不斷擴大和深化,為美台人民都帶來許多好處,她祝願台灣前景光明。

孫曉雅說:「我向台灣人民傳達的訊息是,你們應該為自己感到自豪。」

連結:美在台协会处长孙晓雅:美将尽速交付军售武器 (voachinese.co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