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焦點評論

台灣國安高層人士稱,賴清德就職演說將強調維持現狀

台灣副總統兼當選總統賴清德在台北會見美國會眾議院跨黨派訪問團。

文/voa莊志偉

台灣候任總統賴清德即將於5月20日上任,他的就職演說是否觸及敏感的台獨議題備受國際矚目。一名不具名的台灣新政府國安高層人士認為,賴清德的演說基調將延續他的當選感言,強調台灣的穩健和自信,並會延續現任總統蔡英文維持現狀的兩岸路線。

賴清德就職之前,一名因職務敏感不便具名的台灣國安高層人士于5月17日的簡報會中指出,賴清德從選前到選後不斷強調的主軸就是和平、民主和繁榮,在此基礎上,該國安人士透露,他的520演說將包含四大元素。

賴清德演說基調 重申蔡英文路線

首先是「穩健」,亦即延續蔡英文過去的執政基礎,讓台灣在穩定全球經濟還是地緣政治方面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時在維持現狀的兩岸目標下,台灣將持續與各國合作,確保兩岸「現狀」不發生片面改變。

這位國安人士說,中共持續以軍機軍艦擾台,並派遣海警船進入台灣禁限制水域等手段製造灰色地帶衝突,更在國際上持續霸淩和孤立台灣的情勢下,兩岸現狀面臨極大的壓力,因此需要投入更多努力。

其次是「自信」,基於台灣近年在各領域受到國際社會肯定的表現,賴清德將重申台灣的高度自信,並將持續推進各項政策。

第三個元素是「負責任」,這位國安人士說,台灣不僅要對境內人民負責,也要與世界共同應對許多全球挑戰,扮演國際社會良善的力量。

最後則是「團結」,這位國安人士強調,中共長年利用各種手段從台灣內部進行分化、統戰台灣社會,所以,新政府將致力加強內部團結。此外,近半年來,賴清德提出的國家希望工程、公義永續等元素,也將落實在新政府各領域的政策中。

新人新政 國際輿論聚焦美中台互動

針對賴清德的就職演說,國際媒體普遍關注,賴清德除延續蔡英文「維持現狀」的兩岸路線外,會不會就台灣主權現況提出自己的表述?

對此,這位國安人士重申,台灣長期在國際上展現負責任的態度,政府政策也有其延續性,未來因應時勢變化,賴政府將有更積極做法,但不會脫離基本路線。

他也呼籲中國停止挑釁和破壞區域和平穩定的作為,因為這些手段不會拉近兩岸的距離。

這位國安人士說:「不斷破壞國際秩序,不斷破壞兩岸交流空間的就是對岸(中國),這一點,我想,我們會持續地讓國際社會知道破壞區域穩定的是誰,台灣扮演的是負責任的角色。」

台灣新政府又將如何應對今年底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

這位國安高層人士表示,美國無論哪一黨執政,對台政策也都有其延續性,台灣的政策目標是維持台美間的互信,並基於共同價值與利益,持續深化台美間在各領域的合作。

對於台美關係的前景,位於台灣台中市的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張峻豪指出,美國大選在即,且行事風格不定的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贏面看漲的前提下,此刻無論美國還是中國都不想在台海問題上橫生枝節。

他說,美方對賴清德的「務實台獨工作者」立場仍有疑慮、中方也緊盯他的一言一行,因此,對賴清德而言,延續蔡英文路線仍是未來四年的最佳選項。

張峻豪告訴美國之音:「維持過往基調、穩健的做法,能夠符合美方利益,讓美國暫時對北京有所交代,因為對美國來講,它要看待台灣領導人,信任度是很重要的。」

國會肢體衝突凸顯台灣內部對立難解

位於台北的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吳瑟致則認為,「穩健」最重要的意涵是取得國際社會理解,並具有政策可預測性,目前看來,賴清德所提出的「和平四大支柱」政策中,「強化國防及不對稱戰力」和「改善經濟安全與供應鏈」都符合民主國家對台灣的期待。

吳瑟致直言,賴清德演上任後的首要難題,恐是台灣內部的團結,尤其台灣國會持續的矛盾衝突,恐將破壞台灣長期的政治穩定。

台灣立法院在朝小野大的結構下,5月17日再爆發肢體衝突,民進黨立委當日為阻擋兩大在野黨(國民黨和民眾黨)挾多數優勢要強行通過國會改革法案的議程中,雙方爆發激烈衝突,導致多位立委受傷送醫,直到深夜,仍有百余名民進黨支持者前往立院外抗議。

因此,吳瑟致指出,國會若持續朝野對立,台灣的代議政治恐再陷空轉的困局,未來賴政府如何透過社會的中堅力量,讓朝野達成共識,以鞏固台灣的民主防禦力,將是賴清得上任後的重要工作。

吳瑟致告訴美國之音:「台灣有部分政治勢力是傾向跟中國建立更深層的關係,(賴政府)必須要讓國內的社會大眾對於中國更有危機意識,才能促進台灣內部的團結。」

台中學者張峻豪則說,民調雖顯示,台灣在野陣營近幾個月來挾席次優勢,不斷擴大立法權,已損及選民形象,但賴清德作為少數總統,應不至一上任就與國會展開對峙。

他認為,以內閣成員的陣容來看,經濟議題和打擊貪腐可能是520之後,賴清德政府優先推動的一個領域。

連結:台湾国安高层人士称,赖清德就职演说将强调维持现状 (voachinese.com)

賴清德就職演說將承諾穩健處理兩岸關係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即將上任的台灣新政府國安高層透露,候任總統賴清德將在520就職演說中承諾維持兩岸關係現狀,延續蔡英文奠定的基礎,並與各方合作確保現狀不受侵蝕。

台灣候任總統賴清德將在週一(5月20日)宣誓就職。他的就職演說內容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在民進黨籍的台灣總統蔡英文執政八年中,北京不斷加強對台灣的軍事和外加壓力。同黨的賴清德是台灣民主堅定捍衛者,曾自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北京視賴清德為 「危險的分裂分子」,並聲稱他將會給台灣帶來「戰爭和衰落」。

路透社引述一名新政府國安高層官員稱,賴清德將在就職演說中承諾,通過維持兩岸關係現狀來確保穩定。該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在台北的一場簡報會上表示:「我們將談及穩定和穩健的方針,延續蔡英文總統奠定的基礎。」

「我們將確保台灣在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時維持現狀,並與各方合作,確保現狀不受侵蝕。」

該名官員也表示,台灣新政府將在國內外面臨更加困難和複雜的現實,因為中國發動了 「更具挑釁性」的軍事入侵以及意圖分裂台灣民意的活動。

「我們將繼續向國際社會表明,是對岸不斷破壞國際秩序,破壞兩岸交流的機會。」

針對兩岸問題,賴清德1月13日在勝選演說中曾表示,維持台海的和平穩定是其擔任總統的重要使命。「我將依照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不卑不亢,維持現狀,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用交流取代圍堵,對話取代對抗,自信的和中國展開交流合作,增進兩岸人民的福祉,達到和平共榮的目標。然而面對中國的文攻武嚇,我也有守護台灣的決心。」

台灣中央社報導稱,賴清德520就職演說的基調將延續及維持勝選當日的談話主軸。新政府的國安團隊拋出未來執政的四大關鍵要素「穩健、自信、負責任、團結」,確保穩定現狀不受侵蝕,在世界上架台灣,在內政上維持民主和平繁榮路線。

不排除與中國展開對話

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本週三表示,要和平不要戰爭、要合作不要對抗是島內的主流民意,「是順應民意、走和平發展的正道,還是違逆民意、走挑釁對抗的邪路」,是「台灣地區新領導人必須嚴肅面對、明確回答的問題」。

法新社指出,近年來,賴清德和民進黨逐漸淡化過去追求正式獨立的言論,認為既然台灣已經自治,就沒有必要發表會激怒北京的聲明。現年 64 歲的賴清德曾多次提出與中國舉行會談,但都遭到北京拒絕。北京迄今未放棄武統選項。賴清德及執政黨民進黨則表示,只有台灣人民才能決定他們的未來。

鑒於局勢高度緊張,國際危機組織的蕭嫣然對法新社表示,賴清德預計將「延續其前任負責任的政策」。

賴清德5月14日以預錄方式在「哥本哈根民主高峰會」發表演說時表示,將努力維持現狀,並且不排除在相互尊重、互利互惠、尊嚴且不預設前提的原則下與中國展開對話。

預計將有八位國家元首和約50個外國代表團出席賴清德的就職典禮,其中包括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代表團,以示對台灣民主的支持。    

連結:赖清德就职演说将承诺稳健处理两岸关系 – DW – 2024年5月18日

台灣國安團隊預告 賴清德就職演說四基調 穩健、自信、負責、團結

文/RFA

台灣的新任總統賴清德將在20日就職,華盛頓和北京都高度關注就職演說內容,一名賴清德國安新團隊高層預告,演說四大基調為穩健、自信、負責及團結。

這名國安高層在台灣的總統府一場內部簡報會中指出,賴清德就職演說,其脈絡可以往前推到當選之夜談話,基調有一定延續性與一貫性,政策重點與方向路徑是民主和平繁榮路線。

歸納演說將有四大元素,首先是穩健態度,賴清德將延續蔡英文執政基礎,讓台灣在全球經濟與地緣穩定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在維持現狀目標下,與各方共同合作,確保穩定現狀不受侵蝕。」

第二是自信,賴清德將展現高度戰略自信持續推進各項政策,國政展現社會創新跟韌性,落實在世界上架台灣的精神。這名高層強調,台灣人自信源自於努力與良善慷慨,受到國際社會肯定,自信也成為面對國際的重要基礎。

第三是承擔責任,台灣是國際社會良善力量,也是負責任的成員。新政府願意積極貢獻世界,共同面對與因應諸多挑戰,「台灣將沉著以對、不卑不亢。」

第四是團結,面臨中國各種手段統戰分化社會,台灣的新政府需要投注更多努力團結台灣人民、壯大國家。

學者:賴清德延續蔡英文路線 不因屬性與過去政治歷練改變

一名要求匿名的台灣戰略學者對本台表示,這次的內部簡報會,主要的目的是讓外界知道,這名國安高層在就職演說及新任國安團隊扮演重要角色。同時也隱含著現任總統蔡英文是認同與知情,這是非常有意義,但是又不能明說,因為說明白了就會弱化新任總統。

另一層考量應是,賴清德政府怕外界錯誤解讀演說內容。這名戰略學者認為賴清德的兩岸論述,應該不會再提台灣的總統蔡英文2021年國慶講話提出,「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而是重新回到一條軸線,那就是從蔡英文在2016年就職演說,拉到賴清德1月13日當選之夜演說,這條軸線還會繼續延伸到520,「這是一脈相承,脈絡沒有改變、沒有detour(偏離)。」

這名學者特別強調,「動態的變化,是因為外部的變化。但是,台灣的基調不變,只是因應外部的變化而做相對應的調整,不會因為賴清德的屬性、成長背景、過去的政治歷練跟蔡不同而有所改變。」

國安高層回應2027攻台時間表 四大和平支柱下 確保衝突不發生

賴清德曾在國會說出自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在總統競選時,對手陣營訴求「戰爭與和平」,升高了部分民眾對賴清德當選疑慮。也因此在選前,賴清德提出「和平四大支柱」,包括強化國防及不對稱戰力、改善經濟安全與供應鏈、持續與民主國家建立夥伴關係及建立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關係領導能力。一定程度上,就職演說內容建立在這四大基礎上。

近年來,多位美國政界與軍方人士示警,所謂的「2027年攻台時間表」,這位國安高層回應表示,「不論是2027、2037、2047,我們努力確保不論哪一年任何衝突都不會發生。」這位國安高層強調,會在和平四大支柱下,承擔台灣方面責任,確保相關國際社會有一部分人的擔憂不會發生。

「從這四大元素來看,賴清德是立足台灣、面向國際。面向國際的同時,等於像國際社會穩定的宣示,他對現狀維持堅定的信念。」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接受本台訪問做上述解讀。

他說,這場吹風會內容,並未刻意把兩岸議題,在520升高到尖銳對立或爭辯的議題。賴清德強調要做國際社會負責任的成員,不會在當前局勢,增添台海變數的風險。王智盛預期,未來賴清德政府兩岸定位相對更模糊,更多強調的是現狀的維持、價值的彰顯,以及與國際社會接軌的承諾,不講統獨、不講台灣與中國關係、不刻意批評中國、不去挑起敏感的兩岸神經。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上個月訪中曾呼籲北京當局,在賴清德就職之際保持克制。中國涉台單位中國國台辦日前針對就職講話提出條件,只要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同對岸交往就不存在障礙。

連結:台湾国安团队预告 赖清德就职演说四基调 稳健、自信、负责、团结 — 普通话主页 (rfa.org)